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4,18(4):290-296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本文对上海市郊县和江苏省吴江县的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和人工感染试验。对致病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其分别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苏伯利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对人工感染病鱼血清内毒素(En-dotoxin)的测定,并用菌体破碎液注射健康鱼体试验,初步认为病原产生和释放的内毒素类物质,是使鱼类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的微冻保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养殖的罗非鱼为对象,在-3℃±0.5℃空气微冻条件下,通过对鱼肉鲜度指标K值、细菌数及pH值的测定,探讨微冻鱼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并与冰藏鱼作比较。同时还对微冻鱼肌肉作组织切片,观察其冰结晶,并与-18℃冻结鱼及新鲜鱼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3℃微冻法比冰藏法温度仅低3℃,但鱼肉鲜度指标K值上升缓慢,细菌繁殖受到抑制,大大延长了罗非鱼的保藏时间,贮藏期可达一个月左右。鱼肉pH值与鱼的鲜度之间无明确的相关关系。-3℃微冻鱼肌肉中的冰结晶是慢冻型的,对肌肉组织有损伤,但其冻结率比-18℃冻鱼低,未冻结部分的肌肉组织与新鲜鱼的肌肉组织相接近。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5-A和99-7-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 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5-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 99-7-28菌株对其耐药;99-7-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5-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相似文献   
6.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7.
三种鲫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彭泽鲫、异育银鲫及白鲫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6个/ml,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彭泽鲫 10~(-1.?),异育银鲫 10~(-1.61),白鲫 10~(-2.21),差异极显著(P<0.01)。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了造成以上差异的机理:(1)补体总量——彭泽鲫 6.40 单位/ml,异育银鲫 5.97 单位/ml,白鲫 2.20 单位/ml,差异极显著(P<0.01);(2)补体替代途径(C_d 旁路)杀菌能力——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均值多重分析 D>D_(0.01)),彭泽鲫好于异育银鲫,但差异不显著;(3)白细胞吞噬功能——三种鲫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1),吞噬百分率是彭泽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和异育银鲫(D> D_(0.01)),吞噬指数是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显著优于白鲫(D>D_(0.05))。彭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最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垂死病鳖的肝脏分离到96-12-Ⅳ菌株,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鳖,感染率100%,由感染发病鳖的肝脏到96-12-Ⅳ‘菌株,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与96-12-Ⅳ菌株的测定结果一致,鉴定为脑炎败血性黄杆菌。该菌通过血道传播,侵袭全身各脏器,使各脏器组织发生变质性病变,淤血,出血,呈败血症。选择14种药物以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证实其中4种药物抑菌作用较强,用它们配制了鳖必康Ⅲ号,临床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温和气高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