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塘养一龄与二龄暗纹东方鲀鱼体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 (Fuguobscurus)的一龄鱼 (体重 40~ 80g)、二龄鱼 (体重 2 0 0~ 30 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 ,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 ;在必需氨基酸中 ,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 ,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 ,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 ,在非必需氨基酸中 ,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 ,分别占非必需氨基酸的 2 6 .5 4%和 2 6 .6 9% ;在脂肪酸的组成上 ,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 ,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 12 .2 3 % ,而饱和脂肪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 ,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 4.43 % ;在测定的 14种矿物元素中 ,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 ,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相似文献   

2.
养殖暗纹东方Tun鱼体的生化组成及营养需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池塘养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一龄鱼(体重40-80g)、二龄鱼(体重200-30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在必需氨基酸中,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在非必需氨基酸中,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分别占非常必需氨基酸的26.54%和26.69%;在脂肪酸的组成上,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12.23%,而饱和脂胶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4.43%;在测定的14种矿物元素中,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相似文献   

3.
塘养一龄与二龄暗纹东方Tun鱼体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美芳  吴光红 《水产学报》2000,24(5):432-437
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Tun(Fugu obscurus)的一龄鱼(体重40~80g)、二龄鱼(体重200~30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在必需氨基酸中,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在非必需氨基酸中,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分别占非必要氨基酸的26.54%和26.69%;在脂肪酸的组成上,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12.23,而饱和脂肪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4.43%;在测定的14种矿物元素中,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浙江省新昌县的野生(平均质量15.3g)和养殖(平均质量14.9g)光唇鱼肌肉营养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和评价。野生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62%,脂肪2.66%,水分80.73%,灰分0.92%;养殖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51%,脂肪2.51%,水分80.65%,灰分0.94%;野生光唇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较养殖光唇鱼略高。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风味氨基酸4种。野生组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也高于养殖组。与养殖光唇鱼相比,野生光唇鱼肌肉中苏氨酸、亮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以氨基酸评分为标准,光唇鱼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以化学评分为标准,说明光唇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且含量丰富,是一种较为平衡的优质蛋白质。共检出22种脂肪酸,光唇鱼肌肉中所含饱和脂肪酸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共有14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中C 16:0含量最大;而不饱和脂肪酸中C 16:1和C 18:2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C 20:5)含量为10.20%;二十碳六烯酸(C 22:6)含量为9.18%,在淡水鱼中是较高的,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鲟肌肉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工厂化养殖的1龄和2龄俄罗斯鲟的肌肉营养成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龄鱼的水分含量为80.84%,蛋白质含量为16.10%,脂肪含量为2.14%,灰分含量为0.92%;2龄鱼的水分含量为79.96%,蛋白质含量为15.00%,脂肪含量为4.08%,灰分含量为1.26%;1龄俄罗斯鲟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于2龄,脂肪含量低于2龄,且差异均显著;1龄和2龄俄罗斯鲟肌肉蛋白质中都含有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60%、14.46%,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30%、5.95%,4种呈味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0%、6.26%;1龄和2龄俄罗斯鲟肌肉中都包含有9类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及各类脂肪酸含量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
黄芪、熟地和山楂等中草药对黄颡鱼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温20.0-30.0℃下,鱼粉和豆饼为蛋白源的含粗蛋白42.0%的饲料中分别加入黄芪、党参等(F1);熟地、当归等(F2);山楂、麦芽等(乃)中草药,在60 cm×60 cm×120cm的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15.5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对照(F0)组不添加任何中草药,研究了中草药对1冬龄黄颡鱼生长与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中草药饲料的鱼特殊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8.33%、8.33%和79.17%(P<0.01).F1和F2组鱼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77.61%、47.52%和94.51%,67.07%(p<0.01),而淀粉酶的活性则降低,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增高.F1、F2和F3组实验黄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F0组高7.67%、6.60%和6.23%,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10.30%、7.52%和8.65%,蛋氨酸的增加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配制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6、2:4、4:2和6:0的4种等氮、等能和等脂的饲料(P0R6、P2R4、P4R2和P6R0),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为(20.84±0.05)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51 d,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通过评定2种油脂的不同配比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得出大黄鱼幼鱼饲料中大豆磷脂油与菜籽油的适宜配比。结果显示,各组实验鱼的存活率均高于91%,且无显著差异(P0.05)。P2R4组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P2R4组实验鱼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P0R6和P6R0组(P0.05)。P0R6和P2R4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P4R2和P6R0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受实验鱼所摄食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6R0饲料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幼鱼饲料中浓缩大豆磷脂油与精制菜籽油的适宜配比为2:4。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冬季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肌肉营养成分的空间差异,分析并比较了2016年12月采集的大别山区三个样地的绿太阳鱼肌肉营养成分。利用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非参数多变量排序(NMS)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结果显示:大别山区栖息环境(水库、溪流)对绿太阳鱼肌肉营养成分影响较大;随后t-test的结果显示同一样地溪流环境中的绿太阳鱼丰满度K,肌肉氨基酸组成中的脯氨酸Pro、甘氨酸Gly、蛋氨酸Met、组氨酸His、精氨酸Arg、总脂肪,以及脂肪酸酸组成中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油酸(C_(18∶1))均高于水库中绿太阳鱼的含量;同时水库环境中绿太阳鱼肌肉中的花生一烯酸(C_(20∶1))、二十二碳二烯酸(C_(22∶2))、二十二碳六烯酸(C_(22∶6))、十七碳一烯酸(C_(22∶6))、花生二烯酸(C_(20∶2))、花生三烯酸(C_(20∶3))、花生四烯酸(C_(20∶4))、二十二碳四烯酸(C_(22∶4))、二十二碳五烯酸(C_(22∶5))等不饱和脂肪酸高于下游溪流绿太阳鱼肌肉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 17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45 .2 5 %~ 49.39% ,极性氨基酸占 42 .82 %~ 45 .16 % ,非极性氨基酸占 39.2 4%~ 41.5 9% ,鲜味氨基酸占 42 .5 6 %~ 46 .0 2 %。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刘永坚 《水产学报》2002,26(3):242-246
采用 3× 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实用饲料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重为 2 .73g的试验鱼放养在 2 7个 2 .5m× 1.5m× 1.3m的网箱中 ,每箱放养 6 0尾。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 ,42 %和 46 % ,脂肪水平为 5 % ,8%和 12 %的试验饲料饲养鱼 8周。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高蛋白质组 (HP ,46 % )显著高于中蛋白组 (MP ,42 % )和低蛋白组 (LP ,38% ) (P <0 .0 5 )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随饲料DP/DE降低 ,脏体比和肝体比增加 ;随饲料可消化能增加 ,全鱼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 ,但对机体的蛋白含量、氨基酸构成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的影响。从本试验可初步认为红姑鱼幼鱼最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 46 % ,可消化蛋能比 (DP/DE)为 119mg·kcal-1。  相似文献   

11.
2005到2008四年期间用池塘进行了松浦镜鲤(SP)与德国镜鲤选育系F4(DJ)1、2龄鱼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及抗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SP1、2龄鱼在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及抗寒能力方面均要优于同龄的DJ。生长性能方面,SP1龄鱼瞬时体重增长率(4.56%)、相对体重增长率(111.14%)和体重净增重(213.53g)分别比DJ快630%、31.9%、34.7%;2龄鱼瞬时体重增长率(1.62%)、相对体重增长率(6.38%)和体重净增重(1285.24g)分别比DJ提高了2.86%、8А3%、45.23%。抗病力方面,1龄鱼的饲养成活率SP(96.95%)比DJ提高了13.66%;2龄鱼SP(96.44%)比DJ提高了6A8%。越冬抗寒方面,1龄鱼的越冬成活率SP(95.85%)比DJ提高了8.86%;2龄鱼SP(98.84%)比DJ提高了3.36%。  相似文献   

12.
对 13尾丁鱼岁的含肉率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将其与国内外部分淡水经济鱼类相比较 ,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丁鱼岁的平均含肉率为 72 4 % ,明显高于同科的鲤鱼和鲫鱼 ,且差异明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 18 85 % ,粗脂肪 1 73% ;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 18 0 3% ,其中 9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9 2 4 % ,占氨基酸总含量的 5 1 2 5 % ;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四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 6 97% ,低于异育银鲫而高于鳜鱼、黄颡鱼、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4~ 5月对乌苏里江下游海青江段黑斑狗鱼采捕 2 48尾标本挂网渔获物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挂网捕捞群体体长由 3 5~ 85cm组成 ,平均为 5 3cm ;体重由 2 3 0~ 5 2 5 0 g组成 ,平均为 1 95 7g ;年龄由 1~ 5龄组成 ,平均为 2 .2龄 ;绝对生殖力由 92 82~ 1 1 5 5 0粒组成 ,平均为 1 0 41 6粒 ,相对生殖力由 1 5 .3 5~ 2 9.5 9粒 /g组成 ,平均为 2 2 .99粒 /g ;成熟系数 ( 4~ 5月 )雌群由 0 .3 7%~ 2 2 .5 2 %组成 ,平均为 1 8.5 8% ;雄群由 0 .69%~ 2 .1 7%组成 ,平均为 1 .49% ;肥满度系数 4~ 5月雌群由 0 .41 3 0 %~ 2 .0 0…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二倍体与三倍体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炜 《水产学报》2002,26(2):139-142
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对虾夷扇贝二倍体与三倍体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①两者闭壳肌和外套膜的脂肪酸组成相似 ,特征为多烯酸 (PUFA) >饱和脂肪酸 (SFA) >单烯酸 (MUFA) ,PUFA以n 3系列为主 ,主要脂肪酸为 2 2∶6n 3(2 3.9%~ 2 8.9% )、2 0∶5n 3(17.6 %~ 2 0 .6 % )、16∶0 (11.0 %~ 19.4 % )、18∶0 (7.3%~8.1% )、2 0∶4n 6 (2 .8%~ 5 .5 % ) ;②生殖腺的脂肪酸种类相似 ,但两者多数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三倍体的SFA和MUFA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P <0 .0 1) ,而PUF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添加“XP”对建鲤促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加“XP”分别为 0 (对照组 ) ,0 .3% ,0 .5 %的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约 76 g的一龄建鲤 4 2天。结果表明 :0 .3%组的特定生长率 (SGR)比对照组提高了 4 .88% (P >0 .0 5 ) ,饲料系数降低了 6 .6 3% (P >0 .0 5 ) ;0 .5 %组的SGR比对照组提高了 2 6 .83% (P <0 .0 5 ) ,饲料系数降低了 2 2 .5 4 % (P <0 .0 5 ) ;0 .5 %组的SGR比 0 .3%组提高了 2 0 .93(P >0 .0 5 ) ,饲料系数降低了 17.0 4 % (P =0 .0 5 6 )。试验表明 ,饲料中添加 0 .5 %的“XP”对鲤鱼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革+丽"靬金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甘肃产革丽金鳟 (永昌金鳟 1号 )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革丽金鳟含肉率为75 6 2 % ,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 2 0 5 8%和 2 5 7% ,18种氨基酸总量为 18 37% ,其中 8种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 8 6 0 %和 6 90 % ,必需氨基酸指数为 6 9 5 8。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 5 6 3% ,低于鸡蛋蛋白质模式 ,明显高于WHO/FAO模式 ,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WHO/FAO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受精卵和鱼体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和仔鱼发育阶段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颡鱼从鱼卵受精开始至仔鱼孵化后未投饵的7 d内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受精卵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各种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仔鱼孵化后,鱼体总脂肪含量急剧下降,总脂含量从0日龄的4.57%降低到7日龄的0.75%.仔鱼在饥饿期间鱼体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尤其是C18:1.仔鱼在饥饿期间,脂肪酸按n-9>n-6>n-3顺序被先后利用,黄颡鱼仔鱼发育阶段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而C20:4n6(AA)和C22:6n3(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对丁鱥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索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鱥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著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著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著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煎烤鱿鱼在制作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甲醛的生成。实验采用2 g/L的壳聚糖溶液(普通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浸泡处理新鲜巨型枪乌贼(秘鲁鱿鱼)5 min,再进行高温煎烤。甲醛检测的结果显示,煎烤后对照组(纯水浸泡)、壳聚糖组、羧甲基壳聚糖组鱿鱼中的甲醛含量分别为45.56、4.79、8.30 mg/kg,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煎烤前后鱿鱼中几种营养素的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组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十二酸、十五酸、十七酸、十八碳烯酸(n=9)、十八碳烯酸(n=6)、亚油酸(n=6)、二十碳烯酸(n=9)、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n=3)及元素Mg、P、Mn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营养素含量较对照组低。羧甲基壳聚糖组中天冬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十四碳烯酸、十五酸、十六碳烯酸(n=7)、十七酸、花生烯酸(n=9)、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及元素K、Mg、P、Zn、Mn、Se和维生素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营养素含量较对照组低。另外,EPA及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壳聚糖组的含量高于羧甲基壳聚糖组。研究表明,2种壳聚糖均能有效抑制鱿鱼在煎烤过程中甲醛的生成,普通壳聚糖效果更显著,并且能较好地保持鱿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长江朱杨江段几种鱼类体内重金属铅、镉和铬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10月和2011年4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8种鱼样本,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鱼(Cyprinus carpio)、鲇(Silus asotu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鲫鱼(Cyprinus auratus)等6种鱼的3龄样本4~8尾,铜鱼1~4龄样本32尾,圆口铜鱼1~3龄样本38尾。对各样本体内铅(Pb)、镉(Cd)、铬(Cr)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鱼体样本体内均检测到存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其中3龄组鱼体内Pb的平均含量为(1.885~2.731)μg/g,Cd的平均含量为(0.107~0.236)μg/g,Cr的平均含量为(0.514~0.918)μg/g。8种鱼类体内所含Pb和Cd均超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而Cr含量均未超标。对铜鱼和圆口铜鱼不同年龄组间的Pb、Cd和Cr含量进行了比较。Pb在铜鱼3龄组体内的含量与2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龄组(P<0.05);2龄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b在圆口铜鱼3龄组的含量显著高于2龄和1龄组(P<0.05),但2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和Cr在两种鱼各自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d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仅在圆口铜鱼中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在这两种鱼中Cr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长江朱杨江段该8种鱼体均受到重金属Pb和Cd污染;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生物积累作用,Cd仅在圆口铜鱼中表现出了与年龄相关的生物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