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晨  郝成武  何海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5):1466-1473
为调查新疆规模化奶牛场病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本研究无菌采集7份肺炎病死牛病变肺组织样,通过牛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采用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和牛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基因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菌落中心凹陷深入培养基,周边菲薄而透明,经Dienes染液染色后,菌落中心呈深蓝色。该分离株不分解葡萄糖、尿素、不水解精氨酸,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反应呈阳性,产生膜和斑。PCR反应扩增出大小为1 911 bp的牛支原体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同源性为99.8%,与牛支原体地方株(Mb NM2012、Mb HB0801、Mb Hubei-1、Mb Ningxia-1、Mb CQ-W70和Mb 08M)的同源性为99.3%~99.7%。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与Mb Ningxia-1株和Mb 08M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病牛死亡的病原为牛支原体,为新疆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采集到的疑似牛支原体肺炎肺组织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获得1株牛支原体,命名为NM001。该分离株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的“荷包蛋状”,不能发酵葡萄糖,不能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PCR能够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的P48基因条带,16S rRNA基因序列与Ningxia-1序列同源性为99.03%。将该分离株接种2头6月龄犊牛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后胸腔中少量淡黄色渗出液,肺脏出现肉样实变。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牛支原体NM001株对牛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牛支原体攻毒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宁夏某肉牛场牛支原体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鉴定宁夏某肉牛场牛支原体和分析该病原对靶器官的损伤,采用Thiaucourt's液体筛选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设计牛支原体16SrRNA通用引物和uvrC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6.0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依据16SrRNA和uvrC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发育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菌落呈油煎蛋样,16S rRNA和uvrC扩增片段与阳性对照一致,16S rRNA和uvr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牛支原体在同一分支;肺组织结构消失,部分肺泡腔实变、塌陷,局灶性肺出血,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厚、出血,肺泡内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肺泡壁断裂,肺泡腔可见红色的炎性渗出物,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4.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例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查清广西某牛场1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病例的病原,指导牛场进行疾病防控。采取现场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例病原进行分析,根据病原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病例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和1株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支原体分离株在PPLO固体培养基上可见典型的"煎蛋样"菌落,PCR扩增出牛支原体oppF基因特异性的448 bp目的片段,其oppF基因序列与美国分离的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4%。革兰氏阴性细菌分离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特性,其16S rRNA基因PCR扩增出1 400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0%,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分离株均对壮观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壮观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引起这次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为牛支原体和黏质沙雷氏菌。  相似文献   

5.
用改良Frey培养基对采集的跗关节渗出物进行病原分离,设计滑液囊支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和vlhA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用MEGA6.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依据16S rRNA和vlh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采集的跗关节组织进行固定和脱钙处理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发现,分离的病原菌落呈油煎蛋样;依据16S rRNA和vlh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滑液囊支原体在同一分支;病变的跗关节组织主要出现滑膜上皮增厚,炎性细胞渗出,血管轻度增生,血细胞渗出和滑膜组织脱落等病变。表明引发鸡群发病的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疑似牛支原体(Mb)肺炎病例病原种类,试验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对牛支原体贵州流行株oppD/F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引物从支原体分离培养物中扩增出大小约为1 912 bp基因片段,与预期oppD/F基因片段的大小相符,其测序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42.6%~99.8%,与标准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6%,与从发病动物中分离得到的内蒙株和湖北株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8%),与其他途径分离得到的参考菌株同源性都很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牛支原体贵州分离株与标准参考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临床易混淆的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此次从疑似牛支原体肺炎病例中分离培养的支原体确为牛支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集约化牛场常发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同时进行病原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采集有典型咳嗽、流涕症状的牛鼻拭子10份和病死牛肺脏组织1份,用牛支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病原培养纯化,对纯化后的分离株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Dienes染色、生化试验及16S rRNA测序和进化分析,通过测定颜色变化单位(CCU)测定分离株生长曲线,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PCR结果显示,10份鼻拭子中检测出7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1份病死牛肺脏组织也检测为阳性;在涂有肺脏组织研磨液培养液的PPLO固体培养基上长出针尖状的菌落,纯化后分离株菌落形态为典型的煎蛋状;Dienes染色可见明显的深蓝色中心脐;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不水解明胶、精氨酸、七叶苷,不发酵乳糖、葡萄糖和甘露醇,不分解尿素,可还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相似性为99.7%,与国内牛支原体地方流行株XBY01、Ningxia-1、NM2012、Tibet-10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9%;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培...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新疆塔城地区某奶牛场部分断奶犊牛出现咳嗽、流脓性鼻涕、腹泻等症状的发病病因,本试验通过对采集到的发病犊牛鼻拭子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和oppD/F基因PCR扩增与测序、药敏试验等。分离培养显示3株分离株在改良Thiaucourt’s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典型的“煎蛋样”菌落,狄氏染色菌落中心呈深蓝色。生化试验中分离株不发酵葡萄糖与甘露醇,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明胶液化试验为阴性。PCR扩增分离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牛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在98.73%以上;牛支原体特异性基因oppD/F阳性且相似性达99.74%以上。通过药敏试验从9种药物里选择出替加环素、红霉素2种最为敏感的药物。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此次犊牛肺炎的病原菌为牛支原体,为临床防治牛支原体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猪鼻支原体分离株(Mhr-QH1)进行了Mhr-p37基因的克隆鉴定及测序分析,并利用Mhr-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基因进行了基因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Mhr-p37基因和16S基因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346bp和1500bp,Mhr-QH1-p37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中国株、法国株和美国株的同源性达到100%;同样16S rRNA基因与巴西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也为100%,与日本、瑞典和美国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进化树分析发现:Mhr-QH1分离株与巴西株聚为组成一个微小分支,与美国株和巴西株共聚为同一个大支上,并与其他Mycoplasma spp.种系进化距离较远。因此,本研究对青海猪鼻支原体菌株的Mhr-p37基因序列和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及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研究的结果,有望为我国猪鼻支原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同时提示猪场搞好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某肉牛场新进育肥牛群发生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为确诊病因,对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病牛进行迫杀,无菌采集肺脏、肝脏、血液和心肌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到4株菌,分别编号为CQ1、CQ2、CQ3、CQ4.经16S rRNA序列比对,CQ1与牛支原体同源性达99.9%,CQ2与羊创伤球菌同源性达99.8%,CQ3、CQ4分别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源性达99%.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观察、牛支原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确定CQ1为牛支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动物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壮观霉素敏感,不致死小白鼠.按牛支原体肺炎临床用药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该场爆发的是以牛支原体感染为主的牛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牛无浆体虫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虫16 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对湖南5个地区牛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5个无浆体样品16 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所获得序列的保守区间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诊断方法的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通用引物下,5个地区无浆体感染的阳性血液样品均获得1 425 bp大小的虫体16 S rRNA基因条带;测序后5个无浆体16 S rRNA序列同源性均在97%~98%.证明5个分离虫株初步鉴定为牛边缘无浆体.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福建省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对发病羊肺脏组织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通过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油煎蛋状,有棕黄色中心突起;能发酵葡萄糖,不能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胆固醇需要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美兰还原反应阳性。经PCR扩增出莱氏无胆甾原体支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AL)大小为50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序列与莱氏无胆甾原体标准株PG8同源性为99.8%。鉴定结果表明,本次从山羊肺脏组织分离到的支原体为莱氏无胆甾原体,命名为FJ-NP株,但该分离株与山羊发病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牛支原体vspY蛋白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研究vspY蛋白基因的保守性。结果:扩增vspY基因片段长度约为1 121 bp,vspY基因克隆测序显示基因片段确定为1 121 bp,与引物设计扩增长度相符;vspY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牛支原体参考株基因同源性为98%,仅在533、728位点存在点突变;系统进化树显示,牛支原体贵州分离株与参考株处于不同系统进化分支,存在一定进化距离。结果表明:牛支原体vspY蛋白基因相对保守,不同地区分离株存在一定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确定病原,无菌采集15份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和致病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利用大肠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其他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同时对分离菌株的黏附性基因进行鉴定。结果从15份样品中分离获得2株分离菌株;试验显示,分离株均发酵葡萄糖,MR试验、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呈阳性,硫化氢、氧化酶、DNA酶、VP试验呈阴性。2株分离菌株血清型均为O78,且均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甲唑、头孢哌酮、壮观霉素、多黏菌素B、呋喃妥因敏感。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菌株NF738(GenBank登录号:MT649856)同源性为≥99.7%,且处于同一大分支。经PCR鉴定,分离菌株具有K88黏附性基因。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致病性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疆喀什某规模化奶牛场的犊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体.无菌采集3份因肺炎死亡的犊牛肺脏病料样品.采用牛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和1.0%牛支原体琼脂固体筛选培养基从3份病死犊牛肺脏病料中分离得到2株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分别命名为M.bovis-NJ-1和M.bovis-NJ-2.通过菌落形态学观察、特异性PCR和oppF测序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现典型的"煎蛋状",且Dienes染色特点符合牛支原体菌落着色特征,中心呈深蓝色;PCR能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的448 bp目的片段;2个分离株的oppF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同源性分别为96.7%和95.3%.结果表明,引起犊牛发病死亡的病原是牛支原体,本研究为犊牛支原体肺炎的快速诊断和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甘肃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甘肃某地羊场山羊发生以呼吸困难、咳嗽和胸膜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经临床诊断为羊支原体性肺炎.用改良的Thiaucourt's培养基对病山羊的肺组织进行病原分离,成功分离到1株支原体M1601,经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以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分析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不同地区牛支原体分离株oppD/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疆不同地区牛支原体分离株oppD/F基因的遗传特性,从哈密、塔城等新疆不同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疑似牛支原体感染的病死奶牛肺脏组织、关节液及鼻拭子。对病料进行病原分离,PCR检测特异性基因oppD/F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典型的"煎蛋状"菌落,并扩增出448bp特异性目的条带。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24株新疆不同地区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与国际标准株PG45(CP002188.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3%~100.0%,具有高度同源性。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牛支原体流行病学分子信息及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鸭疫里氏杆菌(RA) 16S rRNA变异与OmpA基因之间的关系,提取了RA吉林分离株JL-RA1和JL-RA3总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两株RA保护性抗原OmpA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出的16S rRNA序列大小均为1478 bp,OmpA片段序列大小均为1164 bp,与预期结果一致.扩增的16S rRNA与GenBank中已知的RA 16S r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0% ~99.9%,扩增的Omp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RA OmpA序列同源性达93.3% ~ 100%,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100%.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无菌采取内蒙古地区某发病羊场的绵羊病变肺脏组织,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后获得1株支原体,根据分离株的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及生化试验等,初步鉴定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提取分离株的基因组,用通用引物体外扩增出分离株16S rRNA序列,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33种支原体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鉴定该分离株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20.
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 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 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