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已发表的52/70株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物异扩增IBDV VP2基因的引物。以超强毒IBDV(vvIBDV)致弱株GZ20基因组为模板利用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VP2基因克隆于pUC119质粒上,得到重组pUC119质粒。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致弱株与无毒疫苗株PBG98和弱毒株CU-1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  相似文献   

2.
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cDNA经多次亚克隆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SVL的SV40启动子和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SVL-tPA和pcDNA3-tPA。分别将这2种表达质粒以脂质体载体法转染BHK21细胞,ELISA检测结果表明,pSVL-tPA和pcDNA3-tP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够表达,72h表达量分别是52.8μg/L和70.4μg/L。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SA-2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PCR法扩增出1条1.39kb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R^TM3-Uni,得到重组质粒pTA-gD,另将克隆到pBluescript SK质料中的gC基因酶毁后,插入到pCR^TM3-Uni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TA-gC,经电泳分析、酶分、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  相似文献   

4.
拟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_3GFP,并观察其在 MDCK细胞(大肾细胞系)中的表达。以Not Ⅰ切取GFP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_3,以BamHⅠ鉴定方向,以LipofectAMINETM将pcDNA3GFP转染至培养的MDC K,经G418筛选pcDNA3GFP阳性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含GFP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并成功转染MDCK,在荧光显微镜下阳性克隆细胞呈绿色。 GFP基因可在 MDCK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发出绿色荧光,是一良好的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5.
IBDV VP2/VP243基因DNA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VP243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中,置于CMV启动子的调控之下,构建成DNA疫苗表达质粒pcDNA VP2和pcDNA VP0。分别转染CEF细胞后,于24、48、72h取细胞裂解液进行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pcDNA VP2于转染后24h呈阳性反应,48h表达量高于24h;pcDNA VP0于转染后48h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基因cDNA经多次亚克隆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SVL的SV40启动子和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SVL-tPA和pcDNA3-tPA。分别将这2种重组质粒直接注射于小鼠骨骼肌,观察了t-PA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情况。体外凝血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重组质粒DNA后,第5天凝血时间有所延长,第15~20天达到高峰,小鼠体外凝血时间平均延长7min左右,延长时间与基因注射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宿主保护抗原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为了探索超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毒力增强的原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中国广东、福建分离到的3株超强IBDV毒株中扩增到编码VP2蛋白的cDNA基因片段,并对VP2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3株超强毒株与欧洲超强毒株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将超强毒株VP2高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血清Ⅰ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具有一般IB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之外,所有超强毒株在222、256、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均相同,分别为A、Ⅰ、Ⅰ和S,与其他毒株均不相同。而222、294和299位上的特征性氨基酸使超强毒株VP2中诱导中和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的构象发生细微变化,从而导致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发表的52/70株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扩增IBDV VP2基因的引物。以陕西地区分离的IBDV野毒XN株,HZ株为材料,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VP2基因克隆于PUC119质粒上,得到重组PUC119质粒。  相似文献   

10.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Kpnl酶切位点。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为正向插入的重组HB核蛋白基因后,将其命名为pcDNA-N。对重组质粒pcDNA-N进行大量扩增,应用聚乙二醇方法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 pcDNA-N按 100/只免疫14日龄雏鸡,并以PBS免疫作为空白艰照。免疫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因免疫组的10只雏鸡中,有4只雏鸡存活,保护率为40%(4/10);而空白对照组的10只雏鸡则全部死亡,无保护率。本试验认为,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致死方面起着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的S1基因cDNA(从ATG到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的片段克隆到具有多角体启动子(PXIV)和人工合成启动子(Psyn)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构建了重组转基因载体质粒pSXIVVI+X3-S1.D41。用该重组转移质粒与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筛选并纯化出既能表达S1基因又能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IBVS1-occ+(occ+,gal-)。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成功地检测到分子量约62000的S1基因表达产物。虽然该重组S1糖蛋白可能由于N-糖基化不完全而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但它可以像正常病毒粒子一样,被鸡抗IBVD41株血清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CDNA序列,在VP2基因高变区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分离株JS3和JS4。将扩增片段克隆后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旬。JS3和JS4的同源性最高达98%。与已发表的vvIBDV,IBDV变异要BDV经典株为IBDV弱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尖拨天92 ̄98%之间,根据IBDV的大ORF推导出该片段蛋白的氨基酸序更,JS3和JS4的  相似文献   

13.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基因文库中的BamHII3和K3克隆质粒分别用双酶切消化,获得2.8kb的BamHI-SalⅠ片段和1.1kb的BamHI-EcoRI片段,然后将这2个片段定向克隆于载体pUR222中,构建了含MDV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质粒。为了基因操作方便和高效表达,设计了1对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了MDVgB基因部分片段,并按正确方向插入去磷酸化的载体质粒中,得到起始密码子前带有EcoRI酶切位点的MDVgB基因克隆,再将该基因插入去磷酸化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转移载体pBF14中,DNA序列分析确证了克隆基因及阅读柜架的正确性。以重组转移载体与野生型BmNPV共转染家蚕细胞,用有限稀释法点杂交结合空斑技术纯化重组病毒。用荧光抗体试验检查重组病毒感染的家蚕细胞,可见感染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出现强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14.
将编码猪水泡病病毒(SVDV)主要抗原蛋白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的PrP1串联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0-VP3(0.6kb)及pBV220-VP3-VP1(约1.6kb),表达的蛋白经Westernblot及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VP3蛋白只与猪水泡病病毒VP3特异性亚单位抗血清反应,而VP3-VP1蛋白未能成功表达。该实验为SVDV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单克隆抗体(MAb)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不同毒株中和表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MAb B69能中和同源病毒D78株,但不中和MD及IBDV Del-A变异株。而MAb 33E8和R63能中和D78株和MD及Del-A变异株。在体外将Dcl-A株VP2基因和一个10^3bp片段的cDNA克隆进行翻译,得到6种多肽,它们代表了一个全长产物(35.5kd)和5份切割片段。用MAb B69、3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扩增猪瘟病毒(HCV)石门株部分p23和p14基因,然后采用平端克隆法将扩增的cD-NA克隆到pUC19的SmaⅠ位点,用双脱氧终止法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所测定的序列与其他10株HCV相同基因区域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毒株为同一个型,该型共包括9个HCV株,以Brescia株为代表,石门(Shimen)株也属该型;而Alfort株和P97株与上述9个毒株差异较大,不属同一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以IBVS1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从我国华东(HD)、华北(HB)、华中(HZ)、华南(HN)、西北(XB)及东北(DB)等地的IBV流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预期的1.7kb左右的DNA片段。PCR产物的HaeII酶切分析及其与英国IBVS1全基因核酸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所获6个IBV流行株的PCR产物为IBVS1基因。将此6个毒株的S1基因PCR产物分别进行5’和3’端的BamHI和HindII酶切识别位点的分子修饰之后插入到克隆质粒pUC18的BamHI/HindII位点,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分子克隆。S1基因的RFLP分析表明我国IBV已有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从狂犬病病毒3aG株感染的BHK细胞裂解上清液中快速提取病毒RNA,用RT-PCR得到编码核蛋白完整结构基因的cDNA,进一步将此基因克隆入pUC 18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国外狂犬病病毒PV,CVS,SADB10株以及国内另一狂犬病病毒5aG株的N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然后将N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中,转染COS7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所克隆基因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出了N蛋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本地分离株GZ902中扩增到编码IBDV主要免疫蛋白VP2的cDNA片断,大小约为1350bp。将该cDNA片断插入pBsK质粒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成功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组质粒DNA进行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断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符。对GZ902高可变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与3株IB-DV变异株A、GLS、E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8.9%,96.2%和95.5%。而与其他Ⅰ型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比较从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GZ902高可变区的两个亲水区均发生了一个氨基酸的变化,而在249和25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K和S,与以上3个变异株相同,但与所有标准Ⅰ型毒株不同。这两个氨基酸可以作为IBDV变异株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