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很多地方猪种表现出国外猪种所没有的优良特性,本文报道了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部分中国地方猪种的与肉质相关的肌内脂、肌纤维等相关的性状及与抗病相关的MHCII型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提供了一定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乳酸菌对母猪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相同胎次、妊娠后期(81~85 d)的母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母猪通过饮水每天每头分别饲喂0、200、250和300 m L乳酸菌液(活菌浓度≥1×109CFU/m L),试验期80 d;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哺乳仔猪通过饮水每天每头分别饲喂0、5、10和15 m L乳酸菌液,试验期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50 m L乳酸菌液可极显著提高母猪断奶体况评分(P<0.01),试验组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均为100.00%。2)试验组仔猪断奶重、平均日增重、仔猪皮毛发育状况评分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提高(P<0.01),其腹泻率均有降低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乳酸菌液显著增加母猪初乳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对乳蛋白、乳脂含量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也有提高趋势;300 m L乳酸菌液使母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多(P<0.05)。试验证明,饲喂乳酸菌能够改善猪肠道微生态和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3.
选取54头莱芜猪和40头鲁莱黑猪,宰后测定肉质性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检测其神经元蛋白3.1(neuronal protein 3.1,P311)基因3'侧翼区2个多聚腺苷酸(poly A)结构的长度多态性,测序确定连续腺苷酸的数目,并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有效多态位点.结果表明:1)在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中共检测出2个连续腺苷酸数目的多态位点poly A-L1和poly A-L2,两者的poly A数目分别为18、15和15、12,2个位点的3种基因型分别记为poly A-L1位点的MM型、NN型和MN型,以及poly A-L2位点的BB型、DD型和BD型;这2个多态位点在莱芜猪和鲁莱黑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其多态性在2个猪种间的分布差异在统计学上均不显著.2)莱芜猪poly A-L1位点的3种基因型之间在肉质性状上均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MN型个体各项肉质性状普遍优于2个纯合型,肉质较好,鲁莱黑猪中的结果与此相同.3)莱芜猪poly A-L2位点的3种基因型之间在肉质性状上均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鲁莱黑猪在该位点处的失水率和烹饪损失指标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其中DD型个体的失水率显著高于BD型个体,BB型和DD型个体的烹饪损失显著高于BD型,其余各指标的基因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总之,在这2个位点处普遍表现为杂合型的肉质性状优于纯合型,生产中应重视2个纯合型个体间的杂交利用,以产生更多肉质优良的杂合型个体.  相似文献   
64.
陈伟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20,37(10):31-34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产能断崖式下降,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产能严重不足,而频繁引种不利于疫情防控,这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快速恢复生猪产能,三元商品猪被迫留为种用;然而,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差,如果选留、选配等管理措施不当会进一步降低其繁殖性能。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杂种母猪的利用原理以及三元母猪的轮回杂交闭群繁育选配策略,期望实现三元母猪的种用价值最大化,提高商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5.
养猪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的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我国畜牧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型养殖企业逐步开始将智能化设备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开始逐渐解放生产力。本文就智能化养猪设备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养猪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8h后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第3天多数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结果显示,少量细胞在第2天开始出现脂滴,大多数细胞在第3天出现脂滴,第7~8天小脂滴逐渐融合成大脂滴,在第12天左右融合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后的48h表达量最高,随后其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和猪体脂肪的沉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曾勇庆,1964年7月生。教授,博导,工作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985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留校任教,其间(2001~2004)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工作期间于2000年被聘任教授至今。主要讲授《现代动物育种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养猪学》、《动物生产学》、  相似文献   
68.
以40 ̄90kg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研究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总脂含量显著(P<0.01)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UFA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及亚油酸的比例显著(P<0.01)下降,油酸比例显著(P<0.01)增加;②总体上,莱芜猪肌肉中的S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总脂、棕榈酸、棕榈烯酸的比例显著高于新莱芜猪,而PUFA总量、硬脂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的比例显著(P<0.01)低于新莱芜猪。各体重阶段2个品种间的脂肪酸组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③莱芜猪肌肉中的PUFA总量与总脂、水分、失水率、大理石纹评分相关显著;总脂与水分、大理石纹相关极显著(P<0.01);SFA、UFA总量与大理石纹呈显著(P<0.05)相关。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生殖营养素和中草药复方制剂(商品名"喜满圈")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约120 kg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40头,随机等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每头添加一剂"喜满圈",至发情配种后21天结束。两组试验猪的配种方式以及后续饲养管理方法一致,跟踪测定两组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性能以及后续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后备母猪发情配种方面:饲喂"喜满圈"组在7天内发情率和总发情率分别比对照组高7.63和6.32个百分点,返情率比对照组低21.43个百分点。受胎率比对照组高22.11个百分点(P0.05)。2)后续母猪繁殖性能方面:试验组后续初产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提高15.60%(P0.05),出生活仔率提高9.12个百分点,仔猪平均出生窝重提高28.95%(P0.05),21日龄断乳平均个体重提高6.74%(P0.05)、断乳窝重提高12.72%(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8.56个百分点;初产母猪泌乳力提高12.72%(P0.05)。3)在后备母猪分娩方面:试验组的早产率和滞产率和分别比对照组低23.86和20个百分点,哺乳母猪三联症(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发病率降低21.02个百分点,断奶后母猪体况评分比对照组高23.11%。4)仔猪方面:仔猪的腹泻率比对照组低4.92个百分点,皮毛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18.37%(P0.05)。5)试验组在试验第14 d,促黄体素、促卵泡素、雌二醇均高于对照组,而孕酮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饲喂"喜满圈"后,后备母猪在发情受胎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并提高了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断乳重,同时改善了母猪体况,提高了仔猪育成率,促进了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0.
为验证中西结合药物是否能更好地提升母猪奶质及哺乳仔猪生产性能,选择80头品种相同、胎次、体重、体况、妊娠日龄相近的种母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中药颗粒+包被替米考星组(简称中替组)、中药颗粒组、包被替米考星组、空白对照组。中替组在基础日粮中于妊娠的31-40 d,61-70 d,91-100 d加入中药颗粒和包被替米考星每天各2.5 g,中药颗粒组、包被替米考星组分别于妊娠的31-40 d,61-70 d,91-100 d在基础日粮中加入中药颗粒、包被替米考星,每天2.5 g,空白对照组不喂药,饲养管理一致,全程跟踪每组母猪的奶质情况以及仔猪的生产性能情况。试验证明,中西药配伍能显著提高母猪的奶质及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