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红芽佛手、自选9803、安73等3个紫芽茶树品种(系)的1芽3叶茶梢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的富集特性,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对花色苷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树品种(系)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自选9803安73红芽佛手,不同部位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第1第2芽头第3,同时3个茶树品种(系)随春末、夏初、夏中、夏末、秋初、秋中的季节变化对花色苷的富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选9803叶片在夏末花色苷含量达到最高值(14.24 mg/g),安73在夏末达到最大值(12.63 mg/g),红芽佛手则在夏初达到最高值(7.33 mg/g)。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低氟含量的筛选和选育。目前,共初选出每千克1芽5叶茶叶中氟含量低于300毫克的茶树品种(品系)35个。根据低氟茶树品种现有栽培面积、分布以及对青砖茶、茯砖茶和康砖茶的适制性研究,从中提出5个重点示范推广的低氟高品质黑茶品种,分别为中茶108(159.1毫克,夏茶1芽5叶氟含量,下同)、中茶302(106.6毫克)、湘波绿2号(134毫克)、茗丰(127.3毫克)、槠叶齐(129.4毫克)。其中茯砖茶地区(湖南)主要推广湘波绿2号、茗丰、槠叶齐;青砖茶地区和康砖茶地区主要推广中茶108、中茶302。  相似文献   

4.
同一生境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含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茶树品种嫩叶的F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13个茶树品种体内的F含量分布次序为老叶(2142.26~5090.83 mg/kg)>嫩叶(64.44~193.10 mg/kg)>侧根(29.77~145.56 mg/kg);老叶、嫩叶的F转移系数分别为24.00~96.83、0.86~3.53,品种间差异显著;嫩叶对F的吸收累积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无直线相关性。13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F品种类型包含湄潭苔茶、贵茶育8号和黔湄701 3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含量、色差值L*、a*、b*的影响。结果表明TF、TR、TB含量与L*、a*、b*之间呈显著相关;不同采摘标准下色素含量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色差值a*、b*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L*为一芽三叶一芽二叶,且其差值随品种而异,采摘标准不当可掩盖品种的品质潜力;基于鲜叶中茶多酚量(GTP)、茶多酚消耗量/鲜叶中茶多酚量(CTP/GTP)、色素生成量/茶多酚消耗量(GP/CTP)三个指标,六个茶树品种可被分为四组,分别为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凤庆3号;低GTP高CTP/GTP低GP/CTP品种,如梅占;GTP、CTP/GTP、GP/CTP同时高(或低)品种,如云抗10号、凤庆9号、清水3号;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群体种。其中群体种GP/CTP最高而CTP/GTP极低,且成品茶茶汤具有高a*、b*值、低L*值,表现出极佳的红茶适制性。通过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与采摘标准可保证成品红茶的优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茶树富集氟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体内氟的富集转运特性及其归类划分。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器官氟含量表现为老叶(243.59 mg·kg~(-1))嫩叶(101.60 mg·kg~(-1))根(7.53 mg·kg~(-1))、茎(7.87 mg·kg~(-1))的规律,老叶和嫩叶氟含量分别在124.10~464.69 mg·kg~(-1)和39.77~256.21 mg·kg~(-1)之间,品种间氟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树老叶和嫩叶氟含量、氟的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在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3.89%)中的载荷系数大于0.9,可据此将不同茶树品种聚氟特征分为4类:乌牛早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106.1)和转移系数(39.4),老叶(464.69 mg·kg~(-1))和嫩叶(256.21 mg·kg~(-1))氟含量较高,为高富集高转移型;凫早2号具有较低的富集系数(34.2)和转移系数(6.7),老叶(124.10 mg·kg~(-1))和嫩叶(39.77 mg·kg~(-1))氟含量较低,为低富集低转移型;龙井43和平阳早的富集系数(55.8~71.7)中等,转移系数(4.9~5.8)较低,老叶(264.10~274.21 mg·kg~(-1))和嫩叶(83.04~117.05 mg·kg~(-1))氟含量中等,为中等富集低转移型;浙农113等茶树品种具有中等富集系数(48.9~65.4)和转移系数(7.9~12.7),老叶(203.69~238.98 mg·kg~(-1))和嫩叶(75.72~100.17 mg·kg~(-1))氟含量也中等,为中等富集中等转移型。  相似文献   

7.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茶树对氟吸收、富集规律及其解毒机理。【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方法研究平阳特早、乌牛早和凫早2号氟富集的特性及根和叶片中氟的亚细胞分布,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3个品种茶树根、茎和叶氟含量均随着培养介质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10 mg•L-1氟处理下,地上部分氟含量大于根部氟含量(转运系数>1),且茶树吸收的氟中56%贮存在地上部分。除对照组外,大部分氟积累在叶片和根系的细胞壁(76.84%—91.58%)和可溶性部分(53.24%—80.35%),氟的添加均增加了氟在3个品种茶树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减少了其在细胞器中的富集。加氟处理下,平阳特早和乌牛早叶片亚细胞组分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凫早2号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低氟(0—5 mg•L-1)氟处理下,茶树根系亚细胞氟含量变化趋势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性部分;高氟(10—50 mg•L-1)氟处理下,则为细胞壁>可溶性部分≥细胞器。【结论】转运系数、地上部分氟的贮存率和氟在亚细胞组分的分布表明,茶树具有较强的向上运输氟的能力;氟在茶树根和叶中的亚细胞分布与茶树的品种和溶液氟处理的浓度有关,叶片中总氟含量与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及其各亚细胞组分氟含量之间的关系与品种有关,根系表现与品种无关;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是茶树高氟处理下氟主要的存储部位,说明细胞壁沉淀和细胞内的区隔化作用可能是茶树能够解除氟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陕西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雪  肖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09-113
通过对陕西茶区典型茶园茶叶样品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不同地区茶园茶叶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老叶、新叶氟含量分别为523.79~978.46 mg/kg、31.15~78.60 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的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正相关,新叶氟与土壤水溶性氟负相关;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灌溉水与茶树氟含量的关系。[方法]对四川南路边茶原料主产区的茶树和灌溉水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茶树1芽4叶新梢与当年生老叶氟含量范围分别为48.83~170.13 mg/kg和555.78~1 015.50 mg/kg,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达4~15倍;灌溉水氟含量范围在0.08~0.40 mg/L,与茶树当年生老叶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茶树1芽4叶新梢氟含量关系不明显。[结论]为茶园灌溉水氟限量指标的制定及四川边茶降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树叶片内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随着新梢叶片的逐渐成熟而增加,当叶龄在33~48天,叶片完全成熟时,蛋白水平达最高值并持续稳定,以后随叶龄的进一步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叶位试验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以芽下第4~6叶位叶中的蛋白水平为稳定最高;在年生育过程中,不同品种春梢叶在春、夏、秋三季中的蛋白水平均以夏季最低,但福鼎大白茶表现为春>秋,而龙井43与龙井长叶表现为秋>春;不同品种春、夏、秋三季新梢叶中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差异,福鼎大白茶与政和大白茶表现为春>秋>夏的规律,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水古四品种则以秋季最高,春、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乔沙  伊晓云  阮建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34-11538
[目的]评价茶园土壤氟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利用我国典型茶区21个土壤样品进行茶苗盆栽试验,探讨表征茶叶氟吸收的主要形态。[结果]不同土壤上生长的茶苗茶叶氟含量的差异叶较茎、主根和吸收根大。荼苗叶片氟含量和氟积累量随着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浸提态氟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全氟含量对茶苗各部分氟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鲒论]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可浸提态氟是表征土壤氟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嫩梢(正常芽和对夹叶)及不同器官(嫩梗、嫩叶)内6种元素(钙、镁、铁、锰、锌、铜)的含量及年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叶片含钙量变化趋势是,3个品种的春叶及东湖早的夏叶均与叶龄呈负相关。政和大白茶、毛蟹的夏叶和3个品种的秋叶含量则与叶龄呈正相关。各品种叶片含镁量与叶龄呈2次曲线相关,而铁、锰、锌、铜元素的含量均与叶龄呈正相关。正常芽叶钙.镁.铁、锌,铜含量高于对夹叶,而含锰量则相反,对夹叶高于正常芽叶。嫩梗钙、镁含量高于嫩叶,而铁、锰、锌、铜的含量则有随季节不同交替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桑树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基于开发桑树药食功能的目的,选取安康9个栽培桑树品种,检测桑叶中硒、类黄酮、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树的桑芽叶硒含量比桑片叶含量低,桑树芽(片)叶硒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树芽(片)叶富硒能力强;桑树芽叶类黄酮含量与片叶类黄酮含量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桑叶类黄酮含量比茶叶低;桑树的桑芽叶1-DNJ含量比桑片叶高,桑树芽(片)叶1-DNJ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叶的1-DNJ含量比茶叶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红茶加工工艺,对金银花叶试制红茶加工工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感官审评方面,制得的金银花叶红茶产品,甜香持久,滋味甜醇,综合得分较高,为87.15,整体效果较好,说明金银花叶适合红茶类产品开发。通过内含成分检测分析,借鉴红茶工艺制的金银花叶红茶,水浸出物、多糖、黄铜等成分含量略低于花中含量,绿原酸略高于花蕾中含量;金银花叶红茶所含内含成分与花蕾中所含内含成分的种类相同,虽含量略有差异,但同样能说明其药用价值较大。由此可见,基于金银花叶潜在的药用价值,对其进行的开发应用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8.
香蕉叶缘干枯与叶片含氟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4个地点不同叶位的香蕉叶片和不同枯黄程度的香蕉叶片不同部位的含氟量进行测定,以探讨香蕉叶片含氟量与香蕉叶缘干枯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区叶片的含量量显著高于相对清洁区。相对清洁区第1片叶含氟量与其它叶位的叶片含理无显著差异,污染区第1片叶与第7、第8片叶的含氟量存在显著差异。正常叶片各部位的含氟量地显著差异,叶缘枯黄的叶片各部位的含氟量存在显著差异,并有由叶中脉向边缘增大的趋势。香蕉不同干枯程度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