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50%).6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草鱼最低,为53.31%,梭鱼为57.14%,黑石斑鱼最高,为62.6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肌肉脂肪酸检测显示,梭鱼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41.26%(P<0.05);黑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最高,为34.58%(P<0.05).梭鱼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为8.27%,与黑石斑鱼(7.85%)无显著差异.黑石斑鱼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为13.51%,显著高于草鱼(3.84%)和梭鱼(3.02%).3种鱼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差异,梭鱼最强,黑石斑鱼最弱.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黑石斑鱼的MDA含量为19.98 nmol/mg,显著高于草鱼和梭鱼,草鱼和梭鱼差异不显著,可见梭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较强,有利于进行长期保存、加工.  相似文献   

2.
徐禛  杨航  梁高杨  高擘为  李小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19,43(11):2383-2393
为研究黄芩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0.4和0.6 g/kg黄芩素,配制成5组饲料,饲养平均体质量为(75.8±0.24) g的草鱼60 d。结果显示,鱼体增重率与黄芩素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添加0.2 g/kg黄芩素时,鱼体增重率最大(210.1%),较对照组提高了8.63%,而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0.14;添加0.2、0.4和0.6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添加0.4 g/kg黄芩素显著提高了血清CAT活性。各组在AKP活性和LZM含量上无显著差异。0.4和0.6 g/kg黄芩素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6 g/kg黄芩素组的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胶原蛋白含量、肌肉失水率以及肌纤维密度和直径上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显示,黄芩素可促进草鱼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草鱼饲料中黄芩素的添加量推荐为0.2 g/kg。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山泉流水和池塘养殖草鱼的品质区别,测定了体质量为1500~1750 g的两种方式养殖草鱼的基本营养、矿物元素、胶原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水分、粗脂肪、K和N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粗蛋白、灰分、P、Ca、Mg、Cu、Zn、Fe、Mn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肌肉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的总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分别为15.76%、5.60%,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池塘养殖草鱼;山泉流水养殖草鱼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综上可知,山泉流水养殖草鱼在蛋白与脂肪含量、肌肉抗氧化能力、氨基酸平衡性及脂肪酸质量等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  相似文献   

4.
以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分析了其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裙边和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质构特性,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获得了大菱鲆各部位营养与质构品质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粗蛋白含量存在差异,鱼皮中含量最高为29.04%,而裙边含量最低为12.99%,与其他部位肌肉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部、腹部、胸腔部和尾部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76%、18.96%、17.91%和18.39%;裙边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7.47%,脂肪酸种类最多为27种,并且含量达318.09 mg/g,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其他部位的3.90~6.76倍,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107.26 mg/g),其次为DHA(64.39 mg/g)和EPA(26.61 mg/g);鱼皮中胶原蛋白含量达224.69 mg/g,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1),可作为制备胶原蛋白的原料。各部位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背部、腹部、胸腔部、尾部和裙边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而在鱼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Trp;另外,大菱鲆除鱼皮之外,其余各部位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参考模式标准;通过质构特性分析,发现胸腔部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高于其余部位(P<0.05),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至0 mg/kg、100 mg/kg、200 mg/kg、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分别投喂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8周,草鱼幼鱼体质量(4.09±0.01)g,观察GSH在草鱼组织中沉积以及对草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外源GSH对草鱼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组肌肉中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GSH含量在GSH添加水平为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在GSH添加水平为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GSH对血清中GSH和MDA影响不显著(P>0.05).草鱼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在400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GR活力有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在300 mg/kg组和200 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不同程度升高,均在200 mg/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SH-PX活力和T-AOC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脏中活性氧(ROS)含量分别在400 mg/kg和300 mg/kg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GSH能够促进草鱼肝脏和肌肉中GSH的沉积,提高肝脏及肌肉中GR和γ-GT活力,以及肝脏中GSH-PX和SOD活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中MDA含量,降低肝脏及血清中ROS含量,因此GSH在水产饲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鱼皮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分析了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鱼皮的营养成分,评价了其营养品质。结果显示,大马哈鱼皮中粗蛋白含量最丰富(31.10%),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为7.40%、1.20%和0.23%;氨基酸总量为682.1 mg/g,其中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3.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2.4%,甘氨酸含量最高(185.0 mg/g),其次是谷氨酸(75.8 mg/g);胶原蛋白含量为214.2 mg/g,占粗蛋白含量的68.9%,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含量为19.3 mg/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0.8%,VB3含量丰富(75 mg/kg),还富含钙、钠、铁、锌等多种无机元素。大马哈鱼皮营养较全面、胶原蛋白含量较高,是提取胶原蛋白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7.
3种养殖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俗称云龙石斑鱼) 3种石斑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这3种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60%、19.30%和20.00%,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60%、1.60%和4.30%。3种石斑鱼的肌肉均检测出16种常见氨基酸。其中,云纹石斑鱼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6.95%、7.11%和6.31%(湿重),鞍带石斑鱼的分别为17.46%、7.18%和6.83%,云龙石斑鱼的分别为18.56%、7.69%和7.16%。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22、2.57和2.60。依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值,蛋氨酸为3种石斑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另外,3种石斑鱼肌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常量元素均以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均以锌含量最高。研究表明,3种石斑鱼均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海水鱼。  相似文献   

8.
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在56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叶黄酮0、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00、300 mg/kg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2%和8.7%;500 mg/kg组肌肉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00 mg/kg组及对照组;50、100、300、1 000 mg/kg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肌肉滴水损失影响不显著。500 mg/kg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50 mg/kg组肌肉苯丙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00 mg/kg组肌肉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300、500 mg/kg组。300 mg/kg组肌肉亮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和1 000 mg/kg组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桑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和胶原蛋白含量,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综合肌肉抗氧化性能、胶原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指标来评价,桑叶黄酮添加水平在300~5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常规生化和物理分析方法对红色斑点叉尾(鮰)(Red Ictalurus punctatus)(简称红(鮰))和黑色斑点叉尾(鮰)(Black Ictalurus punctatus)(简称黑(鮰))背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黑(鮰)水分显著高于红(鮰),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红(鮰).红(鮰)肌肉咀嚼性显著高于黑(鮰).红(鮰)和黑(鮰)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鲜肉的15.75%和15.07%;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8%和5.91%,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24%和39.22%,必需氨基酸中均是赖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4.99和83.84;根据氨基酸评分(AAS),红(鮰)和黑(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红(鮰)和黑(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红(鮰)和黑(鮰)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红(鮰)∑MUFA、∑PUFA、EPA+DHA含量以及n-6/n-3 PUFA均高于黑(鮰).结果表明,红(鮰)和黑(鮰)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鮰)的营养价值略高于黑(鮰).  相似文献   

10.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 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0.05),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0.05);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2.71%的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结果显示,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血脂含量增加;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常规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浸泡蚕豆组)、含75%蚕豆(蚕豆饲料组)、60%大巢菜籽(巢菜籽饲料组)、60%苦瓜籽(苦瓜籽饲料组)的饲料饲喂体重为(59.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8周后,配合饲料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浸泡蚕豆组相比,蚕豆饲料组的增重率提高56.9%,而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增重率则分别下降30.6%、21.2%(P0.05);浸泡蚕豆组、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浸泡蚕豆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投喂蚕豆、巢菜籽饲料及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提高了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肌肉肌酸激酶(CK)活性(P0.05),但蚕豆饲料组的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浸泡蚕豆组(P0.05);在消化酶方面,投饲蚕豆、巢菜籽、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P0.05),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及浸泡蚕豆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喂以蚕豆、大巢菜籽、苦瓜籽为主要成分的配合饲料及浸泡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组成,但也降低了草鱼生长性能;综合生长性能和肌肉组成,蚕豆饲料较巢菜籽饲料、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在脆化草鱼生产养殖上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体重为338.32–445.98 g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44%,显著高于其他3种鱼(P0.05);反交种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43%,与星突江鲽差异显著(P0.05),与石鲽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反交种(P0.05),与星突江鲽、石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交种的水分含量最高。4种鱼的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种的液体、水分、脂质流失率均显著低于星突江鲽和石鲽(P0.05),其熟肉率显著高于反交种(P0.05)。正交种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鱼,且支/芳值接近人体正常水平。4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尤其是正交种,还高于鸡蛋蛋白质标准。正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也均为最高,而反交种均为最低。研究表明,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营养价值较高,其肌肉品质更优于星突江鲽和石鲽,在营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这为星突江鲽和石鲽杂交育种性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传统池塘养殖和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草鱼的营养差异,对2种养殖方式草鱼的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池塘养殖草鱼肌肉水分、粗脂肪含量、脏体比以及pH降低值和滴水损失高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而肌肉粗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低于循环养殖系统的草鱼。池塘养殖和循环系统养殖草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均是赖氨酸(Lys)含量最高;池塘养殖草鱼氨基酸总量(∑TAA)、鲜味氨基酸总量(∑DAA)和甜味氨基酸总量(∑SAA)低于循环养殖系统;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2种模式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循环养殖系统草鱼肌肉∑n-3PUFA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但肌肉EPA + DHA含量是池塘养殖的1.5倍。研究表明,草鱼营养组成合理,池塘内循环系统养殖的草鱼在营养成分及鲜甜味方面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雌雄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结果显示,雌性条纹锯鮨肌肉中的水分极显著低于雄性(P<0.01),粗脂肪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条纹锯鮨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除蛋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13种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DAA)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标准(AAS)和化学评分标准(CS)分值,雌雄条纹锯鮨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雄性条纹锯鮨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指数高于雌性,雌性为84.83,雄性为85.28。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符合FAO/WHO标准。雄性条纹锯鮨肌肉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略高于雌性,雄鱼为2.28,雌鱼为2.24。雄性条纹锯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极显著高于雌性(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EPA+DH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雄性肌肉的∑n-3PUFA/∑n-6PUFA高于雌性,雄性为6.43,雌性为5.51。另外,雄性肌肉的钾钠比(K/Na)也高于雌性,雌鱼为8.27,雄鱼为14.27。研究表明,雄性条纹锯鮨比雌性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发芽蚕豆喂养体质量为(530±2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7 d,以考察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分别为83.08%、55.01%和62.82%,饵料系数分别为2.03、2.96和2.70,投饲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显著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增加了饲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纤维直径显著增加(P<0.05);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肌肉的硬度和黏性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喂蚕豆可显著改善草鱼肌肉品质,但同时降低了草鱼生长性能.[中国水产科学,2008,15(6):1 042-1 049]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维生素C(Vc,以Vc磷酸酯为Vc源)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3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喂养体质量(42.4±5.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以不添加Vc的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探讨vc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Vc添加量为150~200mg/kg时,草鱼生长性能最佳:随Vc添加量增加,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耐折力呈增加趋势;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Vc添加量为150mg/kg及以上水平时,各实验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到300mg/kg后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的Vc添加量为150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2种乌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对浙江舟山地区捕获量较大的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和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甲醛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无针乌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金乌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金乌贼(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金乌贼(P<0.05)。金乌贼肌肉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日本无针乌贼(P<0.05)。2种乌贼肌肉的甲醛含量分别为0.56和1.18 mg/kg,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2种乌贼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水解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高于31%,金乌贼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更接近,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达82.99。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2种乌贼的肌肉中均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C20:5n-3 (EPA)和C22:6n-3 (DHA)的总含量均高于40%,且日本无针乌贼显著高于金乌贼(P<0.05)。2种乌贼肌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无机元素,常量元素中K和P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Zn和I含量最高。研究表明,2种乌贼肌肉的营养成分及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属于优质的低脂蛋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为开发利用东海头足类海洋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对草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105.92±2.79) g的草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0尾,分别投喂添加小球藻为0(对照组)、0.25%、0.50%、0.75%和1.00%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28 d。试验结果显示,0.50%、0.75%和1.00%添加组的终末平均体质量、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达0.75%时,能显著提高草鱼血清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P<0.05)。各添加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除0.25%添加组)显著提高。各添加组草鱼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淀粉酶(除0.25%添加组)活性显著减弱(P<0.05)。添加组草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0%添加组的草鱼肌肉中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5%、0.75%和1.00%添加组的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  相似文献   

20.
杜仲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和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杜仲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胶原蛋白基因COL1A1和COL1A2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为(215.0±0.4)g的草鱼120尾,随机分为2处理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添加2%杜仲的实验饲料(杜仲组),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杜仲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肌肉、皮肤和肝脏胶原蛋白水平,增加肌肉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氨基酸(TAA)水平。2%杜仲可显著降低草鱼肌肉的冷冻失水率、离心失水率,但对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影响。在胶原蛋白基因表达方面,2%杜仲显著增加了第4周、8周时草鱼的肌肉、皮肤和第8周时的肝脏组织COL1A1、COL1A2基因m RNA表达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杜仲可改善大规格草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