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单抗介导的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羊抗鼠IgG,建立了一种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SECGA)检测IB抗原.检测抗原时先将抗原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中央,封闭后浸于1:40 IBV单抗中作用10 min,洗涤后再浸于1:4金标羊抗鼠IgG液中作用1 h,银染10 min后观察,在膜上出现灰黑斑点的为阳性结果,反之,不出现斑点为阴性结果.SECGA对IB抗原最低检测量为0.703 ng/点(2 μL),对含毒尿囊液的最低检测量为102.9 EID50,检测IBV M41在鸡胚中繁殖时以36~54 h含毒量最高;检测SPF鸡气管粘液,至少于感染后3 d内检出病毒.结果表明,SECGA检测抗原可用于IBV早期诊断,具有群特异性、快速、敏感、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尤适于基层实验室或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2.
IBVNP基因的可溶性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N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NP.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NP基因获得高效表达.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的NP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且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以此抗原建立了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NP-ELISA)方法.敏感性测定证实,当阳性血清1∶500倍稀释时,D450值为0.356,说明仍能检测到IB抗体,该方法比较敏感.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法与AIV H9、H5、IBD、ND、EDS76的标准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NP-ELISA和商品化试剂盒对75份血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33%和61.33%,符合率为85%.NP-ELISA与商品化的HI试剂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其效价与攻毒保护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可用于临床检测的NP融合蛋白抗原,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IB抗体诊断的试剂盒。[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NP基因,将之克隆并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PCR、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NP,研究N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结果]将重组载体pET-NP转化表达菌BL21,获得阳性重组菌pET-NP-BL。阳性重组子经IPTG诱导后,目的基因NP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NP分子量约为49 kD,且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可与特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血清发生免疫反应。表达产物可以用作检测IB抗体的抗原。[结论]该融合蛋白可用于生产检测IB的诊断试剂,生物安全性高,生产方便。但尚需建立适当的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其实际诊断价值。同时也可以研制新型IB重组亚单位疫苗,进一步研究其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深入研究新功能,筛选新的抗原表位,为生产新型IB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新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酪蛋白磷酸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等研究方法的发展,研究者从牛奶蛋白质中分离提取出大量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研究表明这些生物活性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极受人们瞩目。酪蛋白磷酸肽(CaseinPhosphopeptides,简写为CPPs)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由牛乳酪蛋白经蛋白酶酶解作用而得到的含有成簇磷酸丝氨酰基的多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CPPs被英国科学家发现,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研究证明CPPs在促进钙、铁、锌离子的吸收和利用方面具有特效。另外,对动物免疫和繁殖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CPPs的来…  相似文献   
25.
利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FAdV-4中国流行株Fiber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抗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中国流行株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所建立方法的最佳条件为:抗原最适包被量为0.25μg/孔,包被时间为37℃1h,然后4℃过夜;被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0,作用时间为2h;二抗选用HRP标记的兔抗鸡IgY,稀释度为1∶4 000,作用时间为1.5h;显色液TMB作用条件为室温5 min。所建立ELISA的判定标准为:样品的S/P值大于或等于0.055 3判为阳性,小于0.041 8判为阴性。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抗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了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组内和组间重复的最大变异系数为5.6%和5.7%,所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良好。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对50份来自于疑似患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病鸡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与FAdV-4病原学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抗FAdV-4中国流行株抗体的检测,为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6.
采用体外定量法检测20株鸭源鸡杆菌的被膜形成能力,并对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1株鸭源鸡杆菌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质、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被膜形成能力中等,2株形成能力较强;鸭源鸡杆菌在银染法、试管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中形成BF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24、60、24h。其生长周期为8h开始起始黏附、20h大量黏附阶段、24h时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32h生物被膜老化散播,之后起始新一轮的被膜周期。葡萄糖、蔗糖及NaCl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膜的形成,且随着加入量增加NaCl对被膜形成抑制更显著,而低质量浓度的MgSO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鸭源鸡杆菌聚集成团状、相互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RT-PCR方法,对2012―2013年采自河南省各地疑似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54份疑似病料中17份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5%,并分离出3株PRRSV;通过完整的ORF5基因和部分NSP2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河南地区流行毒株主要为美洲型PRRSV,且17份阳性样品中10份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高度同源、2份与经典PRRSV高度同源、另外5份与美洲流行毒株NADC30高度同源,该类毒株的NSP2基因在不同部位存在393个核苷酸缺失,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南地区PRRSV主要流行毒株为HP-PRRSV,同时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使河南地区乃至我国PRRSV变异种类更加多样化,提示加强PRRSV流行及变异的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中小型猪场公猪精液中猪瘟野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河南省10个中小型猪场的58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猪瘟野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7个猪场的猪瘟野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占总检测场数的70%;10份精液的猪瘟野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7.24%。[结论]河南省大部分中小型猪场存在种公猪猪瘟野毒感染的现象,且感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9.
营养因素对家禽免疫具有重要作用。脂肪是家禽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不仅是维持家禽正常生长、繁殖、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物质,也是调节家禽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应答反应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作者从脂肪的生理营养功能,就其对家禽的免疫器官发育、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合理配制家禽日粮,提高家禽抵抗疾病的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郑州分离株(ZZ株)猪圆环病毒PCV-2型的ORF1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将所测序列与已公布的35株PCV-2ORF1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间的ORF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3%~100%;进化树分析表明各分离毒株ORF1基因在进化上比较保守。同时对PCV-2OFR1部分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