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两种杀青方式对名茶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GC/MS、薄层扫描分析法测定名茶两种杀青方式茶叶香气和叶绿素变化。结果表明,锅炒杀青较蒸汽杀青有利于茶叶香气提高,但蒸汽杀青叶绿素保留量较多、色泽绿。锅炒杀青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蒸汽杀青,而多酚类则相反。提出春季名茶采用锅炒杀青,夏秋季名茶应用蒸汽杀青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主要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碾茶加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黔茶1号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碾茶加工阶段分别检测出18种氨基酸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总量逐步下降,杀青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呈味氨基酸含量整体下降,鲜、甜、苦味氨基酸在杀青阶段降幅分别为51%、54%、61%,说明呈味氨基酸对工艺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儿茶素组分含量在加工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下降最显著;呈苦涩味的儿茶素在摊青及杀青阶段显著下降,尤以杀青阶段降幅较大。以黔茶1号为原料加工碾茶,摊青可有效降低碾茶的苦涩味,杀青会大幅降低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苦涩而显鲜爽,干燥阶段是固定已形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杀青程度对炒青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较优的茶叶杀青程度,以指导茶叶生产。[方法]采用不同的杀青程度对炒青茶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的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重杀青处理的茶样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等均呈现更好的品质,内含物质较多,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组分均较多。[结论]重杀青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筒、蒸汽和锅炒4种杀青方式对常温下真空厌氧处理6 h后的茶样进行杀青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浸出物(AE)、游离氨基酸、咖啡碱(CAF)、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黄金芽绿茶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杀青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效果最好,为1.66mg/g,达GABA茶的标准(≥1.50mg/g);其游离氨基酸总量(3.88%)、简单儿茶素总量(50.92mg/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41.47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64.48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2.45 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13.70 mg/g)、儿茶...  相似文献   

6.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7.
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方式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对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杀青工艺(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揉捻工艺(轻压揉捻、重压揉捻、传统揉捻)、不同干燥工艺(烘干、炒干、烘炒干)分析绿茶产品中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简单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等复杂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工艺、轻压揉捻工艺、烘炒干工艺较有利于提高EGCG、C、EGC、EC、ECG等儿茶素组分的保留率,而且简单儿茶素组分C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保留,并且可能由于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氧化、异构化等作用,其含量反而得到了提高,增幅达34.02%。  相似文献   

8.
杀青方式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以及企业效益,研究了蒸汽、热风滚筒、滚筒3种杀青方法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技术特性,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汽杀青或热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9.
名优绿茶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160℃时杀青,随温度的升高,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随杀青时间的延长,氨其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当杀青温度超过160℃时杀青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140℃,时间为35~55s。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快速杀青(5.5 min)、慢速杀青(9.5 min)和轻揉捻、不揉捻组合处理。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慢速杀青过程中茶叶自身酶类的酶促作用较充分,杀青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糖含量分别为46.49%、3.92%、3.08%,均高于快速杀青叶的45.52%、3.77%、2.87%,而茶多酚含量25.44%,稍低于快速杀青叶的26.90%;轻揉捻茶样的酚氨比值平均下降4.61%,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品质优者总分达90.75分,因此,名优绿茶初制宜选用慢速杀青和轻揉捻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摊放时间(4、6、8、10h)、不同杀青温度(160、190、220℃)对信阳夏季茶树鲜叶进行绿茶加工试验,对所得绿茶的水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及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摊放6h,杀青190℃制得的夏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绿茶加工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能耗和热效率。[方法]对四川省茶叶生产企业杀青工序中使用的燃气式和燃煤式滚筒连续杀青机在实际生产中的燃料消耗进行测定、计算、分析。[结果]试验得出,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和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对1kg单芽鲜叶进行杀青工序需要消耗的热量及热效率分别为4615.92kJ、23.35%和6732.80kJ、16.01%。在扁形芽茶杀青工序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热能利用率不同,使用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优于使用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结论]研究可为茶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降低杀青机械能耗并提高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闽南水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系中国名茶。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和香气与传统浓香型闽南水仙茶截然不同。优质的鲜叶原料是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优质清香型闽南水仙茶初制关键技术为:做青要求轻晒青、轻摇青、薄摊青、长凉青、轻发酵;杀青做到高温、少量、杀匀、杀透、杀足;包揉做到回潮、包揉、速成球、保鲜保绿、快速成形;烘焙要求低温干燥、文火慢焙,保持色泽和香气。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中氨基酸与贮期、级别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比全面、均衡的特点,在保健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凤娟  徐峥嵘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85-685,687
对12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的蒸青干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研究表明,3种测定结果在不同茶树材料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早生黑叶材料的水浸出物最多,并含有较多茶多酚和氨基酸,是极具开发前景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杀青叶水分及品质与蒸汽杀青机优化组合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L8(27)研究了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与杀青叶水分及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轴、筒转速大,杀青叶水分含量低,茶叶品质好。  相似文献   

18.
γ射线辐照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处理5种市售茶叶,探讨γ射线辐照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雾绿茶、安化红茶、石门碟峰茶和安化茯砖茶在辐照剂量分别为6.00、4.00~6.00、10.00和2.00 kGy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辐照处理对湘尖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对云雾绿茶氨基酸组分分析发现,赖氨酸(Lys)在0.00 kGy时含量最高,受到辐照后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天门冬氨酸(Asp)在辐照剂量为8.00 kGy时含量最高,在10.00 kGy时减少;其他几种氨基酸含量均在6.00 kGy时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生地与引种区内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品质差异,为后续茶叶加工、资源选育与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贵州省贵定鸟王群体种的3个原生地和3个引种区春季一芽一叶茶鲜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等生化成分及10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原生地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引种区,云雾镇方家茶园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4.32%和27.40%,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54%。原生地除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外,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氨基酸总量、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引种区,且引种区的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原生地。对氨基酸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脯氨酸及苦味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能较好地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原生地与引种区贵定鸟王群体种的Ca、Fe、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Se含量符合富硒茶标准,原生地云雾镇中心茶场的Ca、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5.42、2.52、22.33、419.86和252.19 mg/kg,都匀市黄河村茶园的Fe含量最高,为349.92 mg/kg。【结论】贵定鸟王群体种原生地与引种区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矿质元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氨基酸组分的组成及含量特征可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