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温度、光照(包括紫外光)对白僵菌加拿大1号菌株菌落、产孢、孢子萌发等的影响.方法:将加1孢子接种到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的培养皿中观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孢密度及经紫外照射后孢子萌发率的变化.结果:培养14d后,全光照处理菌落直径最小,孢子密度最大;全黑暗处理菌落直径最大,孢子密度最小;前6d黑暗后8d光照处理的产孢量最大.28℃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14d时菌落直径最大,产孢最多;而19℃对菌丝生长最慢,14d时菌落直径最小,产孢最少,22℃条件为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温度,产孢密度最大.紫外光对孢子活力均有显著影响,随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照射2h后,孢子完全失活.结论:黑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能促进孢子产生;28℃有利于菌丝生长,22℃有利于孢子产生;紫外光照能显著抑制孢子活力.  相似文献   

2.
生防木霉菌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和麦芽糖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T4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天冬酰胺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Mn、Zn则不利于T41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在pH值2~11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偏酸性条件是T41菌株生长产孢的适宜环境,pH值5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尾孢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液体振荡培养法,对影响玉簪尾孢叶斑病菌菌株 Ch10菌丝生长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培养条件对 Ch10菌丝生长均有显著影响;Ch1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 pH 为6,对乳糖、麦芽糖、酵母膏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在 MEA 培养基上的生长略快于其他培养基,但培养21 d 最大菌落直径仅2.37 cm,生长非常缓慢,而且极少产孢。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SDAY培养基上培养的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工程菌株与原始出发菌株各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工程菌株与原始出发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异。且球孢白僵菌tps1转基因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其菌丝生长速度为(3.73±0.05)mm/d而原发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为(3.45±0.52)mm/d。另外,重组菌株的产孢量(0.92±0.02)×10~8个,明显低于原始出发菌株(1.12±0.17)×10~8个。  相似文献   

6.
对玫烟色棒束孢QH4的营养物质、温度、pH与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QH4菌株在培养基Czapek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最好,培养基SMA次之,适合孢子产生的营养条件和适合菌丝生长的并不完全一致,产孢量最大的培养基是SMA,而其他4种培养基的产孢量无显著差异;QH4在10~35℃都能够产孢子,低温和高温对其生殖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QH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存在差异,24L时菌株生长速率最大,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菌落生长减慢且产孢量降低,未经光照处理(24N)的菌落生长最慢且产孢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为对象、紫外线为诱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选取3个较合适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进行正交试验,并以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为指标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均可对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产生影响。其中在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的条件下试验结果最佳,在此诱变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菌落直径为38.08 mm,产孢量1.26×107 cfu·mL-1。综合而言,最适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8.
3株环链拟青霉固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和产孢量,研究不同温度、培养基和光照时间对3株环链拟青霉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时,3个菌株菌落的直径生长最快,菌株Pc45和Pc287的产孢最多,而菌株Pc305在27℃下产孢最多.与常用的PDA和SDAY培养基相比,3个菌株在改良米饭-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生长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Mg2 和K 对产孢有重要影响.3个菌株均以光照24 h下的产孢量最高,而在0 h下,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小.  相似文献   

9.
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测试了6个温度对球孢白僵菌一菌株(分离自小猿叶成虫)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26℃温度范围内,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扩展)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6℃条件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到最高,即产孢量为6.40×107mL-1、孢子萌发率为93.19%、菌落直径为22.80mm.在23℃条件下,虽然产孢量(5.95×107mL-1)与26℃的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91.32%)和菌落直径扩展(22.50mm)无明显差异.当温度升高到29℃时,各指标值均下降,在32℃条件下球孢白僵菌不能生长.同时还测定了田间常用的6种杀菌剂和8种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完全抑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而杀虫剂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部分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作用,说明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地理、寄主来源的15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对各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根据菌丝质地和颜色、产孢能力、孢子颜色等将15株菌株分为6类,其中A、B、C类菌株分别有3、3、6株,D、E、F各有1株。(2)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在初期(10 d以内)差异显著,Ma QZ-01、Ma JGZ-01和Ma FZ-04菌株10 d时菌落直径均超过6 cm,显著快于其他菌株;到生长后期(15 d),由于进入了产孢阶段,除Ma-20、Ma JGSTR-01菌落直径较小外,其他菌株差异不显著。(3)不同菌株产孢量差异显著,Ma QZ-01、Ma ZPTR-04和Ma SHTR-05菌株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达到0.147×109、0.145×109和0.137×109个·cm-2。综合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两项指标,Ma QZ-01菌株具备生长迅速、产孢量大等优良生产性能,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在害虫防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从温度、pH值、先照、碳氮源的利用等方面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在5~40℃之间均能生长,而在10~35℃之间能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菌落直径达62 mm,产孢量为1.04×105(个/mL);病原菌在pH2~12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H为7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菌落直径达35.3 mm,pH为8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为2.06×105(个/mL);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光照对菌丝的扩展基本没影响;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乳糖作碳源、甘氨酸作氮源时茼丝生长最佳,以D-木糖作碳源、以牛肉膏作氮源时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14.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范围为6~7,在pH值为6.5时,菌丝生长最快,链格孢菌落直径达59.3mm,黑孢霉菌落直径达83.3mm。在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连续振荡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最重。在供试的13种碳源中,链格孢菌在木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黑孢霉在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对长毛拟青霉[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H?hn)]菌株SP053生长特性的影响,为SP053菌株的大规模发酵及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P053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的固体培养方法,分别测试该菌株在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5个pH(5、6、7、8和9)和3种不同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萨氏培养基(SDAY)和察氏琼脂培养基(Czapek)]等培养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结果]温度、pH和培养基类型对SP053菌株的生长特性具有明显影响.高温(32℃)和低温(17℃)均不利于SP053菌株生长,23~29℃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区,在26℃下的孢子萌发率(94.50%)、菌落直径(47.5 mm)和产孢量(4.450×109个孢子/皿)均最高.在26℃下,SP053菌株在PDA和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产孢量较多,培养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7.7和46.3 mm,产孢量分别为5.357×109和2.570×109个孢子/皿.pH在7~8时SP053菌株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效果最佳.[结论]SP053菌株在26℃下、pH为7~8的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板栗果仁腐烂病是板栗贮藏期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当地板栗产业的收益。小刺青霉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有效控制其对板栗储藏期间造成的危害,研究了其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小刺青霉菌在板栗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菌落直径为3.72 cm。PDA培养基最适宜其产孢,产孢量为2.40×10~8 cell·L~(-1)。氮源为酵母浸粉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分别为3.42 cm和2.93×10~8 cell·L~(-1)。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为3.35 cm,甘露醇为碳源时最利于其产孢,产孢量为1.97×10~8 cell·L~(-1)。全黑暗条件最适宜菌丝生长,菌落直径为4.35 cm,而产孢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能产孢。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20℃;适宜pH为7.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EC、50%咯菌腈WP、45%咪鲜胺EW、80%多菌灵WP、25%丙环唑EC、24%噻呋酰胺SC对小刺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0.007 8、0.543 5、0.058 8、0.065 0、0.631 7和4.732 3 mg·L~(-1)。  相似文献   

17.
链格孢菌为空心莲子草最具开发潜力的生防菌之一。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链格孢菌不同菌株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并测定了培养基、温度及pH值条件对强致病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优化了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J-14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菌株MS613、ZL500和PEC,而菌株ML03的致病性最弱,其所产生的病斑直径仅为J-14的22.12%。菌株J-14在空心莲子草茎叶煎汁培养基(ADA)上菌落生长和产孢量较高,培养5 d后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5.800 cm和519.374×106个;温度20~30℃及p H值6.5~8.5是其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和酸碱度,且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25℃和7.5。由此可见,菌株J-14对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DA培养基、25℃和pH值7.5是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将J-14菌株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温度、光照、pH值、湿度及紫外线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具有相似的效应,其中27 ℃是最适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则抑制生长;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10 min;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而全黑暗有利于菌落扩展;最适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最适孢子萌发湿度为70 %,萌发率为92.1 %;该菌对紫外线(25 W、40 cm)较为敏感,当照射时间为2 min,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84.4 %,而照射10 min,孢子萌发率为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对其菌丝生长和产孢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1Y和GF2Y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而菌株GF3Y对酸碱度不敏感;GF1Y和GF2Y对光照不敏感,而GF3Y在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3个菌株在不添加碳源或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快生长,但是其菌丝均较稀薄;3个菌株的产色素能力随着pH值、氮源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GF1Y的菌丝致死温度为58℃,10 min,GF2Y和GF3Y的菌丝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GF1Y的孢子致死温度为48℃,10 min,而GF2Y和GF3Y的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10 min;GF1Y和GF3Y的产孢量很低,因此不同条件对其产孢量的影响较小;GF2Y的最适产孢条件为pH 9、完全光照、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3株甘薯干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对其菌丝生长和产孢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1Y和GF2Y在碱性较强的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而菌株GF3Y对酸碱度不敏感;GF1Y和GF2Y对光照不敏感,而GF3Y在完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3个菌株在不添加碳源或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快生长,但是其菌丝均较稀薄;3个菌株的产色素能力随着pH值、氮源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GF1Y的菌丝致死温度为58℃,10 min,GF2Y和GF3Y的菌丝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GF1Y的孢子致死温度为48℃,10 min,而GF2Y和GF3Y的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10 min;GF1Y和GF3Y的产孢量很低,因此不同条件对其产孢量的影响较小;GF2Y的最适产孢条件为pH 9、完全光照、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