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产高温乳糖酶的黑曲霉菌株DL116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突变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L116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果胶2.5%,豆粕粉6%,玉米浆9%,(NH4)2SO40.1%,K2HPO41%,Tween-80 0.3%;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初始pH 5.0,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104个/mL。在此条件下培养,β-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83.89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89倍。  相似文献   

2.
汪建中  柯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8-6751
[目的]研究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并探讨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方法]以酵母种类(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和酵母接种时间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平菇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同时研究了各培养条件组合下木质素酶系、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探讨了基质粗蛋白含量与相关酶系活性的关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A3B2C1组合培养条件下发酵基质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3.36%;在此发酵条件下,培养的第5~15天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最高,而各组合培养条件下基质滤纸酶和羧甲纤维素酶的活性则无规律可循。[结论]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基质粗蛋白含量的优化培养条件为:在接种平菇的同时接种10%的产朊假丝酵母液体菌种。木质素酶系的活性与发酵基质的粗蛋白含量可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当马铃薯淀粉为碳源、黄豆饼粉和蛋白胨混合为氮源时,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选用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菌株XA-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6℃,12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摇瓶装液量90 ml/250 ml,最佳发酵时间为88 h,培养96 h的种子液以10%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经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液抑菌圈达到了34 mm以上,比原始发酵液抑菌圈增大了10 mm,获得了较多的抗生素产量。  相似文献   

4.
农抗万隆霉素的产生菌为新链霉菌菌株。选用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糊精、大米粉、玉米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8种碳源作为万隆霉素产生菌发酵培养的碳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大米粉等,而比较适合于生产活性物质的碳源为大米粉和糊精。选用玉米浆、花生饼粉、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氮源作为研究氮源的对象,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氮源为玉米浆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微生物中获取溶菌酶,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溶菌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2-6b.利用摇瓶发酵优化产酶条件,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25%,玉米浆05%,NaCl 05%,起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接种量为30%,摇瓶的装液量为40 mL/300 mL,转速为200 r...  相似文献   

6.
对筛选到产蛋白酶且抑菌的美丽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FJAT-1001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25%、蛋白胨1.25%、牛肉浸粉0.3%、NaCl0.5%、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05%。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 5.5、发酵温度25℃、发酵培养基装液量30mL/250mL、种子液接种量1%、发酵时间24h。在优化条件下,上清液酶活力达到8.41U·mL-1,是初始培养条件的141倍。抑菌直径为15.71mm,比未优化的提高35.31%。  相似文献   

7.
抗番茄灰霉病菌农用抗生素D2-4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D2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在28℃ ,180r·min -1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96h左右 ,培养20~24h的种子液以7 %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0mL/250mL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1.10 %、葡萄糖2.71 %、蔗糖1.00 %、NaCl0.10 %、酵母膏0.10 %、pH值6.61。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辣椒根腐病内生拮抗细菌Hj33-7发酵生产的抗菌活性,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温度、pH值、通气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5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mL含麦芽糖20g,酵母浸膏5g,蛋白胨10g的液体培养基中最有利于菌体产生和抗菌活性的提高;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值为7,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0mL,接种量30%,130r.min-1发酵培养48h菌体产生量最大,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酵母发酵法对去除魔芋飞粉中三甲胺的最佳条件,利用活性干酵母对魔芋飞粉进行处理,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固液比和酵母液质量分数对去除三甲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同时分析了酵母发酵对魔芋飞粉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发酵法去除魔芋飞粉中三甲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母液质量分数1.5%,固液比1∶6(g∶m L),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2.5 h,在该条件下可去除62.00%的三甲胺,降低了魔芋飞粉异味。发酵前后,可溶性糖有所增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因酵母呼吸代谢消耗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ecombinant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rMn—SOD)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接种量、乳糖浓度、时间、温度、摇床转速、pH值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为:1.5%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1.0%NaCl、0.4%KH2PO4、0.8%K2HPO4、1.5%(体积分数)甘油、0.2%NH,C1和5mmol/LMnCl2.乳糖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5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乳糖进行诱导表达6h.当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时,表达的rMn—SOD的酶活力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SOD活性达1969.9U/mL,比活力达1081.8U/mg.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12.
张玉斌  王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98-8699,8702
[目的]优化热带假丝酵母菌发酵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研究pH、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因素对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影响。[结果]在pH为5.0、温度为28℃、处理时间为28 h、热带假丝酵母菌接种量为15%的条件下,马铃薯淀粉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到75.4%,同时单细胞蛋白得率为7.43 g/L。[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效果好,并可回收高价值的酵母菌体蛋白,该工艺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法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絮凝活性的菌株,通过测定其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研究发现,该菌不仅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而且菌体自身具有一定的絮凝能力;在培养48 h能达到最大絮凝活性为79.16%,最大絮凝活性可持续到发酵后96 h。Ca2+是该菌最好的助凝剂,终浓度为300 mg/L时,絮凝效果最好。在pH为8时,该菌絮凝率高达89.80%,并在pH 5~10时能保持较高絮凝率。  相似文献   

14.
多菌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含酶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荫种混合共发酵方式,将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康氏木霉、瘤胃细菌、瘤胃酵母分步接种于用氨化法和白腐真菌前处理过的玉米秸秆上共发酵.结果表明,分步接种最佳时间为:白腐真菌接种3 d后接种康氏木霉、黑曲霉和瘤胃细菌,再发酵3 d后接种酵母,最后共发酵2 do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玉米秸秆粉:麸皮为1:1,物料:水为1:4,(NH<,4>)<,2>SO<,4>用量为3.0%,微量元素混合液0.02%(Fe:Zn:Co:Mn=5.0:4.5:3.8:3.8),MgSO<,4>·7H<,2>O 0.02%,KH<,2>PO<,4> 0.4%,CaS04 0.4%.pH为5.5,发酵温度为30℃时,发酵8 d后,纤维素降解率为52.67%,粗蛋白含量可达29.41%,提高了3.93倍.  相似文献   

15.
为研制一种利用花生秧资源的酵母培养物饲料添加剂,以花生秧为原料,辅以玉米淀粉、葡萄糖作为碳源,花生粕作为氮源,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酵母固态发酵培养基,然后将活化的福邦饲用高活性干酵母稀释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固态发酵培养基.28℃发酵培养一段时间,测定酵母细胞数,最终确定适合福邦饲用高活性干酵母固态发酵的培养基配方是:花生秧、玉米淀粉、葡萄糖按1:1:1比例的混合物作为碳源,氮源为花生粕,最佳碳氮比为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天然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对甘薯淀粉分离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方法]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分离效果良好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筛选出的沉淀淀粉能力较好的菌株为乳杆菌,表明乳杆菌菌体本身或由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淀粉具有絮凝作用。从发酵液的乳酸菌总数、pH值来看,乳酸菌总数偏高的发酵液,pH值一般较低,分离效果也较好,表明分离效果与乳酸菌总数及酸浆的pH值有关。[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甘薯酸浆的人工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1株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其产孢量,为今后开发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抗菌益生菌)打下基础。【方法】在摇床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T-1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确定影响发酵菌液活菌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筛选出影响芽孢产量的2个最显著因素,以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响应中心点和最佳浓度范围,然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结果】T-1株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7℃、盐度0.5%和pH 6.0,在此条件下T-1株芽孢产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培养48~60 h期间其芽孢产量趋于稳定。在对T-1株芽孢产量影响较大的6个因子[X_1(糖蜜)、X_2(可溶性淀粉)、X_3(酵母浸粉)、X_4(CaCl_2)、X_5(摇床转速)和X_6(接种量)]中,X_2(可溶性淀粉)对T-1株芽孢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X_5(摇床转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T-1株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11%、酵母浸粉0.3%和CaCl_2 0.5%,在摇床转速218 r/min的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采用初始基础培养基的芽孢产量提高6.25倍。【结论】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T-1株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明显提高,且延长菌株生长的稳定期,加上优化筛选出的培养基是采用相对廉价且高效的原材料,有效节约了生产发酵成本,可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淀粉糖发酵生成的酒精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生产酒精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时间、温度、pH、氮源种类、硫酸铵用量和酵母用量等因素对木薯淀粉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在72~84h,温度在35~40℃,pH在4.5~5.0,硫酸铵用量1.0%~1.2%,酵母用量10%~15%时木薯淀粉的酒精发酵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时间84h、温度40℃、硫酸铵用量1.2%、酵母用量15%,发酵验证酒精值达11.16%(V/V),出酒率为52.19%。  相似文献   

19.
解淀粉芽孢杆菌15-1-1的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5,(2):87-91
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15-1-1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支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5-1-1菌株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2.0%、蛋白胨0.5%、酵母浸膏1.0%、氯化钠0.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 H值7.0,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36 h,250 m L三角瓶通气量40 m L,接种量体积分数5%。  相似文献   

20.
核黄素产生菌阿舒假囊酵母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和蛋白胨)对阿舒假囊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膏最利于核黄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采用L9(43)正交设计对阿舒假囊酵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氮源对核黄素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g/L,酵母膏20g/L,玉米浆20g/L,KH2PO42.0g/L,MgSO41.0g/L,NaCl1.0g/L,此最佳配方下的核黄素产量达1145.67(±82.08)mg/L,比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的核黄素产量提高了230.05%。最后,对阿舒假囊酵母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5%、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控制在6.0时,所得到的核黄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