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质粒(pCI-ChIL-18)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利用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试验鸡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胚胎接种pCI-ChIL-18使ChIL-18在鸡血液中早期持续高浓度存在,能促进鸡脾脏和法氏囊中ChIL-18基因的大量表达.用pCI-ChIL-18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分别免疫18胚龄SPF鸡胚,设1日龄雏鸡肌肉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周龄时二免,6周龄时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攻击.结果表明,胚胎免疫pCI-ChIL-18能显著促进试验鸡T、B淋巴细胞的早期增殖反应,增强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诱导的早期抗体水平及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并进一步证明胚胎免疫pCI-ChIL-18对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的早期免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相似文献   

2.
为研制能够同时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的疫苗,本研究选用表达IBD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VP2基因的重组ND病毒(NDV)LaSota疫苗株(rL-VP2),测定其半数鸡胚感染量、平均鸡胚致死时间、脑内接种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标,按不同剂量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分别于出雏后第9d、第14d和第21d采血,用微量凝集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NDV抗体和抗IBDV抗体水平,并于出雏后28d用NDV强毒(F48E9株)和vvIBDVGx株攻毒,评估重组疫苗的胚胎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按104EID50/枚剂量进行免疫不会影响SPF鸡胚出雏率和出雏后21d存活率,并且该免疫组雏鸡能够对NDV强毒和vvIBDV攻毒提供安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效力,将IBDV VP2、鸡Akirin2和鸡GM-CSF三基因编码区串联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riEx-4上,用构建的pT-VP2-Akirin2-GM-CSF重组质粒体外转染293T细胞,然后提取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在58、35、22ku附近各有一蛋白条带。用pT-VP2-Akirin2-GM-CSF免疫SPF鸡,加强免疫2周后,攻IBDV BC6-85强毒,4d后统计保护率。结果发现,注射14d后,pT-VP2-Akirin2-GM-CSF质粒免疫组血清中能检测到特异性IBDV抗体和IBDV中和抗体,第28天,该组鸡的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该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说明VP2-Akirin2-GM-CSF三基因串联DNA疫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超强毒株GX8/99经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22代后,细胞适应毒株GXC23对鸡的致病性显著减弱,对4~6周龄SPF鸡的致死率从85%~90%,减为0~5%.将GXC23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经两次无限稀释法得到3个克隆病毒.在SPF鸡回传20代后,相应的毒株GX-2B20、GX-4B20、GX-5B20,对SPF鸡的致死率仍维持在0~5%.回传23代后,GX-2B23,GX-4B23免疫2周龄SPF鸡,3周后虽然能引起法氏囊一定程度的萎缩及点状出血,法氏囊髓质区淋巴细胞坏死和变性,而且,仍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性,都能造成新城疫,禽流感(H9-和H5-)疫苗抗体水平的显著降低.但是二者却都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可抵抗超强毒GX8/99的人工感染,保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品系用A型禽流感病毒A/Ostrich/Denmark/72420/96(LPAI-H5N2)株及A/Chicken/Shanghai/1/98(H9N2)株分别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感染胚液、超滤浓缩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的油乳剂灭活疫苗。疫苗用4周龄SPF鸡作安全试验,每只鸡肌肉注射2ml,结果表明试验鸡均无全身症状和局部病变,证明疫苗安全性良好。取疫苗一羽份免疫4周龄SPF鸡作效力检验,免疫鸡全部获得保护,对照鸡全部感染或死亡。经不同免疫剂量测定,证明一羽份疫苗中至少含有8个免疫剂量。免疫干扰试验证明两种抗原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100只艾维因肉雏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新城疫(ND)疫苗组、益生菌联合ND疫苗组和对照组。采用组织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ND疫苗免疫后第0天、7天、14天、28天和第42天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和回肠派伊尔结CD4+、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益生菌联合ND免疫雏鸡、N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免疫组织的CD4+T和CD8+T细胞数量分别于免疫后第14天和第7~14天明显高于对照雏鸡和益生菌雏鸡(P0.05或P0.01),表明益生菌作为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机体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对ND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 d显著降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于病毒感染初期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法氏囊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病毒感染初期迅速增加,而后持续低于对照雏鸡.表明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作为病毒侵袭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在病毒感染初期有大量T细胞浸润,该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BD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BDV) JD1 、JD2 、NB变异毒株直接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致弱。 3个毒株2 1代和 3 5~ 3 8代细胞毒分别连续回归鸡体 5代。结果表明 ,IBDV JD1 株 2 1~ 3 5代、JD2 株 3 7代、NB株 3 8代细胞毒对雏鸡已基本失去致病力 ,是毒力相对稳定的弱毒株。 IBDV JD1 、JD2 、NB变异株弱毒以 3 0 0 0TCID5 0 、50 0 0 TCID5 0 、1 0 0 0 0 TCID5 0 、1 50 0 0 TCID5 0 4个不同免疫剂量免疫 SPF鸡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 ,JD1 、NB毒株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 B87、Bursine3毒株疫苗 ,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JD1 、NB毒株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 50 0 0 TCID5 0 、3 0 0 0 TCID5 0 。抗体消长规律表明 ,JD1 株疫苗一次免疫后的有效保护期为 2 1 4d,最低有效中和抗体保护效价为 1∶ 4 0 7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将50只SPF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鸡接种ALV-B,对照组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2组全部滴鼻免疫新城疫病毒(NDV)LaSota疫苗,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试验组的鸡感染ALV-B后,再免疫LaSota疫苗时,NDV抗体水平、IFN-γ和IL-2浓度以及外周血CD4+和CD8+的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鸡的肝脏、脾脏、法氏囊均发生肿瘤性组织学病变,其中肝脏超微组织学病变中可同时见到ALV-B和LaSota病毒。综合上述研究证明ALV-B可显著降低LaSot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两种病毒有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琼阿”抑制IBDV增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利用SPF鸡胚初步观察了藏药“十三味红花丸 +琼阿”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 (IBDV)增殖的影响 ,结果显示 ,2倍、 4倍、 6倍和 8倍稀释的藏药药液 (1g/mL) ,可明显降低IBDV感染鸡胚死亡率 ,表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 +琼阿”对IBDV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荧光法、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对经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SPF鸡、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SPF鸡以及经免疫后使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毒后的SPF鸡外周血、脾脏、胸腺中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TCR1+)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抗原的缓慢释放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使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得到活化,免疫后鸡体外周血中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呈现出一明显升高的过程;同时,人工感染免疫鸡后,脾脏和胸腺TCR1+T细胞的数量上升,外周血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少量降低或维持不变,随后短期即恢复正常;而人工感染SPF对照鸡后,外周血CD4+、CD8+和TCR1+T细胞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将共表达NDV F和IBDV VP0基因重组鸡痘病毒(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10代,分别对第5、8、1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对第1、5、10、15、20、25、30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翅翼刺种于鸡体上,连续传8代,对第3、5、8代传代毒进行病毒毒价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在SPF鸡胚上传10代、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传30代、在鸡体传8代后,其毒力未返强,F基因和VP0基因未发生缺失和变异。  相似文献   

16.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7.
用表达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的重组质粒pCAGGoptiHA5 100μg免疫SPF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鸡体内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一次免疫后,免疫组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上升,并于第3周达到峰值,在二次免疫后,SPF鸡体内CD8 T细胞数量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初免时上升速率,并于第二次免疫后2周达到一个峰值,攻毒后,二次免疫的SPF鸡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2周时检测发现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一次免疫组。而阴性对照组SPF鸡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的数目则无明显变化,但在攻毒后其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免疫组的水平,并且在1周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pCAGGopti-HA5 DNA疫苗质粒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对IBDV疫苗株:B87的鸡胚传代毒E2和E6的VP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发现两个代次毒株VP2序列存在7个氨基酸的差异,即S76G、L217S、Q253H、D279N、A284T、I294.L、S330R。将E2和E6接种CEF细胞,E2不能在CEF'上增殖,而接种E6的CEF细胞可以产生明显的CPE,说明两个毒株对CEF的嗜性不同。分别将E2和E6接种3周龄SPF鸡,对鸡的毒力进行比较,接种后第7天开始,E2出现囊体比下降,BB指数明显低于E6,相应的法氏囊切片经HE染色后,接种E2的法氏囊滤泡萎缩严重,结构松散,E6只有部分滤泡出现萎缩,滤泡间隔基本正常,说明E2,E6对SPF'鸡法氏囊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根据两个毒株的VP2序列差异以及相关研究,推测Q253H/D279N/A284T三个位点突变可能是IBDV毒力和细胞嗜性差异的分子基础,但另外4个位点也可能对IBDV毒力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44-1950
为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琼脂凝胶扩散沉淀(AGP)试验方法测试了TF分别与鸡新城疫(ND)病毒活疫苗、禽流感(AI)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活疫苗联合接种SPF鸡后抗体效价(log2x)动态变化(共4个试验组),同时运用ELISA法评估了所采用免疫程序(上述前3种疫苗与TF同时接种后第7天,进行上述第4种疫苗与TF的联合接种)对SPF鸡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的影响(试验组5),于接种上述第4种疫苗后的7,14,21,28,35,42d检测细胞因子,均设立对照组(上述禽疫苗单独接种)和空白组(非疫苗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7,14,21,28,35,42d,试验组的ND血凝抑制(HI)、AI HI、IB HI和IBD琼脂扩散沉淀(AGP)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1.1~1.4,1.0~1.3,0.7~1.4,0.9~1.6;试验组的IL-2、IFN-γ和IL-4浓度分别于接种后7,14,21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各组的IL-10浓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TF可增强NDV活疫苗、AIV灭活疫苗、IBV灭活疫苗和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VgB)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制成冻干疫苗.取3批冻干疫苗,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经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14日龄和50日龄SPF鸡,接种剂量为5 × 106PFU,接种后3天出现局部反应,5天局部肿胀达到最大,接种鸡无其它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发育等均不受影响,说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是安全的.取其中的200003批疫苗,用生理盐水作210-2~210-5稀释后,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40日龄SPF鸡,免疫后4周分别攻击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鸡痘病毒102株,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翅内侧皮下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在接种剂量为210-2~210-40.1ml/鸡的范围内可以使全部试验鸡产生局部反应,当接种剂量为210-50.2ml/鸡时可以使部分试验鸡(5/15)产生局部反应,鸡体对重组疫苗的最小反应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PFU).攻毒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当接种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 PFU)时可以使免疫鸡产生可靠免疫力,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鸡痘病毒102株的攻击,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些结果说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与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之间具有相关性,疫苗对接种鸡的局部作用反应了疫苗的免疫效力,我们研制的重组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 PFU,这就为我们进一步考察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