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本文对格列吡嗪口崩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1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不同时间血液中格列吡嗪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格列吡嗪口崩片的达峰时间较普通片剂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80-1985
本试验通过H_2O_2建立小鼠胚胎氧化损伤模型,添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胚胎进行体外培养,DCHFDA测定胚胎内部ROS水平,半定量PCR测定胚胎内部抗氧化基因和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经过48h处理后,5μmol/L吡格列酮处理组的4-细胞率(P0.05)和囊胚率(P0.05)都比对照组的高;(2)DCHFDA检测发现,H_2O_2+PIO处理组的ROS水平比H_2O_2处理组的低(P0.05);(3)H_2O_2降低抗氧化酶Gpx1、Gpx2的表达(P0.05),而吡格列酮能上调Gpx1、Gpx2的表达(P0.05);(4)H_2O_2上调NADPH氧化酶亚型Nox1、Nox3表达,吡格列酮能下调Nox1、Nox3的表达,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但H_2O_2明显上调NADPH氧化酶亚型Duox2和NOX调节亚基Noxo1的表达水平(P0.05),吡格列酮均能明显抑制Duox2和Noxo1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吡格列酮能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以及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有效调控胚胎内部ROS水平,促进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炎症小体NLRP3在大肠杆菌诱发的实验性大鼠乳腺炎中的作用,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肠杆菌组和抑制剂组。其中:大肠杆菌组于大鼠产后72 h经乳头管注入2×1012 CFU/mL大肠杆菌悬液100μL/侧到第4对乳腺(两侧)内;抑制剂组在注射大肠杆菌悬液前0.5 h腹腔注射500 mg/kg格列本脲;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12 h收集血清及乳腺组织。结果:大肠杆菌诱发能显著提高乳腺组织NLRP3及衔接蛋白ASC和炎症相关蛋白激酶Caspase-1的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从而引起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显著升高。NLRP3的抑制剂格列本脲预处理能抑制NLRP3及ASC和Caspase-1的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下调NAGase的活性和MDA水平。可见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在大肠杆菌诱导的实验性乳腺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对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转分化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CON,不添加环格列酮)、CL组(5 μmol/L环格列酮)、CM组(10 μmol/L环格列酮)和CH组(20 μmol/L环格列酮),利用不同浓度环格列酮处理骨骼肌卫星细胞96 h后,通过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的测定来验证脂滴的形成,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定量的变化来验证脂肪细胞的生成。甘油三酯测定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环格列酮后,骨骼肌卫星细胞内有脂滴生成,且脂滴形成量和甘油积累量与环格列酮添加量呈正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环格列酮组显著增加了成脂转录因子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了成肌相关因子MyoD的表达(P<0.05),且所有蛋白与基因表达趋势保持一致,表明环格列酮可以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对建立的一种鸡组织中磺胺氯吡嗪钠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复核验证。鸡组织样品中磺胺氯吡嗪钠残留经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肪,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5:65,V/V),紫外检测波长为272nm,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钠标准工作液在0.04~2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在鸡肌肉、肝脏、肾脏、皮脂各组织中添加浓度分别为40、100、200μg/kg时,各组织样品中磺胺氯吡嗪钠的回收率范围为74.70%~93.67%。磺胺氯吡嗪钠的检测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40μg/kg。复核验证的鸡组织中磺胺氯吡嗪钠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行,方法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适合鸡组织中磺胺氯吡嗪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激动因子(环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延边黄牛前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试验分为对照组(CON,5% FBS)、胰岛素处理组(I组,5% FBS+10 mg/L胰岛素)、环格列酮处理组(C组,5% FBS+10 mg/L环格列酮)、胰岛素+环格列酮处理组(IC组,5% FBS+10 mg/L胰岛素+10 mg/L环格列酮)。各组处理144 h,通过RNA-Seq技术对其进行转录本测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764个,比I和C组分别多276和569个,3个试验组间共有371个差异基因;IC组上调基因数量为974个,分别比I和C组多140和249个,IC组下调基因为790个,I和C组下调基因分别为654和470个。差异基因的GO分析表明,各处理组的差异基因参与了细胞过程、代谢过程以及生物过程的调节;在分子功能上,主要是分子功能调节剂、转运活性、转录调节活性等;在细胞成分上,大多数差异基因被富集到细胞器、细胞膜及胞外区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FoxO、PPAR、TGF-β、p53等信号通路。综上所述,胰岛素和环格列酮单独处理与二者共同处理对延边黄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有所差别,其中二者共同处理对分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环格列酮与胰岛素在调节脂肪生成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动物体内试验,比较复方磺胺氯吡嗪钠的不同组方与剂型对鸡球虫病的疗效。第一次试验设磺胺氯吡嗪钠+三甲氧苄啶(TMP)溶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DVD)混悬液组(0.02%,5 d)、药物对照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0.03%,5 d)、感染不用药组和不感染不用药组。第二次试验设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1(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2(0.02%,3 d)、药物对照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0.03%,3d)、感染不用药组和不感染不用药组。每组30只鸡。以血便记分、存活率、增重及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与病变值、卵囊产量与卵囊值、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综合评定抗球虫效果。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和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0.02%,5 d)的抗球虫指数始终大于或接近180,为抗球虫高效水平;磺胺氯吡嗪钠+TMP溶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0.02%,3 d)的抗球虫指数大于160,为抗球虫中效水平。提示: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0.02%,5 d)和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0.02%,5 d)对鸡球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磺胺氯吡嗪钠中钠离子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Dionex IonPac CS12A(4 mm×250 mm)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以甲烷磺酸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试验结果表明钠离子与常见成盐阳离子分离良好,在0.2~15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0),加样回收率为100.7%(n=9,RSD=3.0%)。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磺胺氯吡嗪钠中钠离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福寿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固定相为:YMCC18色谱柱(4.6*250*5μm),乙腈一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2nm;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4~3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用于福寿胶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血糖调节乳粉中6种非法添加的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和格列喹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乳粉样品经温水溶解后,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质等物质,上清液过滤后采用Poroshell SB-C18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6种磺酰脲类化合物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6,方法的检出限均为3.0μg/kg;6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0.3%~95.5%,相对标准偏差为4.2%~8.7%。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用于血糖调节乳粉中非法添加的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鸡组织样品中磺胺氯吡嗪和磺胺氯哒嗪残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鸡组织样品中的药物残留经乙腈和丙酮提取,正己烷去脂肪和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液经浓缩后,其样品中的药物残留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17 mol/L磷酸溶液(32/68),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2种磺胺药对照品溶液在0.02~1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 7).在50、100,200 μg/kg的添加水平上,磺胺氯吡嗪和磺胺氯哒嗪残在鸡组织(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回收率在70%%~85%之间,日内和日渐变异系数分别小于8%和10%.在该检测条件下,上述两种磺胺药物在鸡组织中的检出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 μg/kg.该检测能够满足鸡组织中磺胺氯吡嗪和磺胺氯哒嗪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牛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01-107
取郏县红牛第6和第7肋骨间肌间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培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牛前体脂肪细胞过程中,添加终浓度为1μmol/L的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进行药物干预,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s actir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检测牛前体脂肪的增殖;油红O提取比色法检测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的分泌;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表达上调后其他参与脂肪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吡格列酮药物干预后,PPAR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PPARγ基因的表达上调后,牛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分化能力增强;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EBPA、SREBP11、FABPA、PLIN1、LPL和IGFBP2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GATA2和FAS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PPARγ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影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与肉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4只健康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周期平行设计,分别进行单剂量(60 mg/kg bw,以磺胺氯吡嗪钠计)经口灌服复方和单方磺胺氯吡嗪钠溶液的药动学研究.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含量.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Kinetica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鸡单剂量灌服磺胺氯吡嗪钠溶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β为9.39 h,MRT为26.57 h,Tm.和Cm.分别为7.33 h和64.69 μg/mL,ClB为0.52 mL/(min · kg),Vz为0.43 L/kg,AUC为1954.28 μg/mL·h.鸡单剂量灌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溶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β为8.24 h,MRT为26.37 h;Tmmax和Cmax15.50 h和71.43 μg/mL;ClB为0.51 mL/(min·kg),Vz为0.36 L/kg,AUC为2125.81 μg/mL·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78%.结果表明,与磺胺氯吡嗪钠溶液相比,复方磺胺氯吡嗪钠溶液灌服后,除达峰时间和峰浓度明显延长或增高(P<0.01)外,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分子式为C16H19N3O5S,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BDSC18色谱柱(4.6*250*5u ),乙腈-甲醇-0.1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冰醋酸(10:10:8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阿莫西林在100~3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阿莫西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5%。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阿莫西林胶囊中阿莫西林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对延边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脂转分化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CON,不添加环格列酮)、CL组(5μmol/L环格列酮)、CM组(10μmol/L环格列酮)和CH组(20μmol/L环格列酮),利用不同浓度环格列酮处理骨骼肌卫星细胞96 h后,通过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的测定来验证脂滴的形成,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定量的变化来验证脂肪细胞的生成。甘油三酯测定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环格列酮后,骨骼肌卫星细胞内有脂滴生成,且脂滴形成量和甘油积累量与环格列酮添加量呈正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环格列酮组显著增加了成脂转录因子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了成肌相关因子MyoD的表达(P0.05),且所有蛋白与基因表达趋势保持一致,表明环格列酮可以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混悬液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选择40只15日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以0 mg/L、推荐剂量(300 mg/L)、3倍推荐剂量(900 mg/L)、5倍推荐剂量(1 500 mg/L)的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溶液饮水给药,连用5d.试验期间观察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试验结束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溶液在鸡以3倍以下推荐剂量用药,连用5d是安全的,在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混饮时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头孢呋辛酯片主要成份为头孢呋辛酯,其化学名为(6R,7R)-7-[2-呋喃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1-乙酰氧基乙酯。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250*5u),0.2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甲醇(70:1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头孢呋辛酯在100~35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头孢呋辛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9.5%。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头孢呋辛酯片中头孢呋辛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制剂中二甲氧苄啶(DVD)的含量。DVD浓度在9~27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n=5),RSD为0.43%。  相似文献   

19.
6组试验兔于人工感染肠艾美球虫和大型艾美球虫前3d分别投服莫能霉素(Monensin)、那拉霉素(Narajin)、盐霉素(Salinomycin)、马杜拉霉素(Maduramycin)、拉沙洛菌素(Lasalocid),另l组兔在感染后第6d饮服磺胺氯吡嗪钠(Esb3)药液。全部试验兔于感染后第20d扑杀,按常规指标评价各药的疗效。结果,莫能霉素组对兔球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该组兔的死亡率为16.6%,病变记分为0.7,每只兔平均增重35g。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钠和甲氧苄啶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对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采用乙腈提取和净化,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紫外测定时采用双波长检测:磺胺氯吡嗪检测波长为268 nm,甲氧苄啶检测波长为240 nm。空白血浆添加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分别在0.1~70.0μg/m L和0.05~5.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9),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的检测限分别为0.05μg/m L和0.025μg/m L,定量限分别为0.1μg/m L和0.05μg/m L。空白血浆添加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在各自线性范围内,批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6.84%和7.55%,批间系数分别小于5.23%和6.81%。本研究建立的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的提取和净化方法,适用于鸡血浆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含量的单个或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