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顺铂对鼻咽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抗癌药顺铂对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与鼻咽癌的关系及顺铂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为端粒酶可能成为一种很好的鼻咽癌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TRAP—ELISA的方法定量检测5株鼻咽癌细胞在顺铂处理前后的端粒酶活性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并检测凋亡。结果: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均呈阳性,其中LTRs—LMP细胞株端粒酶活性水平最高,高分化细胞株CNE—1端粒酶活性水平低于低分化细胞株CNE—2Z、HNE—2。经顺铂处理后5株鼻咽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细胞凋亡。结论:端粒酶的活化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临床常用化疗药物顺铂可能是通过在S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并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而发挥杭癌作用的。因此我们认为端粒酶可以作为鼻咽癌的一个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而端粒酶具有修复延伸端粒的功能,端粒和端粒酶对于维持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关于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汇总,特别突出端粒、端粒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和开展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对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是以TRAP为基础的改良法.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肿瘤、细胞癌变和衰老过程中都可检测到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缩短.但同时也有许多不依赖端粒酶的端粒维持和细胞永生.目前,有关以端粒酶为靶位点的药物设计的研究已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人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机制及其新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端粒酶活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失,人的绝大多数体细胞没有端粒酶活性,因而随着体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在不断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端粒结构而导致细胞的衰老,而当细胞衰老调控机制失控的情况下,端粒的极限缩短将导致细胞死亡或癌变.端粒酶的活性在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被重新激活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结构,以及细胞无限增殖化的能力,与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端粒酶认识的深入,新研究进展显示端粒酶具有独立于端粒之外的新功能,端粒酶在DNA修复、促进细胞存活、基因转录及刺激干细胞增殖等方面不依赖于端粒的新功能的发现,为阐明端粒酶在衰老及癌变中重要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端粒(telomere)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是末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随细胞的分裂而缩短,同时,细胞衰老也就开始.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RNP)DNA聚合酶,直接参与端粒区DNA的合成.通过激活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区,以抵消由于细胞分裂而导致的DNA片段的缩短,间接地延缓了细胞衰老现象.本文介绍了端粒-端粒酶假说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同时,也简述了端粒在动物克隆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端粒(telomere,TLM)与端粒酶(telomerase,TL-MA)的研究受到国际医学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原因是它们与细胞衰老、分裂和恶变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一些学者认为:TLM和TLMA系统的研究,将可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状况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人类染色体端粒由5’→3’方向简单重复的(TTAGGG)序列组成,重复次数约2000次。端粒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1)保证DNA的完整复制,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的复…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唯一一种以自身RNA序列为模板将端粒重复序列复制添加到染色体3’末端的核蛋白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类85%~90%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的激活及端粒长度的稳定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可能是肿瘤恶性增殖的一个必需因素,因此端粒酶成为肿瘤诊断和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粒是构成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末端重要的DNA-蛋白质复合结构,DNA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它的合成由一个特殊的具有反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完成.端粒对染色体、整个生物基因组,甚至对细胞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亚基组成的核蛋白颗粒.它解决染色体的末端问题,归属于逆转录酶家族又和逆转录酶有一定的差别.端粒酶的过度表达和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在肿瘤与癌症治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telom erase)是一种蛋白质与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RNA依赖性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丢失的端粒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修复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将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端粒酶在体细胞克隆动物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转录并纯化酵母端粒酶RNA,明确缓冲液中组分对其构型的影响,初步研究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与酵母端粒酶RNA的结合情况,为酵母端粒酶活性鉴定及构型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核酶的自剪切功能,通过在3′端引入HDV核酶序列获得完整的酵母端粒酶RNA;并用分子筛SuperDeX-200/16/60凝胶过滤纯化酵母端粒酶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Buffer组分中NaCl和MgCl2浓度对酵母端粒酶RNA构型的影响;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与酵母端粒酶RNA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基因序列合成,结合PCR扩增方法获得了酵母端粒酶RNA基因,并将其构建到体外转录载体上;体外转录获得大量的酵母端粒酶RNA(Yeast-RNA-239);使用SuperDeX-200/16/60成功分离得到了纯净的Yeast-RNA-239。NaCl、MgCl2浓度对酵母端粒酶RNA构型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没有NaCl或MgCl2时,RNA的构型均一且致密;随NaCl、MgCl2浓度的增大,RNA构型逐渐变得松散;而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能与酵母端粒酶RNA有效结合。【结论】在体外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酵母端粒酶RNA,NaCl、MgCl2浓度对其构型有影响,四膜虫端粒酶相关蛋白p65能够帮助端粒酶RNA正确折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鹿茸生长期端粒酶的表达,为揭示鹿茸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在鹿茸快速生长阶段,采用改进的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法检测鹿茸顶端增殖区的间充质层、前软骨层和软骨层细胞及下端成熟区的端粒酶活性。同时,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织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顶端增生区各组织细胞中均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间质细胞、前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相对端粒酶活力分别为91.2、46.4和13.7,而在成熟区组织中则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的各组织细胞中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鹿茸快速生长阶段,其增殖区表达端粒酶,并且端粒酶活性随组织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说明端粒酶可能在鹿茸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鼠早期发育过程中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本研究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进行了小鼠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鼠卵母细胞、桑椹胚和囊胚为端粒酶阳性,而2-细胞和8-细胞为阴性。依据电泳条带在成像系统下的光密度,计算相对总产品产量(TPG)的定量比较发现,囊胚端粒酶活性最高,为269.331;桑椹胚次之,为96.231;卵母细胞最低,为85.782。小鼠桑椹胚和囊胚胚胎记数及单细胞端粒酶活性比较结果显示,囊胚单细胞TPG最低,为3.45;桑椹胚单细胞略高于囊胚,为4.00;而卵母细胞最高,为85.782,大约是囊胚细胞的25倍。  相似文献   

13.
银杏不同组织器官及愈伤组织培养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端粒酶在植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探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分裂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以银杏为材 料,通过改良的TRAP 法分别测定了银杏不同组织器官(种胚、叶片、小孢子、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研究发现具 有旺盛分裂能力的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银杏的成熟种胚为材料,采用培养基MS + 1.0 mg/L 6-BA +2.0 mg/L NAA 诱导出银杏的愈伤组织并采用培养基MS + 1.0 mg/L 6-BA + 2.0 mg/L NAA + 0.3 mg/L 2,4- D +0.2%活性炭进行继代,检测不同代银杏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不同代愈伤组织均具有较高端粒酶活性。 初代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较高,但愈伤组织继代初期端粒酶活性降低,而后缓慢升高,恢复并超越初代愈伤组织 水平后,端粒酶活性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期细胞具有旺盛且稳定的分裂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端粒是构成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末端重要的DNA-蛋白质复合结构,端粒DNA由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端粒对染色体、整个生物基因组,甚至对细胞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端粒结合蛋白能与端粒DNA上的特异序列相结合,为染色体末端加帽,防止外切核酸酶对其的降解以及染色体末端间的融合,从而保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DNA的合成由一种特殊的具有反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参与完成.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亚基组成的核蛋白颗粒.本文从端粒的研究历史、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结合蛋白、端粒酶的功能及在植物中的研究等方面总结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TRAP—ELISA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26例癌旁组织以及7例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8例显示端粒酶活性,其阳性率为84.4%,而26例癌旁组织只有2例具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只为7.6%;7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果还显示肝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其活性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的核酸蛋白复合体酶,主要由端粒酶RNA组分(TERC)与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TERT)构成。通过对成年牛组织中端粒酶的这两种组分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活性状态进行检测,探讨牛端粒酶组分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与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应用RT-PCR检测了成年牛的心脏、肾脏、肝脏及睾丸中TERC和TERT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TRAP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状态。结果表明砸RC基因在这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转录水平在各组织之间有差异;TERT基因仅在睾丸中表达,在其他3种组织中均没有表达,端粒酶活性同样只在睾丸中检测到。由此可见牛端粒酶活性在体细胞中普遍受到抑制,仅在生殖腺中具有活性。端粒酶两种组分的转录是相互独立的,逆转录酶TERT组分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7.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是端粒酶活性所必须的组分,通过提取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的mRNA,反转录获得端粒酶活性中心基因的cDNA片段,PCR扩增获得端粒酶催化亚基活性中心基因,并将扩增产物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1,利用pCR3.1载体的自身特点即具有T7启动子,可在真核细胞内启动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为将来获得端粒酶酶活性中心蛋白,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从而为解决肿瘤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20,(6)
正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最终发现通过抑制一种名为PAPD5的酶可以恢复端粒酶的正常平衡。可恢复端粒长度方法找到为开发延缓衰老新药铺平道路,从而在治疗衰老  相似文献   

19.
对鸡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蛋白的分子特性以及其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综述,为鸡端粒酶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漆树黄酮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端粒酶活性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不同浓度漆树黄酮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漆树黄酮对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漆树黄酮组hTERT mRNA和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并且与端粒酶活性下调存在相关性。结论漆树黄酮可能通过下调NF-κBp65蛋白表达而抑制HepG2细胞hTERTmRNA转录,导致端粒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