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棉铃虫蛹在滞育中脂肪、糖原等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通过乙醚提取法、蒽酮法、Folin-phenal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测定了棉铃虫滞育越冬蛹在滞育期中脂肪、糖原、蛋白质、RNA和DNA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蛹在进入滞育后至解除滞育的过程中,其含水量、蛋白质、RNA和DNA的含量都逐渐有所增加;脂肪和糖原的含量明显减少,二者是滞育期间的主要代谢化合物。研究为分析棉蛉虫蛹的耐寒性和越冬死亡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ACC处理保持系会降低花粉的可育度,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活性下降;并使O^-2的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CAT和SOD活性下降,POD活性上升。用AVG处理不育系,可使其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提高,使其幼穗蛋白质、DNA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活性下降,并使O^-2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下降,使CAT、SOD和POD活性上升;ACC可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ACC处理保持系会降低花粉的可育度, 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 和RNA 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 并使O·2 的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 CAT 和SOD活性下降, POD 活性上升。用AVG 处理不育系, 可使其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提高, 使其幼穗蛋白质、DNA 和RNA 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并使O·2 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下降,使CAT、SOD和POD活性上升; ACC可降低AVG 的这些效应。提示乙烯可能通过调节大分子和活性氧代谢而影响花粉育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21d后单粒RNA含量下降,24d后DNA含量下降,15d后开始累积豌豆球蛋白,18d后累积豆球蛋白,21d后累积伴豌豆球蛋白,27d后种子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量都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湖北海棠成年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叶片内多胺,DNA和RN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实生树从童区向成年区的转为,叶片内源多胺总量,腐胺,精胺和尸胺含量下降,至成年区除尸胺外,其余变化趋于平稳;叶片中DN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叶片着生位置的上升而增加,RNA含量和RNA/DNA值初始逐渐上升,至实生树2m高度位置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成年区叶片DNA含量和RNA含量均  相似文献   

6.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21d后单粒RNA含量下降,24d后DNA含量下降,15d后开始累积豌豆球蛋白,18d后累积豆球蛋白,21d后累积伴豌豆球蛋白,27d后种子中各种蛋白质组分累积量都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非洲紫罗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非洲紫罗兰叶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发育进程,测定了各发育时期核酸、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叶片接种后1~12d为脱分化期,13~16d为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期,17~31d为原胚形成期,32~48d为胚状体发育期.脱分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再分化过程,淀粉含量高于再分化过程.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RNA和酸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胚形成和胚状体发育过程中,DNA含量上升,淀粉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5℃层积下的伊贝母鳞茎,进行了核酸含量及更新芽超显微结构变化的研究,发现了伊贝母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变化。两次RNA的积累时期,恰与电镜制片观察到的核糖体增加的时期相一致,还观察到了细胞中液胞,前质体的一些变化规律,并发现其与一些植物由营养生长锥向生殖生长锥转化时期所发生的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9.
用地塞米松和肝素IC60及IC50低一个剂量,对HL-60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对D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作用大于RNA,联合应抑制作用均显著增强,提示两药抑制HL-60细胞增殖、分裂和生长可能与它们抑制DNA和蛋白质成有关,亦与抑制RNA合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DNA和RNA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核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豌豆开花后单粒DNA,RNA含量,单粒鲜重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开花后第21天,RNA含量达最高峰,拖尾现象消失而趋于单一带区,DNA的迁移率也降到最低,从而确定,豌豆开花后第21天是基因转录活动降低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芍药休眠芽发育进程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花芽的发育与内源激素关系密切。以芍药品种大富贵休眠期花芽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内源激素GA3,IAA,ZT,ABA在芍药休眠芽发育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在北京地区11月20日开始增加,12月10日达到最大;GA3含量12月10日开始明显上升,12月30日开始下降;ZT与GA3含量变化基本一致;IAA在休眠过程中含量很低且变化不大;GA3/ABA和ZT/ABA的比值随休眠的加深而减小,随休眠的解除而增大。研究证明GA3和ZT是解除休眠的促进物,这一结果对于施用外源激素打破芍药休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3种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生育期中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棉株现蕾前后,是开始旺盛生理代谢的起点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花芽分化前后,单株核酸、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以核酸含量变化,尤其是 RNA 含量变化作为棉株花芽分化的生理指标,较用蛋白质含量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4.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的关系,以休眠期欧李1年生基生枝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韧皮部、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休眠阶段欧李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淀粉,二者比值最高可达4.7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自然休眠期芽中检查不到果糖含量,但在被迫休眠期和芽萌动期迅速增加,至芽萌动期质量分数达2.05%;休眠期韧皮部和芽中酶活性变化与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其他酶的活性,在自然休眠期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迅速降低至自然休眠解除时达最低值,降低幅度分别为芽94.18%、韧皮部84.78%;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活性。综上,欧李休眠期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以可溶性糖为主;蔗糖含量变化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自然休眠解除关系明显;果糖含量变化与芽的被迫休眠和芽的萌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一年生春捷毛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带叶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集中预冷过程中,带叶休眠解除自然休眠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脱叶,并且带叶休眠对芽休眠的调控效应花芽优于叶芽.带叶休眠与人工脱叶相比,带叶休眠可显著提高花芽贮藏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尤其是贮藏淀粉含量,并且使花期提前且缩短,开花整齐度提高,单花花期延长,雌蕊长度和子房直径增大,座果率提高,平均单果重增加,果实成熟期提前,有效的避免了先芽后花现象.  相似文献   

16.
石灰氮和水杨酸对油桃金山早红花芽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早红油桃为试材,在花芽自然休眠进程的不同阶段施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和水杨酸后置于温室中进行萌芽培养,并对芽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施用水杨酸对油桃破眠无效,后期休眠10%水杨酸对促进油桃破眠有一定效果,萌芽较对照提前8 d,最终萌芽率达100%;在整个休眠期石灰氮处理对破眠无效.②在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花芽H2O2含量、抗氧化酶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在休眠后期,芽体的H2O2含量很低,但石灰氮处理的有所升高,而水杨酸处理的则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较低水平上有所升高后再继续下降,但水杨酸处理的活性比石灰氮处理的上升幅度小;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水平上升高,幅度大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下降,但10%水杨酸处理的在培养后期有所回升;石灰氮处理的呼吸速率变化幅度很小,但10%水杨酸处理的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休眠期曙光油桃芽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渗透性在落叶果树休眠中的作用,为休眠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曙光油桃的花芽和叶芽为材料,研究油桃芽体休眠期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2月31日曙光油桃花芽、叶芽的萌芽率分别是54.52%、55.23%,表明其自然休眠已经解除。休眠期油桃芽体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1月6日之前,花芽和叶芽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6日以后,随着外界低温的来临,芽体进入休眠状态,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迅速升高趋势,并都稳定在较高水平。[结论]诱导芽体休眠时,芽体膜透性变化与其休眠关系密切,芽体休眠后,膜透性大而稳,说明芽体对低温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N1,K1,N1K1,N1K2,N2K2,和N2K2六个处理,研究芥兰菜薹形成过程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芥兰花芽分化前,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基酸不断积累,可溶性糖/蛋白质(SS/TP)比逐渐提高。当碳氮化合物积累至小高峰,SS/TP比达一定值时,花芽便分化。K1处理的碳化合物含量最高,而氮化合物含量最低SS/TP比高,花芽分化最迟,其他处理的花芽分化期差异不大。在菜薹形成过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迅速增加,同时茎叶糖和游离氨基酸逐渐积累,但蛋白质含量下降,至现蕾前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茎叶糖含量开始下降,茎叶蛋白质含量他处理,其菜薹发育最差。在花芽分化过程,茎端DNA含量变化不大,RN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逐渐增加,达一小高峰后便花芽分化,菜薹形成期间,茎端DNA含量缓慢增加,而RNA含量迅速增加,各处理的变化趋势无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石灰氮对巨峰葡萄(Kyoho grapevine)进行催芽试验,对休眠解除过程中芽体内源激素和有机物质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ABA含量降低,IAA含量升高,冬芽逐渐解除休眠而最终萌发;在药剂处理后淀粉酶活性加强,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的速度加快,蛋白质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最后诱导大部分的芽都能萌发。该试验进一步证明了GA3、ZR、IAA和ABA含量可能是引起巨峰葡萄休眠的关键原因,而ABA含量水平是引起巨峰葡萄冬芽休眠的最关键因素。ABA含量低有利于冬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番茄子房心室形成过程中相关体内代谢物质的作用,应用番茄多心室自交系(MLK1)和少心室自交系(FL1)进行正反交,研究亲本及正反交F1代(F1、RF1)花芽分化初期、花芽分化期、萼片花瓣形成期、心皮形成初期、子房心室完全形成期5个时期幼苗茎尖体内代谢物质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DNA、RN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子房心室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番茄两亲本在花芽分化5个时期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DNA舍量均是多心室亲本高于少心室亲本;RNA含量则是少心室亲本高于多心室亲本;正反交F1和RF1在幼苗花芽分化各时期茎尖果糖、葡萄糖、可溶性蛋白、DNA、RNA含量均介于多心室和少心室亲本之间;这些结果与心室数的变化相一致.进一步分析番茄花芽分化5个时期幼苗茎尖相关代谢物质含量与子房心室数的相关关系表明.番茄子房心室数与萼片花瓣形成期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果糖、D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预示着番茄子房·心室形成可能是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DNA、RNA等体内代谢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预示着萼片花瓣形成期可能是番茄子房心室形成的相关体内代谢物质调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