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对南隍岛近海网箱6个月的水温监测和对3个重复网箱内许氏平鲉的日摄食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在水温15~20℃时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水温20℃或15℃时摄食量、生长速度有所下降;当水温10℃时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急速下降,水温7℃后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极低;许氏平鲉在水温24℃时有着较高的成活率,水温在20℃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50%;总摄食量在30℃组最高,15℃组最低;特定生长率在30℃组最高,15℃组、35℃组为负值;在可以生长的组别里,30℃组饵料系数最小。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东星斑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东星斑的适宜摄食温度为20~30℃,最佳摄食温度为25~30℃;水温<20℃东星斑幼鱼不能正常摄食、生长,甚至会死亡,水温15℃时,几乎不摄食;水温>30℃,东星斑幼鱼可以正常摄食,但是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4.
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的生长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鲤科鱼类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鱼虾摄食量增大,生长加快,饵料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5.
施氏鲟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实验用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幼鱼为黑龙江捕获的野生亲本经人工繁殖、培育所得,8月龄,体长(32 63±1 80)cm,实验周期35d。实验设计了4个水温处理组,实验水温分别为17℃、20℃、23℃和26℃,实验观察到,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幼鱼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养殖在23℃温度环境中的施氏鲟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幼鱼,水温对施氏鲟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12 933+1 418T+(-0 033)T2,摄食率与水温的关系式为:FR=-5 324+0 719T+(-0 016)T2。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施氏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1 53℃,最大摄食率的水温为22 33℃。结论认为,施氏鲟在水温17~26℃都可摄食生长,但在20℃时最适宜;同时证实,施氏鲟最适生长温度要低于其最适摄食温度。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7.
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与自然界其他的生物种群一样,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对生态环境如温度、水质、光线、声音等都有特殊要求,现总结如下:一、温度的影响1.摄食自然界鳖的摄食强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摄食多,冬春季摄食少,甚至停食。鳖的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完全受水温的影响,鳖在20℃时开始摄食,随着水温升高,摄食强度增大,30~31℃时摄食量最大,但32℃以上摄食量反而下降。2.生长鳖的生长快慢与摄食量和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的效率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鳖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率随温度升…  相似文献   

8.
环境对中华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水质、光线、声音等都有特殊要求,现总结如下。1 温度的影响1.1 摄食 自然界鳖的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摄食多,冬春季摄食甚至停食。鳖的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完全受水温的影响,鳖在20℃时开始摄食,随着水温升高,摄食强度增大,30℃~31℃时摄食量最大,但32℃以上摄食量反而下降。1.2 生长 鳖的生长快慢与摄食量和对饵料的吸收转换的效率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鳖对饵料吸收…  相似文献   

9.
一、水温适宜,水质因子稳定: 河鳗属温带性鱼类,在一定的水温范围才能生活、生长,水温的高低与河鳗的生长成正比关系。海鳗生长的最适水温20—28℃,低于10℃则停止摄食,高于30℃食欲下降,生长减慢。所以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最佳水温生长条件,促使河鳗常年吃食生长。河鳗适宜生长的水质,pH为7—8.5,高于9易生病;溶氧量高河鳗摄食越旺盛,生长越快。所以应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Wei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Wei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Wei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Wei摄食率 、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  相似文献   

11.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2.
从患病甲鱼的肝脏中分离到9株细菌,其中7株为温和气单胞菌,2株为豚鼠气单胞菌。两种菌JA—1和JA—2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各为4.3×10~5和5.5×10~7,在两种菌培养的上清液中均有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表明:甲鱼的爆发性传染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用两种菌为菌种做成菌苗,结合免疫增效剂免疫家兔制得血清,效价可达1:512,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5.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王秀玲,吴敏,马英梅,刘伟,史为慧(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3)关键词哈密产黄鳝,核型,分类ANALYSISOFKARYOTYPEOFMONOPTERUSALBUSINHAMI¥WangXouling;WuM...  相似文献   

16.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17.
鲟鱼气泡病病例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对鲟鱼气泡病作了报道,文章对该病病症进行了描述。初步分析了鲟鱼气泡病病因,并提出了防治鲟鱼气泡病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虹鳟肝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虹鳟肝脏肿瘤进行的组织学检验情况,认定为恶性肿瘤。病因为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及鱼体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4,18(4):290-296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