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花生上胚轴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 d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胚轴能高效诱导花生植株再生,外植体在MS 3 mg/L TDZ 6 mg/L 6-BA 1.5 mg/L NAA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不定芽分化,10 d时诱芽率达100%;不定芽接种到MS盐 B5维生素 3mg/L TDZ 0.01%酵母粉培养基中15 d诱导出大量丛生芽;MS 0.5 mg/L NAA培养基较适合诱导丛生芽生根,25 d时生根率达82%.筛选确定35 mg/L潮霉素浓度为转化筛选压,以含AtRD29Ap::GUS融合基因的根癌农杆菌侵染8 d龄上胚轴10 min,共培养3 d,经上述再生体系,以潮霉素筛选获得1株拟转化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以薹菜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用含GUS和NPTⅡ基因的农杆菌侵染子叶-子叶柄,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GUS组织染色,证实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基因组中。卡那霉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含卡那霉素(Km)15 mg/L时,非转化再生植株全部白化。转基因抗性芽筛选的适宜的卡那霉素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3.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 (CpTI)导入结球甘蓝品种北早。共培养 2天后 ,转到MS +1 0mg/L 6 -BA +0 2mg/LNAA +4 0mg/LAgNO3 +10mg/L卡那霉素 +5 0 0mg/L羧苄青霉素的分化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绿色抗性芽苗培养生根 ,移栽成活 ,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矮牵牛Tidal Wave品种遗传转化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牵牛Tidal Wave品种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在附加3.0mg/LBA、0.3mg/L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0%以上芽的再生率。再生芽在附加0.02mg/LNAA、1.0mg/LKT、5.0mg/LGA3的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在3种选择抗生素的筛选中发现,叶片对潮霉素和庆大霉素较为敏感,这2种抗生素质量浓度为5mg/L时,2周内可将外植体全部杀死;而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达到15mg/L时,芽分化才被完全抑制。因此可确定卡那霉素为理想的选择抗生素,其选择压质量浓度为15mg/L。2种抑菌抗生素中,头孢霉素对叶片再生影响较大;而250mg/L的羧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生长,却对矮牵牛叶片的芽分化影响不大,为适宜的抑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以洋桔梗(Eustoma graniflorum)品种Double Mariachi Pink为试验材料,在已建立的洋桔梗高频再生体系和高效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将PBI121 - ACC合酶反义基因片段(1008 b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洋桔梗,通过高频再生获得116株抗性苗.再生抗性苗在生根培养基1/2MS+NAA0.1 mg/L+ Km 15 mg/L上生根筛选获得了55株正常生根的植株;对其中随机挑选的8个株系进行PCR鉴定和GUS表达检测,在增殖筛选培养基MS+6 -BA 0.1 mg/L+ NAA 0.05 mg/L +Km 30 mg/L+ Cb 100 mg/L上初步筛得到5个PCR阳性株系,其中4株GUS检测呈阳性;5个PCR阳性株系经PCR - 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1株阳性植株.将阳性株系出瓶移栽,其平均花期为24d.  相似文献   

6.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L6-BA+0.02mg/L2,4-D组合时,叶片出芽率达90%~100%,每叶平均生芽数约20个。用后者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确定叶片外植体芽诱导卡那霉素临界筛选质量浓度为20mg/L。利用对84K杨芽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GMS+0.01mg/LNAA+0.25mg/LIBA,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筛选出芽生根卡那霉素临界质量浓度亦为20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效稳定的甘菊再生体系,并确定卡那霉素和草丁膦的筛选压。[方法] 以甘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建立了甘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 在5种芽诱导培养基中,MS3(MS+NAA 0.1mg/L+6-BA0.1mg/L)的再生频率最高,可达98%,其不定芽生根率可达100%。培养35d后,添加5和1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11.3%和10%,添加15和20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添加0.5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甘菊再生率为8.7%,添加1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再生,添加1.5和2.0mg/L草丁膦的培养基上没有芽的分化。卡那霉素和草丁膦在甘菊遗传转化中的筛选浓度分别为8.0和0.8 mg/L。[结论] 该研究为进行甘菊转基因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上  张旋  冯思思  李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30-10531,10607
[目的]获得本生烟草转胰高血糖素样肽-1基因植株。[方法]以本生烟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建立本生烟草再生系统,通过农杆菌叶盘法浸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本生烟草转胰高血糖素样肽-1基因植株。[结果]通过多重比对和重复,确定本生烟草叶片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NAA,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IBA;经由卡那霉素浓度梯度试验,确定选择压力为5mg/L卡那霉素;对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的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检测,获得阳性信号。[结论]初步证实外源基因胰高血糖素样肽-1已整合到本生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以矮牵牛‘漫波红色’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无菌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矮牵牛叶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NAA;最适出芽和生根的卡那霉素筛选压分别为100 mg/L和20 mg/L;最适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0.
花生幼叶丛生芽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品种豫花14号4 d苗龄的幼叶诱导的丛生芽为研究对象,对丛生芽的伸长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分别将丛生芽继代到4种不同的培养基上促进芽伸长,其中,以继代培养基MS+6-BA 2 mg/L+NAA 0.4 mg/L+AgNO32 mg/L植株再生率最高。当丛生芽长至3 cm左右时,移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矮牵牛茎尖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42-16743
[目的]推动矮牵牛组培的产业化,达到使其苗木生产快速、经济的目的。[方法]共配制5种MS培养基,选择无污染、生长健壮的矮牵牛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矮牵牛外植体诱导成活率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合矮牵牛诱导成活的最佳培养基。[结果]培养基中NAA浓度的差异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较大。NAA浓度为0.5mg/L的培养基为最佳诱导成活培养基,NAA浓度为0.7及0.3mg/L的培养基对矮牵牛的作用仅次于NAA浓度为0.5mg/L的培养基,但NAA浓度为0.1及0.9mg/L的培养基处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筛选出矮牵牛组培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矮牵牛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垂吊矮牵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越  季勤  白莹  邢宇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03-3004
以垂吊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成分及不同浓度对丛生芽形成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3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5~0.1 mg/L.外植体接种40 d左右便可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以花叶矮牵牛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激素浓度、光照强度、叶片生理状态、暗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诱导嵌合体不定芽的影响,建立了花叶矮牵牛嵌合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无菌苗在2000 lx光照条件下,置于MS 6-BA 0.2 mg/L培养基上,嵌合体诱导率最大达到90.2%;生理年龄为20 d的叶片,在MS 6-BA 0.4 mg/L IBA0.01 mg/L培养基中,嵌合体诱导率最大达到34.8%,暗培养会降低嵌合体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4.
马方芳  岳远征  黄雪  孙健  胡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62-1463,1503
[目的]建立‘幻想’矮牵牛的高效遗传转化受体再生体系。[方法]以‘幻想’矮牵牛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暗培养时间、出芽和生根培养基的生长素种类及浓度、筛选抗生素和抑菌抗生素进行优化。[结果]诱导叶片分化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2 d;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1 mg/L;适宜出芽和生根阶段的卡那霉素筛选压为15 mg/L;适宜的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浓度为300 mg/L。[结论]该研究为后期‘幻想’矮牵牛的分子及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矮牵牛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矮牵牛以茎尖、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MS BA2mg/L NAA0.1mg/L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块,再移至MS BA1 mg/L NAA 0.1mg/L上分化形成苗,如此交替作用,可达到最高的繁殖倍数、诱导率和分化率,变异苗也最少,能取得最佳效果;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NS NAA0.5mg/L和MS NAA0.3mg/L IAA 0.2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重瓣矮牵牛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重瓣矮牵牛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其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诱导以MS+6-BA 2.0 mg/L+NAA 0.2 mg/L最佳,不定芽生根以1/2 MS+NAA 0.1 mg/L或1/2MS+IBA 0.1 mg/L最佳,产生的根较粗,数量较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重瓣矮牵牛的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遗传转化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矮溲疏试管苗的茎芽增殖和生根培养技术。[方法]分别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的大量元素浓度(1/4MS、1/2MS和MS)、IBA浓度(0~0.8 mg/L)和蔗糖浓度(5、10、15和30 g/L)对矮溲疏试管苗茎芽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大量元素浓度为1/2MS处理的茎芽增殖系数可达3.9,与MS处理差异不明显,但在0.05水平显著高于1/4MS处理;0~0.8 mg/L IBA对矮溲疏试管苗的茎芽增殖无明显作用;蔗糖浓度为5 g/L处理的茎芽增殖系数为3.8,与10和30 g/L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在0.05水平显著高于15 g/L处理。上述处理的试管苗生根率均为100%。以土取代琼脂作培养基支撑物进行矮溲疏试管苗的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100%,根茎比大于琼脂支撑培养对照,根毛也长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矮溲疏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影响诱导矮牵牛(Petunia hybrid)形成愈伤组织和分离、纯化其原生质体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矮牵牛无菌苗叶片可在含1.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用酶液(2%纤维素酶R-10 + 0.5%果胶酶Y-23 + 0.3%离析酶R-10,0.5 mol/L甘露醇)对继代培养10~15 d的愈伤组织在黑暗条件下静置酶解12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3.4×106个/g 和83%。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和NAA对大花重瓣矮牵牛叶片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2.0 mg/L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最好;适宜的丛生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0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0.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