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条件下,转cry1Ab/vip3H基因水稻G6H1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继代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在苗期或是成株期,在各水稻品种上连续饲喂褐飞虱4代后,该虫各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都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即不论是在第1代、第2代还是第4代,取食G6H1与取食其非转基因亲本Xiushui 110相比,褐飞虱若虫的发育时间、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2008年和2009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G6H1和Xiushui 110稻田间褐飞虱的若虫、成虫和成若虫总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稻螟赤眼蜂试验使用的内参基因,本试验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了十个稻螟赤眼蜂候选内参基因(包括PABPC1LACTR2ARPC2EF1aEEF1DSFRS7HSP70CSNK1a1GAPDHTMEM209),分别检测了其在包括温度、取食、农药刺激等不同条件下,以及在稻螟赤眼蜂不同的发育历期的表达情况。利用RefFinder分析软件对Delta CT、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四种软件分析基因表达稳定性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取食、农药刺激和不同发育历期处理,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EF1aEEF1D;SFRS7ARPC2;PABPC1LTMEM209;PABPC1LARPC2。本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稻螟赤眼蜂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稻螟赤眼蜂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田俊策  叶恭银 《昆虫天敌》2006,28(4):174-179
昆虫的细胞免疫包括吞噬作用和包囊作用,要分析哪些血细胞参与其中的作用,就必须能准确鉴定血细胞的种类并将其予以分离、纯化。本文就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血细胞的鉴定与分离纯化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影响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开展了大量关于转Bt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但多限于1代,不能完全反映田间情况。试验以转Bt基因水稻T1C 19(含cry1C基因)和T2A 1(含cry2A基因)以及其亲本非Bt水稻MH63为材料,在室内条件下连续饲养白背飞虱4代,研究转Bt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继代效应,以明确T1C 19和T2A 1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3种水稻品种上连续取食4代以后,其生长发育(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和繁殖(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指标均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可见,供试的T1C 19和T2A 1对白背飞虱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卵巢发育与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传植物病毒须依靠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和扩散,而植物病毒在媒介昆虫体内的复制和转运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Sinisterra等[1]报道称媒介昆虫携带病毒后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比重。结果表明,控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5.3%~12.6%,同时降低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控肥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纹枯病病株率和稻曲病病穗率分别降低26.1%~64.5%、16.0%~66.7%、9.1%~46.1%、7.5%~93.5%。从土壤养分来看,控肥处理第1年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后2年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 a内始终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控肥的持续应用并不会导致稻田肥力降低,稻田系统的土壤养分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且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 (Stål) 是稻飞虱最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因此实现中华淡翅盲蝽人工饲养是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关键。采用四季豆、湿棉球、水稻茎作为生存基质人工饲养中华淡翅盲蝽,研究其对中华淡翅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淡翅盲蝽若虫在水稻茎上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四季豆,最低的是湿棉球,在水稻上的若虫历期显著短于在其他2个基质上。虽然在四季豆上的产卵量要显著低于水稻上的产卵量,但雌虫寿命、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与在水稻上的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湿棉球上的;在湿棉球上的卵孵化时间显著长于在四季豆和水稻茎上的时间。中华淡翅盲蝽在水稻和四季豆上种群趋势为22.9和11.2,能建立持续的种群,说明四季豆可以作为中华淡翅盲蝽室内饲养的生存基质,进行中华淡翅盲蝽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9.
二十六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9年初,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中国云南地区并迅速扩散。为筛选杀虫效果较好的药剂,室内测定了26种商品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初孵、3龄和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除6%鱼藤酮微乳剂、0.5%藜芦碱乳油外,其他药剂对初孵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与初孵幼虫相比,大部分药剂对3龄幼虫的毒力有所下降,包括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等在内的11种药剂对3龄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下。选取18种对3龄幼虫效果相对较好的药剂测定其对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除30%噻嗪·毒死蜱乳油、1.8%阿维菌素微乳剂、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6%阿维·炔螨特微乳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外,其他12种药剂对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70%,包括6%甲维·虫螨腈乳油、44%氯氰·丙溴磷乳油、25%丙溴·灭多威乳油、15%茚虫威悬浮剂、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5%毒死蜱乳油、34%乙基·甲氧虫悬浮剂、5%虱螨脲乳油、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1%苦皮藤素乳油。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综合评价认为,现有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