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常温浸提和加热浸提2种方式制备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分别记为RDT和HDT)处理双孢蘑菇覆土,并设清水对照,检测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利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DT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RAA)、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均高于对照;HDT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各项指数除化学评分(CS)外也均高于对照,说明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处理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价值高于对照。因此,双孢蘑菇生长过程中喷施金针菇菌渣提取液,有利于子实体蛋白质营养成分的积累,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牛粪、玉米芯等原料以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堆肥在二次发酵初期温度高于杏鲍菇菌渣堆肥;各菌渣堆肥期间,随堆肥时间的延长,菌渣p H值及含氮量呈上升趋势,碳氮比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金针菇菌渣堆肥的电导率显著高于杏鲍菇菌渣(P 0.05);金针菇菌渣栽培的双孢蘑菇5潮总产量达到17.17 kg/m~2,略低于杏鲍菇菌渣(对照)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18.65 kg/m~2;菌渣堆肥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较不添加的有明显提高,其中杏鲍菇菌渣添加玉米芯栽培的双孢蘑菇总产量相对最高,为20.60 kg/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单纯利用杏鲍菇菌渣和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的缺陷,以漳州市角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的一次发酵料(60%杏鲍菇菌渣+20%王老吉茶渣+20%牛粪+豆粕0.25 kg/m2+过磷酸钙0.5 kg/m2+轻质碳酸钙0.5 kg/m2)为对照,开展了复混基质(金针菇菌渣添加稻草)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桉树皮为主要原料栽培的双孢蘑菇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为合理评价桉树皮在双孢蘑菇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桉树皮、稻草和麦秆为主要原料的3种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测定比较其双孢蘑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必需氨基酸比例、氨基酸评分和标准蛋白贴近度指标对双孢蘑菇的蛋白质营养进行评价.[结果]桉树皮栽培的双孢蘑菇主要营养成分结构与稻草和麦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基本一致,均以粗蛋白含量最高,达39.6%~42.4%,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4%~39.3%;桉树皮栽培的双孢蘑菇与麦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在营养成分含量上更接近,两者的水分、灰分、钠、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前者仅在可溶性糖含量上显著低于后者(P<0.05,下同).桉树皮、稻草和麦秆3种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蛋白质营养结构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模式,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亮氨酸;三者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分别为37.51%、45.89%和41.87%,氨基酸评分分别为82.23、91.03和86.06,标准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84、0.91和0.87,其中桉树皮栽培的双孢蘑菇均显著低于稻草和麦秆栽培的双孢蘑菇.桉树皮栽培的双孢蘑菇硒含量为2.35 mg/kg,显著高于稻草(1.31 mg/kg)和麦秆(0.14 mg/kg),达到富硒食品国家标准水平(>0.15 mg/kg).桉树皮栽培的双孢蘑菇重金属铅、汞、砷、镉和铬含量均比稻草和麦秆栽培的双孢蘑菇低或与麦秆间无显著差异,且均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NY/T 749—2018《绿色食品食用菌》)规定范围内.[结论]桉树皮可栽培出符合食品基本营养要求、重金属不超标的天然富硒双孢蘑菇,可作为栽培双孢蘑菇的替代原料,但也有待进行配方优化,以提高双孢蘑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厂化金针菇的菌渣替代传统配方中的稻草,按照5个梯度添加量进行双孢蘑菇栽培。通过原料成本、二次发酵的能耗成本、用工成本、出菇周期、产量及综合效益6项指标评价,进一步明确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优越性。结果表明:原料成本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处理成本均比CK节约11.56%~22.72%,二次发酵的用工成本、能耗成本都比CK少17.86%~32.14%、11.53%~100.00%。与CK相比,各处理现蕾出菇提前4~9 d,有利于双孢菇产品提前上市,并使冬季出菇周期延长2~23 d,双孢菇的产量增加0.27~0.81 kg/m2。以上评价指标综合说明使用金针菇菌渣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可行,并在生产上以60%金针菇菌渣添加量达到节本增效和轻简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重力对金针菇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分析模拟微重力和静止栽培条件下的金针菇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及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栽培的金针菇子实体中有14种氨基酸含量高于静止栽培处理,氨基酸总量达151.2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81.7g·kg~(-1),比静止栽培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6.32%和29.89%。模拟微重力环境栽培的金针菇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静止栽培处理、鸡蛋白和FAO/WHO的参照标准分别提高了2.82%、8.71%和52.63%。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与营养指数6项蛋白质指标均高于静止栽培的金针菇,说明模拟微重力栽培可提高金针菇有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草菇工厂化栽培原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综述了适宜草菇工厂化栽培的原材料,包括稻草、废棉、玉米芯、杏鲍菇菌渣、金针菇菌渣、蟹味菇菌渣、双孢蘑菇菌渣和甘蔗渣等。给出了一些栽培过程需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为草菇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杏鲍菇代料栽培姬松茸的适宜比例,通过床栽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替代不同比例稻草对姬松茸J2和J37菌株不同潮次子实体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姬松茸J2和J37子实体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替代比例为30%时产量最高,姬松茸J2产量可达2.038 kg·m-2,姬松茸J37产量可达2.267 kg·m-2。两种姬松茸子实体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潮和第二潮,且杏鲍菇菌渣替代栽培处理前两潮产量占比均高于传统栽培配方。随着潮次增加,姬松茸 J2和 J37子实体中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总体呈降低的趋势,但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多糖、粗蛋白和氨基酸质量分数随潮次增加降低的幅度小于传统栽培配方。杏鲍菇菌渣替代处理姬松茸子实体中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比传统栽培配方提高2.42%~10.44%、4.09%~12.00%和11.07%~23.70%,其中替代比例为30%时营养品质最优。从生产成本分析,杏鲍菇菌渣替代可降低姬松茸栽培原料成本35.08%~54.00%。研究表明,适宜比例的杏鲍菇菌渣和养殖场垫料组合代料栽培姬松茸的产量和品质优且不同潮次间相对稳定,而且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栽培材料的投入成本,综合效益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新的草菇培养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开展金针菇菌渣添加不同比例的稻草、棉籽壳栽培草菇试验。试验以纯杏鲍菇菌渣为对照,共设4个配方处理。以菌丝生长情况、满床时间、现蕾时间、采收时间、蛋形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第一潮、第二潮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筛选最适合的配方,同时检测供试配方的重金属Pb、Cd、As、Hg含量。结果表明:配方3 (78%金针菇菌渣+添加20%棉籽壳)表现最佳,第一、二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与其它配方的差异达到极显著,产值最高,每平方米产值48.19元,比对照产值提高4.54元。所有供试配方重金属Pb、Cd、As、Hg含量均未超标。因此,在金针菇菌渣中添加20%棉籽壳配方具有高产高效益安全可靠的优点,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扩大试验验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发酵工业菌渣代料栽培金针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酵工业废弃菌渣栽培金针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添加工业废弃菌渣的金针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好,生育期短,子实体商品性状好,金针菇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及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39.5%、22.5%和3.64%,其重金属含量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豆秸秆设置不同培养基替代木屑和麸皮栽培香菇,分析各培养基对香菇子实体产量、经济性状、氨基酸含量、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15%左右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效果较好,同时替代麸皮时培养基中大豆秸秆含量可达35%;大豆秸秆可以完全替代麸皮栽培香菇,并能提高鲜菇商品性,丰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生产10 000袋香菇可降低生产成本达4 250元。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利用大豆秸秆高效栽培香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菇头、异形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国际通用的非生物评价法,评价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与杏鲍菇商品菇相比,杏鲍菇副产物灰分、粗脂肪、粗多糖、Ca、Fe、Zn、Se等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粗蛋白还高出20.69%;杏鲍菇副产物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16.38g·hg-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16g·hg-1;从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分析,杏鲍菇副产物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但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高,可与谷物类食物互补搭配;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略低于杏鲍菇商品菇;营养指数(NI)与香菇相当,略高于商品菇;杏鲍菇副产物营养丰富,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对食用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菌液对不同种食用菌香菇、平菇、鸡腿菇、白灵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的促生效果不同。在平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鸡腿菇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荧光假单胞菌的促进作用明显,以平菇最为显著。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香菇菌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发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平菇出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菌液的菇袋,菌丝满袋时间较不添加菌液的对照提前5-8 d。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也提前约1周的时间,同时出菇产量提高11.9%。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富硒真姬菇营养价值进行评估,采用真姬菇‘白玉10号’为试验菌株,菌草24号、本地配方作为富硒培养基进行栽培,对真姬菇产量、转化率、子实体性状、含硒量及子实体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硒的添加浓度、添加方式及培养料差异均会对产量、转化率及性状产生影响。在硒浓度设计范围内,本地配方可获得硒含量在0.46~52.29mg·kg~(-1),是本地CK含硒量的2.7~307.6倍,24号配方可获得含硒量在1.18~84.92mg·kg~(-1),是24CK的6.94~499.53倍,子实体的含硒量与硒浓度呈正相关性。成分方面,子实体含水量、灰分和粗蛋白与硒浓度呈负相关性,而硒对子实体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总糖、脂肪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茭白鞘叶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且明显高于稻草。茭白鞘叶堆制发酵温度较稻草前期偏低,但全期平均温度两者持平。茭白鞘叶配方的蘑菇现蕾期和开始采菇时间分别比稻草配方迟3 d和4 d;茭白鞘叶配方采菇时间达156 d,较稻草配方延长12 d,且可采收5批,比稻草配方多1个批次;茭白鞘叶配方蘑菇产量和稻草配方接近,分别是6.65 kg/m2和6.29 kg/m2。表明茭白鞘叶是栽培蘑菇的理想材料。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利用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每667m2的净收入可达11 886元。利用茭白鞘叶作为栽培蘑菇是解决茭白鞘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山采集野生浅黄白色侧耳子实体,开展分离鉴定、人工驯化和产酶特性研究,以获得具有商品价值的平菇新品种。【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纯培养,编号F1636。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手段,确定其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以78%棉花壳、20%麦麸、1%葡萄糖、1%石灰为栽培培养基进行出菇试验;测定子实体蛋白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F1635菌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能够在以棉籽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出菇,子实体菌盖灰白色,并且在夏季高温季节(28~30℃)出菇,菇形整齐。子实体具有较高的产漆酶和蛋白酶活性,粗提液中酶活分别为(332.1±7.5)U/mL和(3 931.0±427.2)U/mL。本研究分离并驯化一株灰白色肺形侧耳菌株,具有潜在商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板栗苞壳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栗苞壳为主料,以棉籽和稻草为辅料,设置了5个栽培配方进行平菇与秀珍菇的栽培试验,分别测定子实体中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以及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其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适当添加棉籽可提高平菇和秀珍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而添加稻草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泥炭土添加比例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的影响,并首次对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可以提高其产量及相对净收益.增加子实体中的粗蛋白、总糖含量,提高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用1份泥炭土、2份红壤土进行覆土栽培,对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和杏鲍菇的营养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延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31-9932
[目的]比较白灵菇和杏鲍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方法]以市售白灵菇和杏鲍菇鲜品为试材,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测定了白灵菇和杏鲍菇干品中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白灵菇的氨基酸总量为167.2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7%、20.81%和19.20%;杏鲍菇氨基酸总量为140.8g/kg,其中,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6%、19.39%和24.64%。白灵菇的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糖含量分别比杏鲍菇高2.91%、4.11%和1.28%。杏鲍菇灰分含量比白灵菇高0.92%:[结论]从对食品高蛋白含量要求的角度分析,白灵菇的营养价值优于杏鲍菇;从对食品风味要求的角度来看,杏鲍菇优于白灵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