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鱼类繁殖绝大多数为卵生,按照卵的比重及黏性强弱又可分为浮性卵、黏性卵、沉性卵和漂流性卵。其中,黏性卵在孵化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受精后结块过厚,很容易造成受精率低、培育过程中局部缺氧、坏死卵容易引发水霉病等病害。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每个地区都结合自身设施及自然条件,对黏性卵的孵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黏性卵孵化主要分为脱黏孵化和不脱黏孵化两种,在脱黏孵化中,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淡水资源,具有较长的海淡水池塘水产养殖历史。据统计,2017年天津水产养殖面积为3.3万公顷。其中海水0.3万公顷,均为池塘养殖;淡水3万公顷,池塘养殖为2.7万公顷,兼有水库、河沟、稻田。养殖品种海水以南美白对虾为主,淡水则鱼、虾均有。这些养殖池塘的作业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以"进水+池塘养殖+直排"为主,养殖技术及养殖观念陈旧。在这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户为了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温度(22℃、24℃、26℃、28℃、30℃、32℃)下斑马鱼受精卵的死亡率、孵化周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2-28℃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降低;在28-3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增高,28℃为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该研究结果为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不同养殖模式下(海水池塘、低盐工厂化养殖、海水工厂化养殖、近岸网箱养殖)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黄姑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3.96%~79.21%,粗蛋白含量在18.81%~20.57%,粗脂肪含量在1.03%~5.77%,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相差无几。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6.87%~18.02%,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TAA)的40.54%~41.33%,各养殖模式下除苏氨酸外黄姑鱼的AAS均大于0.8,EAAI为57.25%~71.82%,表明黄姑鱼在肌肉中EAA含量较高,各氨基酸组成平衡,几种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基本符合人体营养需要,而近岸网箱养殖黄姑鱼具有低脂肪、高鲜味氨基酸的特性,营养与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6.
在天津地区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10月从福建引进黄姑鱼亲鱼,经过车间越冬培育及强化培养,2016年4月开展人工育苗。经40d培育,获得体长约3~3.5cm的苗种36万尾,幼苗成活率为30.4%。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50%;总摄食量在30℃组最高,15℃组最低;特定生长率在30℃组最高,15℃组、35℃组为负值;在可以生长的组别里,30℃组饵料系数最小。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东星斑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东星斑的适宜摄食温度为20~30℃,最佳摄食温度为25~30℃;水温<20℃东星斑幼鱼不能正常摄食、生长,甚至会死亡,水温15℃时,几乎不摄食;水温>30℃,东星斑幼鱼可以正常摄食,但是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  相似文献   
8.
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进行57d的养殖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块化钢结构平底网箱养成青石斑鱼。结果表明,该模式养殖的青石斑鱼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任何疾病和异常现象,摄食积极,生长良好。57d内体长增长约1.47cm,体重增加220g,比同期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成活率达95.6%,说明青石斑适合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生物饵料对口虾蛄幼体发育的影响,将口虾蛄幼体期分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摄食,Z3以后开口摄食.根据试验设计,将苗种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Z3~Z6,第二阶段Z7~Z8,第三阶段Z9~Z11.在各阶段分别投喂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和桡足类以筛选适宜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饵料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单一饵料无法满足口虾蛄幼体发育需求.随着幼体发育,需要及时更换、添加新的饵料,从规格、营养上满足幼体摄食需求,保证幼体的能量供应,促进发育.本研究中,各阶段分别投喂不同饵料,Z3~Z6投喂卤虫无节幼体,Z7~Z8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Z9~Z11投喂卤虫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技术操作进行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立信水产有限公司进行养殖试验,在池塘中构建模块化浮动式网箱养殖,养殖时间从2013年8月5日至2013年10月28日,养殖周期为84d。在养殖期内,体长增长约17.28cm,体重增加284.30g,半滑舌鳎体长和体重的增长显著;在养殖周期内,存活率为84.0%,饵料系数为1.07。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半滑舌鳎积极摄食,无异常病害,生长速度快,而且操作简单,节约成本,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