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8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不修剪或树冠面修齐作对照,设最大树幅处剪平、最大树幅处与冠顶(树冠面最高处)的垂直距离1/2处剪平等2个处理,比较对芽梢性状、鲜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处理1每(33.3 cm×3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春、秋茶发芽密度2年平均分别达154个和58个,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百芽重处理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春、秋茶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的乌龙茶花香显,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平均加权得分高于其他处理0.1~1.5分,品质最佳;春茶酚氨比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的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共检出香气成分64种,主要为反-橙花叔醇、α-合金欢烯、苯乙醛、吲哚、苯乙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苯乙腈、二氢芳樟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烯等,约占香气总量的90%。极差分析表明,香气品质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烘焙Ⅲ阶段温度、Ⅲ阶段时间Ⅰ阶段温度、Ⅰ阶段时间Ⅱ阶段温度,即3个烘焙阶段的影响顺序为ⅢⅠ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溪乌龙茶鲜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和组成特征,探讨稀土元素在茶叶中的积累规律。方法选择安溪土壤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的两块茶园,分别为高稀土茶园(H)和低稀土茶园(L),用多点取样后混合的方式,收集到土壤样品6个,不同生长期茶叶样品24个,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多年生老叶中稀土元素有明显的蓄积,在土壤稀土元素含量高的H茶园和含量低的L茶园,老叶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5±1.15和5.90±1.22。当年生嫩叶的稀土元素含量随其老嫩程度的变化,在不同茶园中有所不同。在H茶园中,稀土元素含量以芽最高、一芽一二叶最低;在L茶园中,以一芽三四叶最高、芽最低;所有茶叶中均以轻稀土为主,随老嫩程度的变化,茶叶中轻、重组稀土元素的百分含量也呈规律变化,但在不同茶园间有所不同。结论乌龙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和不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土壤稀土总量、茶叶老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5.
<正>诗人余光中说"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永春佛手茶,产于著名乌龙茶主产基地——福建省永春县,系乌龙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因其叶大如掌、形似香橼柑,始种于佛寺,故称"佛手"。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别名雪梨,系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贵品种之一,其发源地是永春达埔镇狮峰村的狮峰岩寺,它的制作技艺在泉州市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上有名。然而,对于许多人,永春佛手茶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它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茶师们又是如何与时俱进,把它传承并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杀青方法对桑叶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原料,对比考察了蒸青和炒青的杀青工艺对桑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炒青的杀青工艺能保留更多的多糖组分。采用蒸青和炒青处理可使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得到有效的保留,保留率分别为90%以上,采用炒青处理可以保留更多的GABA,保留率为90.79%,而蒸青为68.23%。炒青处理在DPPH清除率及亚铁离子螯合率上低于蒸青处理。炒青或蒸青处理对于桑叶乌龙茶中茶水浸出物含量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饮用乌龙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疲劳、降血脂、降血压等均有一定功效,但乌龙茶的品质受生产工艺影响很大。概述了传统乌龙茶与半球形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并对现代乌龙茶先进制作技术作出展望,为生产和加工优质乌龙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烘焙工艺对'茗科1号'品种乌龙茶糖与氨美拉德反应及风味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毛净茶)为试验材料,以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毛净茶为对照,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温度(110℃、120℃、130℃、140℃)、时间(3 h、5 h)和厚度(2.5 cm、5.0 cm)3个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氨基酸总量1.51%~1.90%,均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1.91%~2.29%,均高于对照;进一步对不同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温度是影响美拉德反应糖及氨物质的主要因素,不同温度水平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时间、厚度因素影响不同.茶叶主要呈味多酚含量12.84%~14.19%,儿茶素总量76.22~104.32 mg·g-1,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茶产品安全备受消费者关注,微生物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HACCP系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对于产品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以茗科1号为原料加工生产乌龙茶,进行危害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界限和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提出纠正措施,从而建立乌龙茶生产HACCP计划,为HACCP体系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