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浓度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g、(124.56±2.81)mg/g(维生素C相当量),FRAP值为(1.42±0.04)mmol/g(FeSO4.7 H2O相当量)。提取物浓度为4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05±3.4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株寄生于枣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其深层发酵液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粗毛纤孔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试验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鉴定;基于ITS1-5.8S-ITS2序列的长度、碱基构成和变异程度,对粗毛纤孔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野生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提取物对羟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其对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以此分析其抗氧化、抗菌活性;通过检测经一定温度和紫外照射处理的菌株发酵液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活性,分析其抗氧化、抗菌活性的稳定性。【结果】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试验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野生菌株鉴定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不同地域的粗毛纤孔菌ITS1-5.8S-ITS2序列长度在614~718bp,GC含量在44.4%~51.8%,序列总变异率达52.70%,表明其在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且活性与发酵液提取物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当质量浓度为2m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5.96%,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91.91%;当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其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未表现出抑制作用;其抗氧化与抗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获得了粗毛纤孔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信息,其深层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杨酸法、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和Fe3+还原能力试验3种方法,对绞股蓝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以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为样品提取剂,以Vc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物外,绞股蓝各提取物都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其中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203 mg/mL;绞股蓝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也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能力为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008 mg/mL。同时,以上提取物还对Fe3+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的还原力优于对照品Vc。  相似文献   

4.
黑牛肝菌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理黑牛肝菌为材料,使用超声辅助萃取及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黑牛肝菌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黑牛肝菌多糖进行了提取;对所得多糖进行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试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醇沉浓度80%、超声时间70 min、超声功率90%,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为79.41 mg/g.醇沉浓度为80%时,多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吸光度分别为97.92%、99.80%和0.789;醇沉浓度为50%时,所得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吸光度分别为85.79%、88.23%和0.713,抗氧化活性最低;表明黑牛肝菌多糖对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及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14株珍稀食用菌,结合模糊数学分析法对14株珍稀食用菌的抗氧化性进行综合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均最强,分别为94.08%、99.13%、82.46%、0.15.与V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相当时,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提取物浓度分别为0.078 6、0.071 4、0.055 6、0.000 8 mg·mL~(-1).表明筛选出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的菌种是硫磺菌(9+2)菌株.  相似文献   

6.
唐文文  陈垣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7):171-177
以党参废弃物茎叶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双酶协同超声波提取党参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法评价党参茎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双酶协同超声法提取党参茎叶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 mL:1 g,乙醇体积分数70%,双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用量0.45 mg/mL,酶解时间60 min,超声时间42 min,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511%.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总还原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党参茎叶总黄酮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1.74%;在浓度达到500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82%,非常接近维生素C;党参茎叶总黄酮的总还原力为28.22 mg/g.本研究确定出党参茎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为党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老鹰茶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对老鹰茶总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总皂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老鹰茶总皂苷的微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1 (V/m,mL∶g)、微波功率480W、提取时间60 s、乙醇体积分数60%,在上述条件下,总皂苷含量为71.6 mg/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总皂苷提取物浓度为160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93.53%,与抗氧化剂BHT具有相当的清除能力;总皂苷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低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8.
生地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生地黄块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生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回流提取生地黄根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ton法、FRAP法和还原能力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生地黄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IC50值为0.178mg/mL)、还原能力(IC50值为0.341 mg/mL)和总抗氧化活性均最高,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高于对照BHT(IC50值为0.456 mg/mL)。生地黄氯仿提取物的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最强,IC50值为1.397 mg/mL。【结论】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抑菌能力,明确其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存在剂量效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总体不及VC抗氧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供试菌在体外具有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且其抑菌活性不具特异性,同一质量浓度下对4种不同供试菌抑菌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抑菌能力,明确其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杭白菊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存在剂量效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总体不及VC抗氧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四种供试菌在体外具有的抑制作用,均随着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且其抑菌活性不具特异性,同一质量浓度下对四种不同供试菌抑菌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章鱼下脚料为原料,V-3菌种发酵后,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章鱼下脚料发酵液中的多肽.通过改变缓冲液流速、上样量和洗脱离子强度,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并测定了分离组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分离条件为流速o.8 mL/min,上样量90 mg,洗脱离子强度1 mol/L.经测定发酵液多肽含量为40.5 mg/g(下脚料粉),分离后组分FⅠ多肽含量为65.2 mg/g,FⅡ多肽含量为921.3mg/g.同时,FⅠ和FⅡ两个组分在浓度为0.6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0.1%和40.2%,IC50分别为0.40 mg/mL、0.62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2.0%和36.4%,IC50分别为0.83 mg/mL、1.08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0.2%和31.5%,IC50分别为0.73 mg/mL、0.93 mg/mL,说明FⅠ和FⅡ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且FⅠ的清除作用强于FⅡ.  相似文献   

12.
以桑枝作为原料,研究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主要由酯类(47.76%)、烷烃类(20.27%)、芳香烃类(15.84%)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1.20%),GC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十一烷(20.27%)。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1.77±0.54) mm。桑枝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枝乙醇提取物50%DPPH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_(50))为1.570 mg/mL,维生素C IC_(50)为0.001 mg/mL。桑枝乙醇提取物50%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浓度(IC_(50))为68.437 mg/mL,维生素C IC_(50)为7.082 mg/mL。桑枝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苦笋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以苦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估苦笋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结果】苦笋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23 min,乙醇浓度87%,提取溶液pH值为6,超声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苦笋总黄酮提取率为10.61%;苦笋总黄酮浓度为0.5 mg/mL时,FRAP值达到3.04 mmol/L,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73%、60.22%和72.38%,其IC50值分别为0.07 mg/mL、0.39 mg/mL和0.23 mg/mL;苦笋总黄酮浓度为1.20 mg/mL时,NO产生抑制率可达到93.94%。【结论】苦笋总黄酮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并且苦笋总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天然抗氧化物质和石榴皮的提取与利用提供参考,以Vc为阳性对照,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鞣花酸和高纯度鞣花酸的抗氧化活性,采用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的生成体系,研究石榴皮提取物鞣花酸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鞣花酸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半清除率浓度分别为9.3 mg/L、353.6 mg/L、28.8 mg/L;高纯度鞣花酸的半清除率浓度分别为4.1 mg/L、137.8 mg/L、16.5 mg/L;Vc的半清除率浓度分别为7.5 mg/L、610.9 mg/L、13.6 mg/L;在样品溶液浓度较低时,石榴皮提取物鞣花酸、高纯度鞣花酸、Vc对DPPH·、·OH、O2-·的清除率均较低,即抗氧化活性均较低,随着浓度增大,清除率升高,抗氧化活性提高。综上表明石榴皮提取物鞣花酸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可作为天然提取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喷雾干燥后醇沉的方法制备樟树根多糖(CCRP)、樟树茎多糖(CCSP)、樟树叶多糖(CCLP)以及樟树果实多糖(CCFP),并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各多糖的含量,通过测定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然后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研究发现:CCRP、CCSP、CCLP和CCFP多糖的含量依次为52.35%、58.56%、56.62%和62.36%,果实多糖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评价中,相同器官中粗多糖比精制多糖抗氧化活性能力强。同一浓度下,果实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多糖提取物浓度为2 mg/mL,清除率达到87.65%,其次是根多糖,清除率为79.63%;多糖提取物还原能力较强的部位是果实和根,在多糖浓度为2 mg/mL时还原能力分别达到最大0.98和0.85;但是各器官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另一方面,CCRP、CCLP、CCFP和CCSP均可显著提高RAW 264.7细胞内一氧化氮(NO)的浓度和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免疫调节活性大小顺序为樟树果实多糖樟树叶多糖樟树根多糖樟树茎多糖。CCRP、CCSP、CCLP和CCFP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并可以提高免疫力,在功能食品的开发中,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抗氧化、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碱液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纯化水溶和碱溶粗多糖;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水溶粗多糖、碱溶粗多糖、水溶纯多糖、碱溶纯多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14.0%、27.7%、7.0%、6.2%。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9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54.3%,碱溶纯多糖在0.06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10.9%;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1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4.2%,水溶纯多糖在0.07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7.2%。[结论]水溶多糖比碱溶多糖抗氧化能力强,桦褐孔菌可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榛蘑(Armillariella mellea)水溶性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mirnoff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测定方法,从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3个方面研究了A.mellea水溶性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mellea多糖对3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清除DPPH·和·OH的能力低于阳性对照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在多糖浓度为2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97.1%,在浓度为3 mg/mL和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100%.A.mellea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猴头菌转化EGB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非酶糖基化活性。[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两种抗氧化能力及非酶糖基化抑制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猴头菌转化EGB发酵液经AB-8大孔树脂吸附前后,发酵液冻干物、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非酶糖基能力的变化。[结果]发酵液经AB-8大孔树脂吸附后可浓缩分离活性物质,吸附后的提取物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非酶糖基化抑制率均显著提高。提取物中可能含有三萜皂甙类和黄酮类成分。[结论]AB-8树脂可用于猴头菌转化EGB发酵液提取物的初步浓缩。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 (Thunb.ex Murray) Lindl.]多糖,以滤纸片法测定多糖的体外抑菌活性;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体系测定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见血青多糖对供试菌种生长未表现出抑制性,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0.1~2.0 mg/mL见血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4.4%~18.6%,0.5~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3%~59.8%,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同等浓度维生素C(VC)的60.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泡沫分离法直接提取螺旋藻藻悬液上清液,并对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扫描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扫描,确定其主要成分为分子量在5 000 D以下的小分子多肽。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多肽的溶解率、回收率和提取率3种因素,选取pH=9、料液比1 g/L为最佳工艺参数。以Vc为对照,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小分子多肽具有还原能力,对2种自由基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当其浓度为10 mg/mL,还原能力达到Vc的81.7%;浓度6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达到47.3%;浓度5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