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株H9N2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SPF鸡胚尿囊毒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禽流感病毒A/chicken/Zhuhai/154/03(H9N2)的8个基因片段(HA,NA,M,NP,NS,PA,PB1,PB2)。然后将其克隆到线状克隆载体pGEM-Teasy vector后进行序列测定和拼接,并将克隆到的8个基因片段与其他禽流感病毒毒株(A/Chicken/Guangdong/SS/94,A/Swine/Hong Kong/9/98-MA,A/Chicken/Shanghai/F/98,A/Duck/Hong Kong/Y439/97,A/Quail/Hong Kong/G1/97,A/Chicken/Shanghai/4/01)各个基因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A/chicken/Zhuhai/154/03(AZH154)株的8个基因片段均含有相应病毒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AZH154的各基因与A/Chicken/Guangdong/SS/94株相应各基因同源性最高(NS基因除外,同源性只有67.5%),与A/Chicken/Shanghai/4/01各基因同源性高于A/Swine/HongKong/9/98-MA,A/Duck/Hong Kong/Y439/97和A/Chicken/Shanghai/F/98各基因同源性。所克隆的基因为禽流感病毒HA基因芯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诊断和预防禽流感(AI)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H9N2AIV4个毒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各毒株间的差异和变异规律,进而了解该亚型禽流感的分布及流行规律:[方法]参照H9N2亚型禽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禽流感A/Chicken/Hebei/WD/98(H9N2)、A/Chiken/Hebei/ZD/04(}19N2)、A/Chicken/Beijing/MY/06(H9N2)和A/Chicken/Beijing/PG/08(H9N2)4个毒株删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将这4个毒株的HA基因序列分剐与GenBank登录的10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4个毒株圳基因(ORF)全长1683bp,编码561个氨基酸;4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5%~95.6%和95.2%~96.8%;WD株、MY株、PG株和ZD株与其他10O个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6%~95.1%、83.O%~99.0%、82.7%~95.5%、81.30%~95.7%、86.6%~96.3%、86.6%~97.9%、87.O%~97.1%、86.9%~97.3.[结论]HA基因在不同毒株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A/Chicken/Hebei/WD/98(简称WD98)与其他参考毒株的遗传变异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WD98分离株8个基因片段的全基因序列,并将其与7个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株WD98与7个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同源性为91.1%~95.8%,与A/duck/HongKong/Y280/97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5.8%),而与A/chicken/Pakistan/2/99同源性最低(91.1%)。WD98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为R—S-S—R↓G,其第226位受体结合住点为Q。[结论]禽流感病毒WD98毒株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易感染人,与A/duck/HongKong/Y280/97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欧亚种系A/Chicken/Beijing/1/94亚系。而在这同一亚系中,WD98株与A/Chicken/Beijing/1/94株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H9N2AIV4个毒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各毒株间的差异和变异规律,进而了解该亚型禽流感的分布及流行规律。[方法]参照H9N2亚型禽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禽流感A/Chicken/Hebei/WD/98(H9N2)、A/Chiken/Hebei/ZD/04(H9N2)、A/Chicken/Beijing/MY/06(H9N2)和A/Chicken/Beijing/PG/08(H9N2)4个毒株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将这4个毒株的HA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登录的10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序列号分别为AF156376,AF156377,AF156378,AF461517,AF461519.AF461521,AF461530,AY364228,AY862606,D90305)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进化树。[结果]4个毒株HA基因(ORF)全长1683bp,编码561个氨基酸;4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5%~95.6%和95.2%~96.8%.其中MY株和ZD株HA基因同源性和氧基酸同源忡均为最高:WD株、MY株、PG株和ZD株与其他10个毒株的核苷酪和氧基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6%-95.1%、83.0%-99.0%、82.7%~95.5%和81.30%~95.7%、86.6%~96.3%、86.6%~97.9%、87.0%~97.1%、86.9%-97.3%,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H9N2的HA基因的进化树有2个大的分支,分为2个种系:欧亚种系和北美种系。欧亚种系又分为3个群系,分别以A/Quailf HongKong/G1/97(AF156378),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和A/Duck/HongKong/Y280/97(AF156376)为代表株,将这4个分离株与国内一些参考株、韩国代表株(AY862606)以及上述欧亚种系代表株的H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Y株、WD株、PG株和zD株均属于欧亚种系,并且都属于A/Duck/HongKong/Y280/97群系,与国内参考株的亲缘关系都较近,而MY株与A/ChickenfShandong/2/99(AF461521)亲缘关系最近。PG株与A/Chicken/Liaoning/2/00(AF461519)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7%。ZD株与A/Chicken/Beijing/1/97(AF461530)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是最高的,分别达95.7%、97.3%。韩国株(AY862606)则属于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群系。总体来看,这4个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韩国株(AF156377)较远。4个分离株除WD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RSSR/GLF,MY、PG和ZD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均为PARSSR/GLF,WD株裂解位点附近的A变为S,也就是由丙氨酸变为丝氨酸,S也是非碱性氨基酸,因此,致病力没有变化,这4个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几个受体位点分别为109aa,161aa,163aa,191aa,198aa,202aa,203aa,通过比较除了PG株的198aa为丙氨酸(Ala),其他3个都为缬氨酸(Via)。编码198aa的3个碱基由GTG突变为GCG,其他参考株的198aa变异性也较大,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和A/Quail/HongKong/G1/97(AF156378)的198aa都是谷氨酸(Glu),还有的国内株为T。这4个分离株的其他几个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都是一样的,然而,通过对10个参考株的比较发现,191aa也容易发生变异,有的变为组氨酸(His)。202aa和203aa在所有的毒株中都比较保守。[结论]HA基因在不同毒株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其HA基因的变异,从而影响其致病力,这与地域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应加强地域间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AIV F株HA和NA全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各基因片段两端保守区序列设计锚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了AIV分离株A/Chichen/Shanghai/F/98(N9N2)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全长基因。15个毒株的HA和NA序列比较结果表明:F株与Chicken/Beijing/1/94、Duck/HongKong/Y280/97同源率较高,为94.4%~97.4%,但与香港人流感病毒HongKong/1073/99、HongKong/1074/99及Quail/HongKong/G1/97同源率较低,为90.3%~91.9%。F株与Duck/HongKong/Y280/97的NA基因不但同源率高达97.4%,而且均在205位核苷酸之后缺失9个核苷酸。另外,30个毒株的HA基因cDNA比较结果显示,最后46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6.
对猪流感病毒株A/swine/Fujian/F1/2001(H5N1)(简称SW/FJ/FI/01)的表面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A型流感病毒HSN1亚型毒株参考序列进行比较。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猪流感病毒SW/FJ/F1/01的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均与2000年浙江鸭源毒株A/Duck/zhejiang/52/2000(H5N1)(简称DK/ZJ/52/00)的亲缘关系最近,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RRKKR*G-,受体结合位点226位为Q,228位为G,识别唾液酸α-2,3-半乳糖,与人流感病毒H3亚型的受体结合位点不同,分析表明该病毒来源于禽源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利用PrimerPremier5.0及DNAstar软件对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保守区进行引物设计,选出扩增序列为猪伪狂犬病毒(373bp)、猪圆环病毒2型(430bp)和猪细小病毒(495bp)的3对引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mPCR对3种病毒的核酸检测限量从猪伪狂犬病毒至猪细小病毒分别为1.62×10-6、1.47×10-6和1.28×10-4 ng,对灭菌双蒸水、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eDNA和猪瘟病毒eDNA的m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mPCR可作为临床上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DNA芯片平台上探测AIV不同亚型 cDNA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所使用的病毒为A/Goose/Guangdong/1/96(H5N1)、A/African starling/983/79(H7N1)和 A/Turkey/Wisconsin/1/66(H9N2)。通过RT-PCR获得大约500 bp的禽流感病毒基因cDNAs片段,克隆,从重组质粒扩增DNA片段,并点到玻璃载体上,制成芯片。在病毒RNA反转录过程中,用Cy5标记样品 cDNAs。样品 cDNAs是一个包括禽流感病毒HA和M基因的混合物。依据M基因鉴别型,依据HA基因鉴别亚型。扫描芯片上探针结合位点,杂交信号与预期设想基本一致。结果显示,DNA芯片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AIV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2000年北京地区H9N2分离毒株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北京地区分离株的HA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遗传演化分析表明,所分离的3个毒株的HA基因与其他中国内地和香港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XU株84.8%(Dk/HK/Y439/97)~98%(Ck/GX17/00),LIU株85.1%(Dk/HK/Y439/97)~99.1%(Ck/GX17/00),BEI株90.7%(Ck/BJ/3/01)~99.1%(Ck/GX17/00)。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3株病毒均为禽源低致病力毒株,226位氨基酸均为L(Leu),更易于与人类细胞结合;HA蛋白存在7个糖基化位点。[结论]从分子水平分析,A/Chicken/Beijing/xu/00、A/Chicken/Beijing/bei/00和A/Chicken/Beijing/liu/00株属于低致病力的H9N2亚型禽源毒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广西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为H9亚型禽流感(A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某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料,经SPF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对初步鉴定为H9亚型AIV分离株的HA、NA、PB2、PB1、PA、NP、M和NS等8个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F,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AIV(LPAIV)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属于4.2.5分支,与国内常用H9N2亚型AIV疫苗株所属的4.2.3分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7个基因也分别来源于不同的AIV亚型.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 (H9N2)同时具备与α-2,3唾液酸和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性,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其感染鸡群后病毒分布主要集中在气管、肺脏和脾脏,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排毒,且在攻毒后第1d即开始排毒,第5d为排毒高峰.[结论]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的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属于LPAIV,是由不同亚型AIV重组产生的H9N2亚型新毒株,可导致鸡群疫苗免疫失败,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的M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AIVM基因的通用诊断引物AMDI/AMD2,针对H5N1、H9N2两种亚型的HA基因分型设计合成了2对分型诊断引物H15D1/H5D2,H9D1/H9D2。采用一步法多重RT-PcR技术建立了一种禽流感病毒快速分型诊断方法,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诊断方法速度快,一般只需要28~30 h即可鉴定出结果,比病毒分离鉴定(5~7 d)至少缩短4~6 d;特异性强,试验组53株AIV全部扩增出与预期同样长度的目的条带,与病毒分离及血清学鉴定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对照组中新城疫病毒(ND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均未扩增出特异性基因条带,;灵敏度高,试验组将AIV接种SPF鸡胚,培养后的鸡胚尿囊液(AAF)进行10-2稀释后,仍可以检测到其中的AIV。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鸭源H4N6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Y20/2006(DK/SH/Y20/06)的来源、特征及其分子演化规律,进一步丰富水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对该病毒8个基因片段分别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DK/SH/Y20/06的HA基因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PEKAS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其分子遗传演化关系属于欧亚分支;NA基因与A/mallard/Yanchen/2005(H4N6)在同一分支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而PB2、PB1、NP、PA基因与目前在国内流行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关系密切;M基因与A/environment/Korea/CSM05/2004(H3N1)处于同一分支;而NS基因与A/wild duck/Korea/YS44/2004(H1N2)同源性最高。且DK/SH/Y20/06的8个基因与美洲H4N6亚型AIV分离株均不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远。可见,DK/SH/Y20/06可能是由H4N6、H6N2、H6N5、H3N1和H1N2等不同亚型来源的基因在鸭体内经过复杂重组演变的一株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1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方法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k/GS/2/99株NA基因(1 400 bp),克隆至pET-28a(+)载体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NA,转化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0.8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8 h.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载体能高效表达N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2KD,纯化产物能与N2亚型的AIV鸡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已知的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设计扩增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5株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了测序分析.同时通过生物学软件对5株禽流感病毒NA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株禽流感病毒NA基因全长1 410 bp,编码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且能同时区分H1和H3亚型AIV的方法,为有效防控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奠定基础。【方法】根据H1亚型、H3亚型AIV-HA基因和M基因的保守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含有H1亚型AIV和H3亚型AIV的cDNA为模板,对三重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AIV检测。【结果】H1和H3亚型AIV混合模板经三重PCR扩增可获得3条特异性条带,其中302bp为H1亚型HA基因、453bp为M基因、626bp为H3亚型HA基因;含有H1或H3亚型AIV的模板均出现两条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302和453bp、453和626bp;含有其他亚型AIV的模板仅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453bp);而其他禽呼吸道疾病病毒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优化后的三重PCR最低能同时检测出7.00pg的H1亚型AIV、3.62pg的M基因和20.60pg的H3亚型AIV;对100个临床样品进行AIV检测,AIV总阳性率为36%,其中H1亚型阳性率4%、H3亚型阳性率9%、其他亚型阳性率23%。【结论】禽流感病毒H1、H3亚型和M基因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适用于AIV的检测及H1和H3亚型AIV的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GenBank发表的鸭副粘病毒(DPV)和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基因序列分析,针对保守区分别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两种病毒的快速双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同时扩增出DPV (363 bp)和H9亚型AIV (732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照DHV、I...  相似文献   

18.
【目的】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根据其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 NA)的不同,可分为16种HA和9种NA亚型。根据其致病力的差异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HPAI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LPAIV)。虽然H4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低致病性AIV,感染家禽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但其对禽类甚至是哺乳动物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H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调查监控。【方法】为了探讨H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规律,对2010年在中国华东地区某活禽市场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时分离到的一株H4N8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Nanjing/1102/2010(简称DK/NJ /1102)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常规的血清学试验确定其HA亚型,提取病毒总RNA,并通过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其各基因片段,连接 pGEM-Teasy载体上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GenBank中的BLAST工具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并与GeneBank 中的H4亚型流感病毒及其它相关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DK/NJ/1102的HA基因与Mongolia 分离株A/duck/Mongolia/274/2007(H4N3)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9%。推导的氨基酸剪切位点序列为“P-E-K-A-S-R-G”,符合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NA基因与华东地区分离的鸭源毒株A/Duck/Eastern China/n91/2009(H3N8)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4%;PB1、PA和NP基因均与H1亚型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最近;M基因与A/wild duck/Korea/CSM4-12/2009(H5N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高达99.9%;NS基因与韩国2009年分离的H7N7亚型流感病毒遗传距离最近。NS1蛋白的80-84处氨基酸没有发生氨基酸缺失。【结论】该H4N8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一株多基因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19.
用基因疫苗pcDNA-H9和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HI和ELISA方法筛选出5株抗H9亚型AIV H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9-01(2E6),H9-02(3B1),H9-03(3H11),H9-04(1A4),H9-05(2G9)。各株单抗亚型测定的结果为H9-01,H9-02和H9-05均为IgG2b,H9-03为IgG1,H9-04为IgG2a,轻链的亚型均为kappa链。经特异性和与同型病毒的反应谱检测,它们均是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制备的抗H9亚型AIV HA的单克隆抗体做成胶体金层析检测试纸条,可以检测到200个EID50的H9亚型AIV,为监测该亚型AIV试剂盒的进一步商品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