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以富集酌-氨基丁酸(GABA)的结球甘蓝为原料,采用球磨法进行超微粉碎,研究不同粉碎时间(3、6、9、11h)对结球甘蓝粉粒径、休止角、滑角、GABA、水分活度与色泽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结球甘蓝粉粒径不断减小,在粉碎至3h时已基本达到超微粉级别,且分布逐渐均匀,较小粒径粉末比例迅速上升;休止角与滑角均显著增大;GABA、硫苷、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与水分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异硫氰酸盐呈显著下降趋势;色泽也有所变化遥可见,超微粉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结球甘蓝粉有效成分的溶出袁且改善其粉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3.
超微粉碎对橡实淀粉颗粒晶体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INT2000 vertical goniometer型X-衍射仪测定经超微粉碎橡实淀粉的晶体特性,研究了超微粉碎对橡实淀粉晶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区间随粉碎时间增加而减小,并符合曲线模型y=4.777 8 0.985×ex1.0164;在一定的超微范围时间内,超微粉碎不会改变淀粉的晶体类型,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淀粉晶体会转变成非晶体。结晶度、亚微晶结晶度、微晶结晶度都随超微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地降低;淀粉晶粒大小也随超微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晶体结构的破坏而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为试材,果实采后采用冷藏与冻藏保鲜处理,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龙眼果肉黄酮含量先降后升呈"V"型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先缓慢上升后开始下降,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先下降后稍上升;果肉黄酮含量与丙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苏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冻藏过程中,果肉黄酮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但龙眼采后冻藏30 d果肉黄酮含量没明显变化;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非蛋白氨基酸GABA含量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低温超微粉碎技术与普通超微粉碎技术所制备的黑蒜粉品质的优劣,分别对两种方式制备的黑蒜粉的出粉率、流动性、色差、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两种黑蒜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分析两种黑蒜粉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普通超微粉碎技术相比,低温超微粉碎制备后的黑蒜粉出粉率、流动性、溶解性更高,颜色与黑蒜本身差异更大,呈现浅棕色,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同时超低温粉碎下黑蒜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6.
湿法超微粉碎对大豆膳食纤维素微粒结构及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湿法超微粉碎对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0%和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微粒结构和物理性质(持水力、膨胀力、黏度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胶体磨对大豆膳食纤维素进行超微粉碎可获得粒度为4~20μm的细小颗粒。物料在湿状态下呈硬脆特性,在外力作用下一般发生刚性断裂。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7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的持水力在磨齿间隙大于1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逐渐上升,而在磨齿间隙为15~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呈下降趋势,但膨胀力和黏度则随纤维素粒度减小显著增大;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粒度减小后持水力和黏度都降低,但膨胀力增加。超微粉碎使二者的结构都发生整体性破坏,但聚合物的结晶状态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简介采用新型果蔬变温压差(非油炸)膨化干燥或冷冻干燥技术对果蔬原料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干燥后的果蔬原料含水量≤7%,并且具有疏松整齐的微孔结构。干燥后原料经快速剪切初步粉碎和气流离心超微粉碎加工后,形成超微果蔬营养全粉产品。该技术生产的超微果蔬营养全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抗结性和分散性,并且极大限度地保持了果蔬原料的营养品质。同时,对原料外观品质的要求不高,也解决了高糖含量的水果原料在传统干燥、制粉过程中品质过硬、易粘连、分散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球磨法对三七细粉进行超微粉碎,对所获不同粒径三七粉的外观性状、流动性、松密度和吸湿性等一般物理性状及有效成分溶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三七粉体逐渐出现团聚现象,颜色变浅,粉末细腻,颗粒感消失,流动性变差,松密度提高,吸湿性变强.但三七超微粉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与80目细粉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全糖、Vc含量随成熟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稍有下降,而还原糖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不大;果形指数与核果比逐渐下降,皮果比与皮核比的变化以果实进入完全成熟期为转折点,先下降后上升;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比熟度、皮果比的变化规律与果实成熟后"退糖"特性较为一致,以比熟度结合花后天数和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石硖龙眼果实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0.
以龙眼胚性细胞系LC2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在NaCl、光和温度胁迫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盐胁迫下短期内GPX酶活性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低盐胁迫下GPX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高盐胁迫下GPX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白光、绿光处理下,随光强的不断加强,G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同样光强下,白光处理的GPX活性均高于绿光;龙眼EC的GPX活性在低温(高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随温度不断降低(升高),G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上结果均表明,在一定逆境胁迫下,细胞内GPX可以起到应答外界刺激的作用,且活性呈规律表达,是植物在逆境胁迫下防御ROS伤害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粒度对糯玉米粉物化性质的影响,对80-100目、100-150目、150-200目及大于200目4个等级糯玉米粉的持水力、色泽、松密度和紧密度、休止角、酶解率以及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粉粒度从80-100目到150-200目,休止角、酶解率、粘度逐渐增加,持水力保持不变,当粒度大于200目时,上述4个指标迅速下降;随着粒度的减小,松密度和紧密度逐渐减小;粒度越细,糯玉米粉L*’值越高,b*值越小,色泽越差。除色泽外,糯玉米粉物化性质以150-200目最好。  相似文献   

12.
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喷雾干燥不同进风温度和不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堆积密度、黏性、溶解性、水分吸附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超微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当进风温度从160℃升高到190℃、热风流量从23.00 m3•h-1增加到29.00 m3•h-1时,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分别降低25.52%和39.42%;黏度值分别下降55.75%和61.11%;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升高8.30℃和7.07℃;溶解时间分别增加1.29倍和1.47倍;堆积密度分别提高22.87%和20.15%;同时,单分子层水分含量、微粒形态、L*、a*、b*、色调和色度随之变化。【结论】加工理化特性优良的速溶龙眼粉需严格控制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麦麸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为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山农优麦2号小麦面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4个粒度(0.16—0.43、0.43—1.0、1.5—2.0、2.0—2.5 mm),4个添加量(5%、10%、15%、20%)的麦麸,研究麦麸添加量和粒度对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麸皮添加量的增加,中线峰值高度、中线峰值宽度、8 min中线高度、8 min中线积分面积、中线曲线尾高度和中线曲线尾积分面积显著降低,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度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显著增加;添加量处理间对中线峰值时间、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中线峰值左侧切线斜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斜率显著增加,但麸皮粒度处理间对其它揉混特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麦麸纤维显著降低面团的中线峰值高度、8 min中线高度、中线峰值积分面积和8 min中线积分面积;而显著增加中线峰值时间和8 min带宽、中线曲线尾宽和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面团中线峰值时间、8 min带宽和中线曲线尾宽度、中线峰值右侧切线斜率随着麸皮粒度的增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亚纳米木粉粒度的概念,分析亚纳米木粉的制取过程,并对设备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鉴于亚纳米木粉的粉碎极限、能耗规律与木粉颗粒的物性,提出采用循环式切削粉碎与气流分选相融合的亚纳米木粉粉碎理论。在亚纳米木粉的粉碎工艺中,将分级设备与粉碎设备连为一体,不断将已经达到目数要求的亚纳米木粉滤出,使未达到要求的再返回粉碎室进行循环式加工。该工艺不但减轻了微细颗粒在粉碎中的团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确保产品的目数、粒度分布的均匀性和亚纳米木粉质量的一致性,并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磊  袁信华  徐一平  过世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02-10304
研究了不同粒度下鱼粉的物理特性,包括粒度的测定以及不同粒度下鱼粉松密度、振实密度、堆积角、塌落角、自流角、水溶性指数(WSI)和吸水指数(WAI)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鱼粉粒度的减小,其松密度逐渐降低,振实密度也相应减小,但振实密度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颗粒越细,则堆积角越大,塌落角也越大,鱼粉与光滑铁板的自流角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鱼粉粒度降低,吸水指数逐渐降低,水溶性指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PVC/竹粉复合材料压制成型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制成型法制备竹粉填充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设计探讨竹粉的粒径和用量、热压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的粒径是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粒径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先增后降,0.250 mm的竹粉填充效果较好。在100 phr PVC材料中加入0.250 mm的竹粉20 phr,在170℃下热压3 m in,可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PVC/竹粉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高压射流技术对自然铜、滑石、龙骨、龙齿进行粉碎,测定超细粉平均粒径、比表面积、分布宽度(SPAN)、分散稳定性、休止角及松密度。与常规粉比较发现超细粉平均粒径减小了89.15%~93.72%,松密度减小了28.57%~40.40%,比表面积增大了4.282~11.160倍,休止角增大了0.072~0.458倍,滑石超细粉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的分散性较好。利用超高压射流技术粉碎矿物药是可行的,为该技术在粉碎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量化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构建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以济麦44为材料于2019—2020和2020—2021年度开展了种植密度和播期试验,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主要品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月1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20日播期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小麦各品质指标均先减小后增大;在10月30日播期内,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时间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播期延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吸水率先减小后增大,湿面筋含量和出粉率逐渐减小,而面团稳定时间则逐渐增大。通过引入种植密度和播期影响因子,构建了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20—202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RMSE)、绝对误差(da)和绝对误差(dap)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糙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及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糙米粉对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和动态流变学特性及对饼干品质感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糙米开发食品新产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于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动态流变学特性和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饼干的烘焙制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饼干物理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混合实验仪结果表明糙米粉的添加造成了面团吸水率的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蛋白质弱化度不断提高。糙米粉的加入稀释了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破坏了面团的连续性,不易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下降,并且面团在机械力和加热的双重作用下蛋白质的弱化度不断增加。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升高,淀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后的峰值扭力、谷值扭力均下降,且淀粉回生的回生扭力(MSB)同样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增加而降低,主要由于淀粉分解程度增加而导致老化速度变慢;动态流变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糙米粉后,面团体系仍然为黏弹性体系;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糙米粉替代量的升高而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表明了混合体系中分子交联的程度有所增加,弹性比例增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添加10%的糙米粉的面团表面变得松散,且开始出现小的裂缝,淀粉球分布变得不均匀,可以观察到不规则形状的米淀粉颗粒,淀粉颗粒与面团表面的附着性明显降低;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继续增加,面团表面裂纹褶皱明显增多加深,并且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纤维素暴露在其表面,淀粉颗粒分布在其间。烘焙饼干的物理及感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糙米粉的添加,饼干的宽度和膨胀比增加,厚度和硬度降低。饼干的硬度、口感、色泽、风味、质构及综合评分等指标均呈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色泽和风味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由于糠皮部分的存在,糙米糠层中高含量的纤维素及其复合物使糙米加工食品的口感依然较差,此外糠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也使得糙米加工食品的色泽风味难以被接受。【结论】糙米粉的添加使面团更赋有弹性,但不利于面团的稳定性,糙米中糠层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仍然是影响糙米加工食品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了小米粉的水分活度。结果表明,用氯化镁、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钾4种盐的饱和溶液构成的四元体系,实验数据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高。小米粉的水分活度会随着粒度的变小逐渐增大,但增大幅度比较小。在25℃,经过2 h的水分交换平衡,测定出粒度为80目、100目、120目的小米粉的水分活度分别为0.590、0.599和0.6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