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农业部的规定,结合传染病学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制订了驴疫病目录。该目录包括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驴传染病和其他疫病三大类。文章以驴流感、沙门氏菌病、布病、大肠杆菌病和螨病/癣病等主要传染病为例,叙述了驴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危害程度及流行情况,分析了这些传染病在规模驴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马流感(EI)、马鼻肺炎(ER)、布鲁菌病(Brucellosis)、日本脑炎(JE)和沙门菌病等重要传染病在养驴场的危害,在山东聊城市13个规模驴场采集血液、棉拭子和病料等样品共226份,并分别使用双重RT-PCR、real-time PCR、胶体金、C-ELISA、鉴别培养基等方法,对这些传染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H3N8亚型EIV为阴性,马疱疹病毒4型(EHV-4)感染率为3.6%(2/55)、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为阴性,血清样品中的布鲁菌和JE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沙门菌属检测显示阴性。验证了这些检测方法对驴群样品检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这些规模化驴场饲养的驴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驴作为传统役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所处地位逐步弱化,对驴皮、肉、奶等经济价值的开发成为当下驴养殖的主要目的。规模化驴场是目前发展驴养殖产业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建筑,涉及养殖、兽医、建筑、工业生产与管理等多个学科。传统散养和小户型养殖模式正在被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驴场模式所代替。规模化驴场建设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协调配合,并且在建设驴场时各个阶段和流程相互制约和联系。目前甘肃省不同规模的驴场建设存在选址不当、建造方法落后、不重视驴的福利、场内流线设置模糊和舍内环境控制差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投资,还对驴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甘肃省驴场的养殖效益,作者提出了规模化驴场设计的系统化思维,即以畜牧学和农业建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从场址选择、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和养殖工艺设计角度出发,对规模化驴场的设计进行较为完整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旨在提高养殖企业和畜牧工作者对畜牧场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提供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规模驴场为调研对象,开展了饲草料种类、来源、饲喂情况的调查统计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毛驴养殖集中在聊城市,以中小规模为主,德州驴是主导品种。规模驴场青粗料种类多,其中玉米青贮、花生秧、豆秸是最主要的饲草,来源以就近取材为主。同时,95%的驴场日粮中添加精料,即在日粮组成上以"青粗饲料+精料补充料"为主,仅有4家驴场因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料而不再添加精料。苜蓿等优质饲草及TMR(全混合日粮)已在部分驴场试验示范,而精粗搭配的颗粒饲料已商品化生产,并在部分驴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来,陕西省丹凤县围绕产业脱贫,将肉驴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扶持项目之一,研究出台规模养殖、品牌打造等扶持政策,对加快肉驴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全县已建设运营500头规模驴场1个、100头驴场1个,规划建设300头驴场4个,驴肉加工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在笔者下乡期间,经常遇到镇村干部和基层技术干部询问驴的效益和养殖场建设等相  相似文献   

6.
马传染性贫血是马、驴、骡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多次发生和流行。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一下马传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以腹泻、黏膜糜烂和溃疡、免疫抑制为主要症状的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BVDV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养殖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菏泽市某肉牛场牛群表现水样腹泻,且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个别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聊城市养驴产业的信息,对聊城市内88家驴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县区驴场共规划养殖67 290头,但实际存栏数量为27 500头。养驴场的养殖品种主要是由关中驴、德州驴、庆阳驴等优良品种所杂交产生的后代。各驴场还存在疫病防控工作不足、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低、驴粪处理不当、资金短缺、良种资源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猪场病毒性传染病是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猪是我国餐桌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猪场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能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确保猪肉食品供应和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10.
1流行特点 1.1病毒性传染病是危害最大的疾病目前,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犬的传染性疾病基本得到了控制。随着我国兽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实施,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率正在不断下降。如犬细小病毒病、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较低,但个别规模犬场仍时有发生。如沈阳某犬场,2007年5~12月共发病90例(23窝),  相似文献   

11.
马传染性贫血(EIA)弱毒疫苗的广泛使用存在野毒和疫苗毒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以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pOK8266)为基础,在其S2基因内引入NspV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编码6个组氨酸的寡核苷酸插入NspV位点,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质粒pOK8266-HIS.将pOK8266-HIS转染驴白细胞,将驴白细胞转染产物传至第6代时,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提取pOK8266-HIS衍生病毒的前病毒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表明,衍生病毒基因组中引入了6个组氨酸标签,从而获得了带有分子标志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为野毒株和疫苗病毒的鉴别诊断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还证明了S2基因中的插入突变并不影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东省聊城市规模化驴场中马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从聊城的规模化驴场采集病料和血清,通过HI试验检测驴血清中的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抗体的阳性率。使用RT-PCR技术扩增肺脏和鼻腔棉拭子样品中的马流感病毒M基因,对获得的马流感病毒M基因与不同流感病毒的M基因进行序列比对,推测其来源。[结果]HI试验表明,120个血清样品中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3.3%(40/120);其中,母驴的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5%(17/40)、公驴为32.5%(13/40)、驴驹为25.0%(10/40)。通过RT-PCR检测发现,32.3%(21/65)的样品可测出目的条带。通过序列比对得出,该试验获得的流感病毒M基因与马属动物的H3N8亚型流感病毒高度同源(CY032222、CY032318、CY028821等),同源性最高可达99.8%。[结论]马流感病毒在聊城周边的数个规模化养驴场发生流行。该研究从驴体内分离的流感病毒M基因属于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M基因。  相似文献   

14.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p15)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人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规模化驴场空气环境中细菌数量与种类,指导驴场防御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方向。[方法]从不同开放模式的驴舍用自然沉降法收集其内部空气中细菌样本及场区周边不同距离的空气细菌样本,使用平皿法对采集的细菌进行培养、计数、鉴别。[结果]驴场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范围8.39×10~3~3.43×10~4CFU/m~3,保育驴舍(封闭式驴舍)的细菌总数高于分娩驴舍(半开放式驴舍)及种公驴舍(开放式驴舍),其中种公驴舍细菌总数最低。驴场对周边空气环境的污染范围为200 m。主要优势菌落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结论]规模化驴场空气环境中的细菌种类繁多,驴舍内细菌数量与其开放方式有关,且细菌数量随距驴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是基因组中高度变异区之一,EIAV LTR的变异对于指导病毒的复制和病毒致病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为了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毒力致弱的分子机制,由马传贫强毒至弱毒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毒株LTR序列的分析,以驴胎皮肤弱毒株疫苗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为父本,选取LTR R区的TAR起始碱基,poly(A)附加位点,采用反向遗传操作对其位点进行PCR体外定点突变,将弱毒序列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全基因克隆转染到驴胎皮肤细胞(FDD)并在FDD上传代,通过逆转录酶活性(RT)检测、RT-PCR方法及real-time RT PCR检测并验证其感染性。检测结果为构建的逆向点突变型感染性克隆在FDD上被拯救,其衍生病毒感染的FDD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EIAV颗粒pLGFD-M点突变型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其父本克隆衍生病毒pLGFD3-8复制水平相似。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TR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复制水平和毒力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Most in vivo studies with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 have been performed in horses and ponies (Equus caballus) with little published information available detailing the clinical responses of donkeys (Equus asinus) to infection with this virus. Consequently, donkeys were inoculated with two strains of EIAV (EIAV(PV) and EIAV(WY)) which have been documented to produce disease in E. caballus. Four ponies, 561, 562, 564 and 567 and two donkeys, 3 and 5 were infected with EIAV(PV) and one horse (94-10) and one donkey (4) were infected with EIAV(WY). Although the horse and ponies all experienced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which in some cases were severe, the donkeys remained asymptomatic throughout a 365-day observation period, except for mild transient reductions in platelet counts. The results from serological assays, virus isolation from plasma and detection of plasma-associated viral RNA by RT-PCR, indicated that initial replication of EIAV(PV) and EIAV(WY) was lower in donkeys than in horses and ponies. This conclusion was confirmed using competitive RT-PCR, in which viral RNA levels in the plasma of EIAV(PV)-infected ponies was up to 100,000-fold higher than in infected donkeys during the first 20 days post-infection (dpi).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EIAV(WY)-infected animals, in which viral RNA burdens in the donkey at 20 dpi were 1000-fold less than in the horse. However, infection of donkey and horse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 cultures with EIAV(PV)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cells in vitro were equally susceptible to virus-induced cytopathic effects and yielded similar levels of progeny viru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host cell permissiveness mediate the clinical differences observed between horses and donkeys infected with EIAV(PV) or EIAV(WY).  相似文献   

19.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EIA)驴白细胞弱毒疫苗(DLA-EIAV)、DLA-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衍生毒(vOK8226)、强弱毒嵌合病毒(vOKVltr)以及EIA强毒接种马后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含量及血浆中病毒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直接攻击强毒的2匹马及1匹接种vOK8226后再用强毒攻击的马血浆中病毒含量快速升高,伴随着明显的临床反应,最后均以死亡结束.其它免疫接种马在攻击强毒后均获得保护,没有发病,马血浆中有低水平病毒存在,攻毒后3个月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说明感染马体内病毒的大量增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的含量在各试验马各时期均能检测到,说明EIAV以前病毒的形式潜伏在感染马体内,疫苗的免疫只能控制发病,而不能清除感染的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体外培养细胞感染的不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株进行特异的鉴别检测,本研究基于一种新的RNA原位杂交-ViewRNA技术,通过设计合成针对EIAVFDDV13和EIAVUK3病毒株基因组RNA的特异性探针,并结合信号放大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同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建立了可时两种不同株的EIAV基因组RNA进行细胞内原位检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探针能够特异地与感染细胞中EIAVFDD13和EIAVUK3的病毒RNA相结合,可在两种不同EIAV株共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实现对两种毒株的有效鉴别和定位检测.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EIAV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