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合稻螟赤眼蜂试验使用的内参基因,本试验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了十个稻螟赤眼蜂候选内参基因(包括PABPC1LACTR2ARPC2EF1aEEF1DSFRS7HSP70CSNK1a1GAPDHTMEM209),分别检测了其在包括温度、取食、农药刺激等不同条件下,以及在稻螟赤眼蜂不同的发育历期的表达情况。利用RefFinder分析软件对Delta CT、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四种软件分析基因表达稳定性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取食、农药刺激和不同发育历期处理,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EF1aEEF1D;SFRS7ARPC2;PABPC1LTMEM209;PABPC1LARPC2。本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稻螟赤眼蜂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稻螟赤眼蜂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特定试验条件下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二化螟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出11个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不同组织、温度处理、杀虫剂处理、取食不同饲料、取食不同水稻、dsRNA处理和混合样品的表达量,利用RefFinder、BestKeeper、Ge Norm和NormFinder等软件和ΔC_t值对11个候选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5种分析方法表明,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K、RPL10和EF1,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TUB和ACTB,不同温度下较稳定的内参基因为TUB、RPL10和EF1,杀虫剂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F4和ACTA,取食不同饲料较稳定的是TUB、TF4、EF1和RPL10,取食不同品种水稻较稳定的是TUB和EF1,dsRNA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UB、AK、ACTB和EF1,混合样品中较稳定的是EF1、TUB和ACTB。【结论】为不同试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中获得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对外源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昆虫重要的解毒酶系。CYP4家族是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中的重要分支,与昆虫的解毒代谢密切相关。为初步明确CYP4家族基因在二化螟中的表达信息,本文测定分析了二化螟两种P450基因CsCYP4M38和CsCYP4M39的序列同源性及时空表达谱,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CsCYP4M38与烟草天蛾MsCYP4M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高达56.86%;CsCYP4M39与烟草天蛾MsCYP4M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高达59.96%,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CsCYP4M38与CsCYP4M39属于CYP4家族,且分别与MsCYP4M2和MsCYP4M1进化距离较近;时空表达谱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CsCYP4M38在2龄幼虫、5龄幼虫及雌成虫内表达量相对较高,在1龄幼虫中表达量最低,CsCYP4M39在幼虫期表达量相对较高,且表达量随龄期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卵、蛹及成虫中表达量相对较低。CsCYP4M38和CsCYP4M39在脂肪体、中肠及表皮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均在脂肪体内的表达量最高。明确基因表达谱是研究其功能的基础,CsCYP4M38和CsCYP4M39在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说明这两种基因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中的功能不同,而两种基因均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这可能与脂肪体是昆虫的主要的解毒代谢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5.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稻蛀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后幼虫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AChE活性显著提高。其他两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香根草后,4龄幼虫GSTs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1倍;2龄幼虫AChE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9倍。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可能存在某些有毒活性物质或者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了稻蛀茎夜蛾体内GSTs和AChE的活性,这可能是稻蛀茎夜蛾取食香根草后的应急防御机制之一。此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香根草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蛀茎夜蛾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来源。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水稻构成的巨大威胁已经受到了国内的广泛关注。水稻从播种至搁田前都会受福寿螺啮食,播种时啮食稻种的芽胚,苗期啮食幼苗整株,导致水稻缺苗和有效分蘖减少,特别是在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福寿螺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稻田为害规律、田间防控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福寿螺防控及其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防控稻田福寿螺,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降低农户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与灌水灭蛹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释放卵期天敌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在二化螟重发区浙江省温岭市早稻大田展开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016年二化螟重发情况下,应用基于种植香根草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将二化螟的为害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且种植香根草与释放赤眼蜂联合使用可实现对二化螟的全程非化学防控。此外,香根草种植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筛选得到30%氟啶脲窑溴虫腈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院氟啶脲 26%溴虫腈4%,分散剂33SC 3.0%,分散剂NP-10 1.0%,农乳602#1.0%,硅酸镁铝1.5%,黄原胶0.2%,乙二醇 4.0%正辛醇0.2%,SAG-630 0.2%用水补足至100%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加工工艺制成悬浮剂,制剂分散性良好, 悬浮率90%热贮和冷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9.
香根草挥发物在对水稻螟虫雌蛾的引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明确不同生育期和氮肥水平对香根草挥发物的影响,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提取、分析了香根草3个不同生育期和3个不同施氮水平对其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离鉴定出的23种化合物中,主要为烷烃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十四烷在香根草第Ⅲ生育期茎叶中的相对含量为31.62%,比第Ⅰ和第Ⅱ生育期时显著提高,而其他检出化合物在香根草不同生育期间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α-蒎烯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在施用氮肥后显著降低,柏木脑的相对含量则在施用氮肥后显著提高,而不同的施氮水平,即10与20 g/丛对这3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施氮水平对香根草挥发物有一定影响,香根草种植施用氮肥可以降低α-蒎烯和壬醛相对含量,提高柏木脑相对含量,为更科学地利用诱集植物香根草挥发物防治水稻螟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二十六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9年初,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中国云南地区并迅速扩散。为筛选杀虫效果较好的药剂,室内测定了26种商品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初孵、3龄和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除6%鱼藤酮微乳剂、0.5%藜芦碱乳油外,其他药剂对初孵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与初孵幼虫相比,大部分药剂对3龄幼虫的毒力有所下降,包括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等在内的11种药剂对3龄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下。选取18种对3龄幼虫效果相对较好的药剂测定其对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除30%噻嗪·毒死蜱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6%阿维·炔螨特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外,其他12种药剂对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70%,包括6%甲维·虫螨腈乳油、44%氯氰·丙溴磷乳油、25%丙溴·灭多威乳油、15%茚虫威悬浮剂、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5%毒死蜱乳油、34%乙基·甲氧虫悬浮剂、5%虱螨脲乳油、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1%苦皮藤素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