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NIPPV组,每组29例。两组均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NIPPV组加用NIPP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24 h的pH值、PaO2、P aCO2值及治疗失败率、病死率、气管插管率。结果 NIPPV组治疗后2 h,PaO2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pH值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2 h的pH值、PaO2、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24 h,患者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但幅度不及NIPPV组。NIPPV组的治疗失败率及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早期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较快地改善动脉血气,减少气管插管率、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108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撤除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A、B、C组,A、B组分别在呼吸功能评分为3~4分和5~6分时撤除呼吸机,C组主要根据医师的经验判断,比较3组机械通气总时间、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重新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A、B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或0.05),B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3组间总撤机成功率和重新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是呼吸衰竭患者撤除呼吸机的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AE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动脉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OI、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1周后OI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aCO_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观察组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2组ALB、PAB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PAB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过程中给予AECOPD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及肺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临床疗效,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月23日收治的20例接受HFNC治疗的重型NC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经HFNC治疗后, 7例(35%)患者症状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用P/F表示)改善,继续HFNC治疗; 13例患者(65%)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或恶化,改为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NC治疗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HFNC治疗成功组(分别为63.30岁和57.76岁).对HFNC治疗进行失败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初始呼吸频率、 CD4+绝对值、P/F、治疗前ROX指数(rate-oxygenation index)、 12 h ROX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成功者基线SaO_2、治疗后2 h ROX指数和治疗后12 h ROX指数显著升高(p0.05).对单因素分子中p0.05的因素及基线P/F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基线SaO_2、基线P/F和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的ROX指数均不是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们的值越低,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就越大.基线P/F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 HFNC治疗失败的风险高于P/F≥200 mmHg者. HFNC可用于治疗基线P/F≥200 mmHg的重型NCP患者,而基线P/F200 mmHg或年龄≥50岁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p H值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肥胖症剖宫产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肥胖症剖宫产全身麻醉患者62例(BMI≥30),随机分为两组,A组通过常规鼻导管给氧,B组主要是无创正压通气给氧,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不良反应。结果:通过观察对比,PaCO2、PaO2在拔管后2、4h,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MAP、RR在拔管后与术前以及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增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拔管后2、4h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程度高。结论:对肥胖症剖宫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确切,并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在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基础上的一种无创通气模式,通过提供正压保证气道的开放,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疾病的重要手段。NIPPV对严重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拔管后的呼吸支持均有疗效,较NCPAP更具优势。综述NIPPV在新生儿呼吸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口腔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并需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强化口腔护理措施,对照经患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案。分别于插管前(T_0)、插管后2 (T_1)、4 (T_2)、6 (T_3)及8h (T_4)取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并于3次护理前后30min取咽拭子培养并菌落计数。结果观察组T_1、T_2时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T_0、T_3、T_4时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次口腔护理后咽拭子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强化口腔护理,能提高患者口腔清洁度,降低口咽部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刨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静滴甲基强的松龙;B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C组采用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血BNP(B型利钠肽)、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后72 h,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3组患者的血BNP、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其中以C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结论无创通气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肠癌患者50例,根据麻醉深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Narcotrend麻醉深度为D_2亚级,而对照组患者麻醉深度D_0亚级;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后5min (T_1)、开腹时(T_2)、关腹时(T_3)、气管拔管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_PO_2变化,并检测术后72h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2组患者T_1和T_2时MAP、HR显著低于T_0时(P0.05),T_3时MAP和HR与T_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_4时MAP、HR显著高于T_0时(P0.05),S_PO_2在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各时点的MAP、HR、S_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组患者术后72h的NE、FIB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NE、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2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D_2亚级麻醉深度可降低老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是安全适宜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喉罩保留自主呼吸与传统气管插管对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术中选用通气方式不同分为喉罩组47例及插管组43例。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T0)、置管时(T1)、置管后5 min(T2)、术中(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及停药至呼唤睁眼、停药至拔管、麻醉后监测时间。结果 2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停药至呼唤睁眼、停药至拔管及麻醉后监测时间均短于插管组(P<0.05)。结论 全麻下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方式进行气道管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能获得更短的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焦虑得分和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音乐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得分及撤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经音乐干预后的焦虑状态得分为(35.45±8.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2±9.38)分(t=5.136,P<0.01)。干预组的撤机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χ2=7.162,P<0.01)。结论对机械通气清醒的患者进行音乐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的撤机效果及调节参数的次数.方法 对66例存在自主呼吸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ASV模式(35例),另一组使用SIMV模式(31例),比较两种通气模式的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及调节参数的次数.结果 ASV组撤机成功率为85.7%,撤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3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静滴呼吸兴奋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的老年全麻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5例,分别于插管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0.6、1μg·kg~(-1) 10 min,再以0.4μg·kg~(-1)·h~(-1)泵注至插管结束,同时持续输注瑞芬太尼4μg·mL~(-1),之后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清醒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5 min(T1)、插管前(T2)、气管导管置入时(T3)、气管导管插入后1 min(T4)患者心率(H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T1和T2时刻患者呼吸频率(RR)。比较3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及插管耐受性评分,比较3组患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T1时刻3组患者的HP、MAP、SpO_2、RR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3组患者的HP、MAP、SpO_2、RR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T3、T4时刻上述指标均有所升高,且A组指标升高程度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2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T3时刻的咳嗽评分及插管耐受性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1)的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联合泵注可较好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可优先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创通气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1h和2h后两组动脉血中pH、PaO2、PaCO2的变化以及治疗2h后两组肺功能中PEF、FEV1.0/FVC的改变。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PaO2/FiO2升高、PaCO2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无创通气组的PEF、FEV1.0/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肺泡的氧合功能以及肺的顺应性,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