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辽宁北部7个市县的7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孢子的生长速率生物学指标及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水平进行测试,筛选对玉米螟高致病性的白僵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数据,筛选出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的高致病性菌株1株,即TL3菌株。TL3菌株产孢量达到18.35×107个/cm2,14h的萌发率为93.29%,营养生长量为2.64mm/d。通过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的测定,死亡率达到了98.33%。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均显著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照(CK)菌株。  相似文献   

2.
测定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等4个浓度下对斜纹夜蛾2龄、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斜纹夜蛾2龄、3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2龄幼虫的最高死亡率达87.46%,致死中时间为4.49 d;3龄幼虫的死亡率达80.56%,致死中时间为5.52 d。随着施药时间增加,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2.047×105个/mL,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2.192×105个/mL。说明该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作为水稻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二化螟杀虫效果,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Bt对二化螟致病力及与助剂协同作用。结果表明,8株Bt菌株对二化螟致病力不同,菌株Bt64致病力最高,对1~4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81×105、2.09×105、2.89×106、3.73×107芽孢·mL-1,对1~2龄幼虫杀虫活性显著高于3~4龄。室外条件下,菌株Bt645×108芽孢·mL-1浓度对二化螟3龄初幼虫第7天防治效果达67.35%,显著高于对照商品Bt制剂防治效果;激健、八神、有机硅3种助剂与菌株Bt64混用对二化螟幼虫杀虫效果均高于菌株Bt64单用,协同增效作用表现为激健>八神>有机硅,助剂激健对菌株Bt64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室外条件下,提高菌株Bt64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达12%以上。研究结果对Bt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提高田间Bt防治二化螟杀虫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萍  胡强  王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37-3239
利用球孢白僵菌菌株Bb-2(Beauveria bassiana Bb-2)活体孢子和代谢产物对2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和桃蚜(Myzus persicae)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b-2在1.1×107、1.1×108、1.1×109个孢子/mL 3个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和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侵染力.在高浓度(1.1×109个孢子/mL)条件下,2龄小菜蛾幼虫的4d累计死亡率为75.0%,桃蚜的4d累计死亡率为92.5%.在低浓度(1.1×107个孢子/mL)条件下,2龄小菜蛾幼虫的4d累计死亡率为36.7%,桃蚜的4d累计死亡率为47.7%.菌株Bb-2发酵液对2龄小菜蛾幼虫和桃蚜均有一定的活性,且对桃蚜的活性明显高于对小菜蛾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在4种染毒方式下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1时,球孢白僵菌JYBb201和JYBb202菌株对茶卷叶蛾5龄幼虫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浸虫法85.00%和81.94%;涂抹法82.50%和76.94%;浸梢法47.50%和43.61%;喷雾法52.50%和48.61%。同时,2个菌株采用浸虫法处理茶卷叶蛾5龄幼虫僵虫率也最高,分别为67.50%和57.50%;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510d和3.808d。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来自山东、安徽、河南的3株莱氏野村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性状,并测定了它们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株莱氏野村菌的菌落形态类似,但产孢量差异显著,其中以来自安徽的菌株Nr19的产孢量最高,为1.64×108个/cm2;3株莱氏野村菌对斜纹夜蛾幼虫都有明显的致病效果,致死率和僵虫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其中以Nr19菌株的综合致病效果最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7.62%和84.09%,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4.044 1 d。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尾松毛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及大规模生产球孢白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2、B-14和B-19)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查比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的3种不同碳源或氮源代替蔗糖和硝酸钾,测定不同碳、氮源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B-2、B-14和B-19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在26℃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最高值,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36~3.77 mm/d、9.33×104~16.33×104个/mL和92.67%~99.67%;在不同碳氮源利用方面,最适生长、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6~4.35 mm/d、1.00×104~1.33×104个/mL,但孢子萌发率普遍不高;最适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率为4.40~4.81 mm/d;最适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液,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67×104~51.33×104个/mL、58.03%~100.00%.[结论]B-2菌株可优先选作球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菌种;在26℃下选择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液为碳氮源可提高菌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毒酶和消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9、12、15 d后,死亡率分别为38.89%、57.41%、85.19%,显著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等其他提取组分处理二化螟幼虫后的死亡率。进一步从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获得组分1(Fr1)和组分5(Fr5),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具有较高毒性,以0.05 g·mL~(-1)浓度混入人工饲料饲喂3 d后死亡率分别为85.00%和67.67%,说明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香根草中总蛋白、纤维素、总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9.45μg、1.61%、1.45%、4.00%,均显著低于水稻中相应营养物质含量,其中水稻中蛋氨酸含量是香根草中的7.0倍。而香根草中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中的含量,是水稻中的1.31倍。此外,二化螟取食水稻和香根草3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和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幼虫体内相应消化酶的活性;6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9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与取食水稻的3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性也有所降低,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香根草作为二化螟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抑制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P450酶的活性,使幼虫逐渐丧失解毒代谢能力,最终死亡;二是香根草相对水稻营养物质匮乏,二化螟幼虫取食香根草后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毒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浓度为4.0 ×104~4.0 ×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WEI(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致死中浓度为(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2株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NH512、Y512)菌株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温度、光照及紫外线诱导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H512菌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培养15 d时的平均菌落直径为48.15 mm;Y512菌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培养15 d时的平均菌落直径为64.20 mm;25℃条件下培养15 d,NH512菌株和Y512菌株累计产孢量均最大,分别为9.184×107个/cm~2和3.091×107个/cm~2。黑暗-光照12 h交替条件可以促进NH512菌株和Y512菌株菌丝生长,培养15 d时平均菌落直径均最大,分别为40.10、44.40 mm;无光照条件有利于NH512菌株产孢,而黑暗-光照12 h交替条件能促进Y512菌株产孢,培养15 d时NH512菌株、Y512菌株平均产孢量分别为9.184×107、9.038×107个/cm~2。紫外线诱导能促进NH512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Y512菌株的菌丝生长;紫外线诱导能抑制NH512菌株产孢,而紫外线诱导能大大促进Y512菌株产孢,平均累计产孢量增加到15.69×107个/cm~2。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