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亚麻立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亚麻立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为Rhizoctonia solani kueh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试验表明,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立枯净、多菌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分别为96.3%、92.5%、88.8%,其次,甲基托布津抑菌率为83.8%,甲霜灵,抑菌率为77.5%.  相似文献   

2.
亚麻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麻枯萎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亚麻枯萎病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通过供试的13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对亚麻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枯萎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均为100%,其次为多菌灵(抑菌率为86.3%),爱苗(抑菌率为83.8%),根腐宁(抑菌率为82.5%)。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种严重危害重庆万州红桔的真菌性病害大规模流行,已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该试验取田间病果、病叶及病枝样本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和菌株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进行种类鉴定,并选用19种杀菌剂分别对致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庆万州红桔上发生的病害为以褐斑类病原菌危害为主的复合型病害,致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Nees ex Wallr.和炭疽病菌Colletoi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不同药剂对两种致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5%腐霉.福美双600倍、25%咪鲜胺750倍、60%甲硫.异菌脲500倍、拿敌稳(肟菌脂25%.50%戊唑醇)3 000倍等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达100%,凯润(吡唑醚菌酯250g/L)2 000倍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也达90%以上.根据室内抑菌药剂筛选结果、防治用药成本和抗药性等综合因素考虑,推荐25%咪鲜胺可湿性粉剂750倍为生产上化学防治首选药剂,混用、轮用药剂可选择上述其他药剂及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新发生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为更好地识别并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湖南永州奈李果园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TUB、CAL和ACT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其ITS、TUB、CAL、ACT序列与P.longicolla同源性分别为98%、99%、99%和98%.室内人工接种病原菌3~5 d后果实形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转腐烂等症状,与田间果实危害症状一致.[结论]初步确定危害湖南永州奈李果实的病原菌为P.longicolla YZ.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荆州市292例NGU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检出493株病原菌,检出率93.2%,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63.1%;分离出的30种菌型中以G 球菌为主,其次为G-杆菌、真菌、加特纳菌、棒状杆菌等.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2%和100%,对四环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大于70%.7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噻肟钠、头孢唑啉或万古霉素药物敏感.结论:金葡、白念、化脓性链球菌等应视为NGU的病原菌,而重度生长加特纳菌.大肠杆菌、酵母样真菌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泰安、潍坊、烟台3个地区典型发病叶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ITS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 Bank中登录的Passalora sp.属的Passalora arctostaphyli相似性达97%;与另一种在甜樱桃叶片中分离的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pruni-persicicola相似度仅为85.6%,证明两者并非为同一属真菌。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樱桃褐斑病病原与Passalora sp.属真菌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其它Prunus sp.属分离的病原菌处在两个分支,进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认为,病原菌为Passalora circumscissa,并将其ITS基因序列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基因登陆号:KT428056)。  相似文献   

7.
胡波  李国元  姚国新  黄宏霞  邓青云  李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90+22031-21790,22031
[目的]确定冬枣贮藏期腐烂的原因,为其针对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分离、鉴定引起鄂北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入手,研究不同药剂对冬枣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冬枣病组织部位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经鉴定为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烯唑醇、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42%、64.51%、55.85%、37.67%2、9.04%和24.38%。供试药品的抑菌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25%咪酰胺的抑菌效果最好。不同浓度咪酰胺的抑菌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结论]初步认定导致鄂北地区冬枣贮藏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是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咪酰胺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病原菌在25℃,pH6.04,相对湿度98%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 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 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 subglutinans)、尖镰孢(F. oxyspo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藤仓镰孢(F. fujikuro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木贼镰孢(F. equiseti)和茄镰孢(F. 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棘腐霉(P. acanthicum)、孤雌腐霉(P. 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 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和34.31%,均高于在其他两省的检出率。同一省份不同年度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其中任何一种病原菌均有可能上升为优势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单个样本中可以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检测出1种菌的样本占38.38%,检出2种和3种病原菌的样本分别占29.24%和19.04%;2种及以上病原菌共存以镰孢菌和腐霉菌、镰孢菌和镰孢菌模式为主。【结论】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最高,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最高,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单个样本中存在多种病原菌共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聊城市郊区三个不同规模奶牛场的29头奶牛115份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0种110株细菌,链球菌29株占25.22%;葡萄球菌26株占22.61%;肠杆菌19株占15.65%;酵母菌18株占16.52%;棒状杆菌8株占6.96%.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79.13%,奶样混合感染率为20%.确定聊城市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主要由链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传统分离鉴定技术调查上海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真菌感染情况,并利用DGGE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真菌在隐性乳房炎奶样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90.8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78%,霉菌感染率8.05%,酵母菌感染率2.30%.对真菌感染奶样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显示,病原真菌包括曲霉属、酵母菌以及青霉属3大类,每份奶样含有2~8种真菌不等,烟曲霉、黑曲霉和斜卧青霉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中氨基酸的检测及其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用ACCQ.Tag法测定了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中8种氨基酸的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氨基酸对草莓根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水提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醇提液,检测出的6种氨基酸中.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对Fusarium oxysporum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苏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对F.axysporum有明显促进作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对Verticillium dahliae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苏氨酸对其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天冬氨酸和苏氨酸对F.axysporum的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谷氨酸对F.axysporum孢子萌发无明显作用,其余3种能明显促进F.axysporum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体外测定了新近分离自喀麦隆香蕉及大蕉田间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C 184对香蕉和大蕉根部病原菌柱枝孢(Cylindrocladium pteridis)及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曲霉 (Aspergillus sp.) 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在赛咯酚分层培养中木霉菌株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7%~88%;木霉菌株培养滤液对上述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2%~87% .电镜下观察到木霉菌株对柱枝孢及镰孢霉的寄生过程,认为这可能是主要拮抗机制之一; 此外木霉菌株在液体培养中产生的抗生素及细胞壁降解酶也可能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果蔬采后致腐病菌检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分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其中A.sp.和R.sp.是果蔬常温运输过程中的主要致腐菌,B.sp.、A.sp.和P.sp.是果蔬低温贮运条件下的主要致腐菌.采用仲丁胺和二氧化氯2种药剂对采后蔬菜进行熏蒸和浸泡保鲜处理.结果表明:低温与保鲜剂处理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果蔬采后运输及货架期9~11d.  相似文献   

15.
以花椒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花椒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花椒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二甲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当用量为0.5mL时,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大葱紫斑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0.0%、78.7%、73.3%和23.2%;花椒乙醇和丙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次之;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弱,当用量为0.5mL时,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大葱紫斑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1%、33.0%、23.4%和24.9%。因此,提取花椒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是二甲苯。  相似文献   

16.
许艳丽  鲍蕾  梁成珠  雷质文  林修光  汪东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10-10212,10228
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检测方法,并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筛选出能抑制产毒黄曲霉生长的菌株,由此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从根源上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研究了5种不同杀菌剂和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Fusarium,Penicllium,Rhizopus,Cladosporium,Aspergillus;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Fusar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Rhizpous等,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大,20%克福甲水稻种衣剂、20%克多甲水稻种衣剂、甲基立枯磷和福美双对于种子带菌消毒辣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多菌灵、恶霉灵和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浓度珍珠相思叶状柄的水提液对3 种茄科植物(番茄、茄子和辣椒)生长的影响。通过种子萌 发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叶状柄水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指数、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分析是否存在化感 效应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低浓度(0.02 g/mL)叶状柄水提液条件下,茄子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为0.06;番茄的芽长 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分别为0.37、0.09,而较低浓度(0.04 g/mL)下分别为0.30 和0.01,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的其他指数均为负值,体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叶状柄水提液中所含的化感物质对3 种茄科植物种子萌发及幼 苗生长表现有所不同。不同浓度水提液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而对辣椒和茄子幼苗生长均 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其作用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马齿苋黄酮类物质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马齿苋黄酮类物质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马齿苋黄酮类物质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青霉、毛霉、根霉、黑曲霉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对啤酒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无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大肠杆菌0.062 5%,枯草芽孢杆菌0.062 5%,金黄色葡萄球菌0.031 25%;热处理对马齿苋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烂果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对病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结论]石河子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原有3种,其诱因主要与8月上旬久旱遇雨和膨大剂用量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