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病毒性动脉炎(EVA)是一种由马动脉炎病毒(EAV)引起马属动物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传播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马业及赛马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本试验应用纯化EAV全病毒为抗原建立EAV-IgG间接ELISA方法与西班牙INGEZIM-ARTERITIS试剂盒分别检测华南、华中、东北和西北地区共计383份马血清样品.其结果为:华南地区赛马动脉炎阳性率为26%,华中地区赛马动脉炎阳性率为0,东北地区役用马动脉炎阳性率为8.26%,西北地区役用马动脉炎阳性率为7.55%.鉴于此,有必要加强EVA检测,掌握EVA在我国分布,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马流感防治体会柴世忠,张进财,祁军马流感是由马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全身发热性传染病,可引起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马骡驴患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染和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草料经消化道传染,接触感染在本病的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1发病情况本病19...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研究进展及病毒毒力进化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分析了马立克氏病毒毒株进化情况,以及引起病毒毒力进化的原因,对马立克氏病疫苗研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应从免疫方法、免疫佐剂、遗传抵抗等方面入手,缓解病毒毒力增强的态势,进而减少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该病给养禽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马病毒性动脉炎(EVA)是以危害生殖器和呼吸道为主要特征的马特有的传染病。本病自1953年由美国Doll等从马流产死胎体内首次分离病毒以来,到目前为止该病毒仍是导致马流产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的重要特征是,马患病后分布于肌肉和各脏器小动脉中的膜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EIA)驴白细胞弱毒疫苗(DLA-EIAV)、DLA-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衍生毒(vOK8226)、强弱毒嵌合病毒(vOKVltr)以及EIA强毒接种马后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含量及血浆中病毒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直接攻击强毒的2匹马及1匹接种vOK8226后再用强毒攻击的马血浆中病毒含量快速升高,伴随着明显的临床反应,最后均以死亡结束.其它免疫接种马在攻击强毒后均获得保护,没有发病,马血浆中有低水平病毒存在,攻毒后3个月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说明感染马体内病毒的大量增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的含量在各试验马各时期均能检测到,说明EIAV以前病毒的形式潜伏在感染马体内,疫苗的免疫只能控制发病,而不能清除感染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不同种类病毒引起马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总称。本病发生于很多国家,由于各国分离的病毒不同,因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德国的波那病(Borna Dis-ease),北美的西部马传染性脑脊髓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WEE)和东部马传染性脑脊髓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EEE),南美的委内瑞拉马传染性脑脊髓炎(Venezuelan EquineEncephalomyelitis,VEE),前苏联的苏联马传染性脑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8.
在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众多成员中,仅有马甲型鼻炎病毒和马乙型鼻炎病毒可以感染马。马群中马鼻炎病毒血清阳性率很高,但对其致病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目前马鼻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制、检测技术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1989年3、4月间,在木兰、巴彦、兰西、安达、宾县、肇东、肇州、齐齐哈尔、富裕等县(市)的马群中相继暴发了流行性感冒的传染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病毒分离和鉴定,证明了本次流行的马流感是由马甲_2型病毒引起的。为了掌握马流感抗体的消长情况,为预测马流感的发生提供参考,我们于1990年1月(即本病流行后8~9个月)在发病地区采集马血清180份、未发病地区采集50份做对照。用马甲_2型病毒做了血凝抑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一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种鸡场不同周龄肉种鸡进行REV、CAV和ALV(A、B亚群)抗体检测。在572份血清样品中,除了一个8.1周龄和15周龄鸡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和75%外,其它鸡群无论是否进行CAV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在212份血清样品中,REV抗体阳性率在16.7%~62.5%之间;ALV(A、B亚群)抗体阳性率在0%~75%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种鸡群中存在3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提取鸡胚成纤维细胞膜蛋白,利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鉴定禽流感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果显示,所提取的细胞膜蛋白中含有8条疑似病毒受体条带。本实验初步鉴定了禽流感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受体蛋白,为揭示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机制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灵缇犬对马流感病毒A/Equine/Huabei/01/2007(H3N8)的易感性,将马流感病毒培养液以1.0 mL(含105.7EID50)经静脉途径接种4条灵缇犬,另以2.0 mL(含2×105.7EID50)经滴鼻、点眼方式接种3条灵缇犬。采用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病毒分离、HI抗体检测和流感病毒受体类型检测技术,对病毒在灵缇犬体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的7条犬在整个试验观察期间体温等临床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感染后5 d,4条感染犬的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流感病毒M蛋白均为阳性,1条犬的咽拭子病毒分离结果为阳性,1条犬的马流感病毒H3亚型HI抗体阳性。感染后14d,剩余3条感染犬中有2条犬马流感病毒H3亚型HI抗体呈阳性。试验证明,目前流行的A/Equine/Huabei/01/2007(H3N8)病毒可以感染灵缇犬,但不导致灵缇犬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灵缇犬的喉头、气管上皮细胞具有与马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3 Gal受体。  相似文献   

14.
SYBR Green Ⅰ实时PCR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经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2个PPV拷贝。模板稀释度在10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本方法对PPV在体外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动态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病毒的体外增殖曲线。数据换算为每瓶中细胞内、外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细胞外病毒含量在接毒初始的36h逐渐下降,随后开始逐步增加;接毒后84h培养液中的病毒含量(1.739×1010拷贝)逐渐超过细胞内的病毒含量(1.321×1010拷贝);在接毒后108h培养液中病毒含量达到峰值(7.626×1010拷贝),随即病毒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细胞内病毒粒子在接毒后24h内为对数增长期,然后为缓慢增长期,至接种后72h达到复制峰值(1.425×1010拷贝),并维持至108h。与病毒复制动态变化相对应的细胞病变是从细胞聚集、开始形成空斑到约80%的细胞病变产生,108h之后随着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内、外病毒数量都开始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5.
反向遗传系统已成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virus,PRRSV)结构与功能非常重要的手段,并且在设计基因工程疫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有效提高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降低经济成本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在已构建完成的高致病性PRRSV细胞传代毒株反向遗传系统(pAJXM)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将T7启动子换成hCMV(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从而全长cDNA克隆不需经过体外转录成mRNA的过程,直接通过DNA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病毒;(2)研究hCMV启动子的TATA框与病毒基因组5末端之间最佳的碱基数目,使体内转染获得的病毒基因组5末端序列为病毒的真实序列;(3)在病毒基因组3末端添加丁型肝炎病毒核酶(delta hepatitis virus ribozyme,HDVr)序列,体内转染获得的病毒基因组3末端的非病毒序列通过核酶自动去除。研究发现,基于DNA转染的反向操作系统是可行的,并且hCMV启动子的TATA框与病毒基因组5末端之间的碱基数目设置为25和在病毒基因组3末端添加HDVr序列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病毒拯救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稳定、特异、高效的单克隆抗体(mAb)进行了纯化和荧光素(FITC)的标记,利用标记产物与已有的抗狂犬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物相比较,效果良好,二者可以结合(或单独)使用;应用标记好的荧光抗体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比较进行血清样品效价测定实验,来确定纯化、标记后的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的灵敏度,该单克隆抗体测得的血清样品效价结果与FITC-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测得的结果相同。因此,此荧光抗体可应用于狂犬病病毒检测(FAT)、病毒毒力测定(TCID50)、中和抗体实验(FAVN)等方面的检测实验,此荧光抗体可为狂犬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表达H5N1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AI)疫苗”以及“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疫苗”均已在实现商业化生产。由于两种疫苗使用了相同的载体病毒,如何使用才能减少相互干扰而产生最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试验组:1)免疫rFPV—AI后间隔4周接种rFPV—ILT;2)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接种;3)将rFPV—AI和rFPV—ILT分别在两个翅膀同时免疫。结果表明,试验鸡接种rFPV—AI后4周接种rFPV—ILT,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攻击的保护率为60%(6/10),低于rFPV—ILT单独免疫组的保护率(100%,10/10);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免疫组对禽流感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80%(8/10),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70%(7/10),而rFPV—AI和rFPV—ILT分两点同时接种对两种病毒攻击均能产生完全保护。本试验结果建议将这两种相同载体的重组病毒疫苗分两点同时接种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采用鸭胚尿囊腔接种、盲传的方法从山东某地区以瘫痪为主要特征的雏鸭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毒与OenBank上已发表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均高于98%,最高可达99.7%;病毒的ELD50为10^-3.17/0.2mL,接种9日龄鸭胚,68h左右鸭胚死亡,胚体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尿囊膜增厚;病毒对胰蛋白酶、酸、氯仿和热敏感,0.5%的胰蛋白酶、pH〈5和4.8%的氯仿条件下可将其灭活,56℃水浴20min或60℃水浴15min可将其灭活,37℃处理24h毒力由10^-3.17/0.2mL下降至10^-1.8/0.2mL;Mg2+不能提高病毒在50℃60min的稳定性;病毒未经酸碱处理不具有凝集鸡、鸭、鸽等红细胞的特性。接种7日龄雏鸭,48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剖检变化为雏鸭脑水肿,脑部毛细血管充血、肝脏出血、腺胃出血、肺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9.
根据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BHQ探针,建立快速检测A型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A型流感病毒M基因靶序列并将其连入pMD-18T载体,制备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以10倍系列稀释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0 copies/μL或1 EID50病毒且特异性良好,除A型流感病毒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输血传播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对40份实验感染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比常规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多重PCR方法(mPCR)。借助于Oligo6.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了4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CV2ORF2基因353bp片段、PPVNS-1基因271bp片段、PRRSVMN基因美洲型434bp片段、PRVgB基因194bp片段。通过人为混合以上4种病毒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猪瘟病毒、大肠杆菌和双蒸水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mPCR方法对PPV的最低检测量为8.64×10-3μg,PRV的最低检测量为2.36×10-3μg,PRRSV的最低检测量为3.68×10-3μg,PCV2的最低检测量为2.90×10-4μg。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PCV2、PPV、PRV、PRRSV的鉴别诊断以及以上这4种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