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景迈山普洱茶区不同生境茶园及茶窖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景迈山普洱茶区的微生物进行溯源,更好地保证景迈山原产地生产的普洱茶微生物的一致性。【方法】利用安德森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4个不同生境茶园(CY-A~CY-D)和茶窖(CJ)的空气采样,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培养采集的微生物,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类。【结果】在茶园和茶窖的空气微生物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310株细菌和191株真菌,分别归类于27个细菌属和18个真菌属,4个茶园空气微生物丰富性不同(CYCCY-ACY-BCY-D),但均分离得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茶窖的微生物群落不含肠杆菌属,而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结论】景迈山不同生境下的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差异性,茶树品种或套种品种越多的茶园,空气微生物种类越丰富,肠杆菌属是景迈山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显著特征,为进一步探究普洱茶微生物的来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栽培0(对照)、1、2、3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计数三大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及与灵芝生长繁殖密切相关的两大生理微生物类群(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波动较大,先增加后减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比例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比例逐渐增加,其中细菌占绝对优势(83.36%~94.21%),放线菌次之(5.44%~15.04%),真菌最少(0.35%~1.60%);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均逐渐减少,尤其是栽培2a后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知,连作使灵芝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结构和数量发生了改变。连作土壤中分离鉴定出6个菌属的优势细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terium);2个菌属的优势放线菌,分别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其中Streptomyces种类较多,有灰色类群、黄色类群、蓝色类群、白色类群、淡紫灰类群;6个菌属的优势真菌,分别为: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Mucous)、链孢霉属(Neurospora)、根霉(Rhizopus)。将分离的菌种制成发酵素,分别加入到按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组合的发酵原料中,当覆土层中发酵原料紫檀木屑、枫树木屑、椰糠椰壳、玉米秸秆与连作2a的土壤按1∶2∶2∶2∶2的比例加入时,灵芝增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大尖囊蝴蝶兰(Phalaenopsis deliciosa)为材料,采用常规无菌培养技术从其根部分离内生真菌和细菌并进行分子鉴定,旨在了解大尖囊蝴蝶兰内生真菌和细菌的特点及多样性。实验结果获得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38株,鉴定归为5个OTUs,隶属于1门2纲4目4科5属,优势属为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获得代表性内生细菌菌株54株,鉴定归为17个OTUs,隶属于3门5纲6目9科12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大尖囊蝴蝶兰的共生萌发和菌根化育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内生微生物与兰科植物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绿肥压青量对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福泉市进行了云烟87烟垄绿肥不同压青量田间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计数与分离不同处理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应用ITS、16S rDNA测序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1)微生物数量。经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rothvar)压青后,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非压青田,其中处理2(压青15.0 t·hm~(-2))可培养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多,处理3(压青22.5 t·hm~(-2))可培养的细菌数量较多。但随时间推移,压青田烤烟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2)微生物多样性。对移栽后30 d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属种的初步鉴定,分离到可培养真菌427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离到可培养细菌404株,鉴定出6个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离到可培养放线菌141株,鉴定出3个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肥可促进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来看,以处理2(压青15.0 t·hm~(-2))的烟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海南凤仙花可培养根际真菌与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笔者在不同季节采集了高海拔(1 000 m)、中海拔(400 m)、低海拔(190 m)3个梯度的海南凤仙花根际土壤,采用形态结合分子检测技术检测分离培养到的真菌和细菌,并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海拔梯度的生境中,真菌OTU数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干季高于湿季;而细菌的OTU数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为湿季高于干季。根际真菌群落中木霉属、篮状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等优势种,在高海拔旱季出现的频度最高;而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类芽孢杆菌属等优势种,在低海拔的湿季出现频度最高。海南凤仙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干湿季,其次是海拔。海南凤仙花生长的石灰岩地区,根际真菌与细菌对季节与海拔梯度的响应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年糕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观察、生化测定的方法来鉴定微生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年糕表面的微生物主要有6种细菌、3种霉菌和2种酵母菌。细菌中4种是芽孢杆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2种是非芽孢杆菌,分别为乙酰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酵母菌分别为茁芽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ullulans)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年糕内部的微生物有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无霉菌。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海岸带盐沼碱蓬带、米草带、光滩带等3个地带采集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计数,结果表明苏北盐沼地不同地带的微生物优势群落不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细菌的种类最为丰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金杆菌属、色杆菌属、球杆菌属、固氮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其中总体数量上芽孢杆菌占最大优势。米草带细菌种类最为繁多,碱蓬带次之。真菌种类较少,主要为曲霉属、青霉属、辐枝霉属、毛霉属、木霉属以及酵母等。米草带真菌含量略高于碱蓬带,光滩带最少。放线菌主要以链霉菌属为主,土壤中放线菌的类群在米草跟碱蓬两个地带并无显著的差异,相对光滩,在数量上具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研究了原始林中的草类-落叶松林(HLV)、柴桦-落叶松林(BLV),被干扰林中的皆伐-落叶松林(CL)、渐伐-落叶松林(SL)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组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随季节的变化是7月大于5月9、月,微生物的垂直变化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呈递减趋势。从原始林与干扰林中共分离到细菌18属,优势菌属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8属,优势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真菌18属,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头孢属(Cephalosporium)。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批发酵豆粕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0、24、48h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发酵豆粕中的主要优势菌属(≥1.0%)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随发酵进行芽胞杆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2批豆粕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相似,发酵后期细菌群落结构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污水厂尾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污水厂尾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方法]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城市污水厂(哈尔滨太平污水厂、常州城北污水厂、海南白沙门污水厂)尾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污水厂尾水的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其中城北污水厂尾水中细菌总数最少;太平污水厂与城北污水厂细菌种群的相似性较高,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3个污水处理厂的共有菌属,城北污水厂尾水中检测出含有净化水质的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和红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厂尾水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LC法,检测了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翻堆样中3种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槲皮素含量降低最为迅速.发酵结束后,出堆样中杨梅素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近50%,槲皮素含量下降70%,山奈酚含量下降62%.总黄酮醇苷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p<0.01)减少.  相似文献   

12.
姚静  陈迪  郑晓燕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67-2668,2671
[目的]对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试验表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各阶段的细菌包括了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鞘氨醇杆菌、短杆菌、红球菌、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7个种类,其中芽孢杆菌所占比例远大于其他细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结论]研究可为研制普洱茶高效发酵剂、缩短发酵时间、改善普洱茶品质,以及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仪器检测法在广西野生茶制红茶发酵控制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广西野生茶资源制工夫红茶时,采用分光光度计在460nm处检测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通过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控制其发酵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广西野生茶制工夫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呈规律性变化,其吸光度值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大→小,当监测到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由大到小变化时,立即停止发酵,进行干燥,所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种来自不同地区(双江、景谷、镇康)并处于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地区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茶样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呈相似的规律性变化,先降低后升高。普洱茶原料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降低,但发酵后期抑制作用又有所增强,成品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及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嫩度的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人工接种发酵金花散茶,分析了在14 d的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理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嫩度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茶褐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内含成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体以嫩度高的鲜叶发酵的金花散茶内含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考虑,以一芽三四叶鲜叶人工接种发酵10 d,更有利于金花散茶的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菌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酒糟菌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发酵装置进行了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沼潜力及影响因素,并在农户沼气池内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渣经过适当处理可实现高效发酵产出沼气,原料产气率可达0.133 m3/kg干物质,产气潜力约为秸秆的一半,但菌渣产沼气具有预处理方式简便、启动迅速等优点。菌渣产沼气的最佳参数为:将菌渣和牛粪以7∶3的配比(以干物重计)制作发酵原料,发酵原料、沼液、水以5∶3∶2的比例(按重量计)混合,堆沤预处理3~5 d后,投入发酵装置,添加10%的鸡粪沼液为接种物启动发酵。菌渣用于农户沼气池发酵产气可行,气温较高的季节可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所需,应用时宜采取分批进料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析工业废弃物玉米浆代替尿素作为补充氮源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细菌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揭示玉米浆影响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生物学机制。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材料,以添加玉米浆作为补充氮源为试验组(CS)、以添加尿素为对照(CK),共设两个处理,建堆发酵制作大球盖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0 d、3 d、6 d、9 d测定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在发酵的3 d(高温期)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定发酵堆体的细菌群落结构,并进行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浆影响堆体发酵的理化性质,使发酵堆体更快地达到高温期,并延长高温持续时间,提高堆体发酵时的温度、pH、电导率以及全氮含量,加快玉米秸秆的分解速度,促进培养料的发酵进程。由高温期的细菌群落丰度变化可知,添加玉米浆能够促进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生长,同时抑制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生长;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等成为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pH、电导率、体积质量显著正相关;海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与全氮显著正相关。在秸秆发酵制备大球盖菇培养料的过程中,工业废弃物玉米浆可代替尿素作为大球盖菇培养料的补充氮源,添加玉米浆也使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内部微生物群落的丰度组成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氮循环,更有利于秸秆建堆发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糖厂滤泥堆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群变化动态,本研究以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不同阶段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各样品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糖厂滤泥堆肥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动态,并分析其与本土芽孢杆菌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过程中芽孢杆菌种类比较丰富,从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6个阶段样品中分离到64株芽孢杆菌,分属于7个属27种,其中芽孢杆菌属占绝对优势,有16种;研究发现有6种芽孢杆菌为我国新纪录种,它们是:大豆发酵芽孢杆菌(Bacillus glycinifermentans FJAT-47935、FJAT-47944、FJAT-47907)、外村尚芽孢杆菌(Bacillus hisashii FJAT-47926)、科研中心哈格瓦氏菌(Bhargavaea cecembensis FJAT-47948)、苯乙酮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acetophenoni FJAT-47912、FJAT-47934、FJAT-47919)、巴伐利亚鸟氨酸芽孢杆菌(Ornithinibacillus bavariensis FJAT-47915)和拾蛤鸟氨酸芽孢杆菌(Ornithinibacillus scapharcae FJAT-47951)。在糖厂滤泥不同发酵加工阶段,芽孢杆菌种类结构不同,堆肥发酵初期(1 d)以大豆发酵芽孢杆菌(Bacillus glycinifermentans FJAT-47935)为优势种,总含量为114万cfu·g-1,发酵中期(30 d)以蓼蓝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polygoni FJAT-47932)为优势种,总含量为237万cfu·g-1,发酵后期(60 d)以淤泥大洋芽孢杆菌(Oceanobacillus caeni FJAT-47952)为优势种,总含量为37.6万cfu·g-1,加工成产品后以耐温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tolerans FJAT-47921)为优势种,总量为43万cfu·g-1;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数量变化范围在-80%~+100%;种类的变更率在62%~84%。本土芽孢杆菌对糖厂滤泥堆肥发酵的影响较小,其发酵过程中出现的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自带种类,因此,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全过程不外加芽孢杆菌接种剂,自带的芽孢杆菌就能发挥作用。综上所述,糖厂滤泥堆肥发酵加工过程中不仅有种类丰富的芽孢杆菌,而且其种群数量和结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鉴定供试菌株,对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从8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两株优良菌株B02和B06,采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16S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B02和B06进行鉴定;以活菌含量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不同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02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0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2和B06最佳培养基配比分别为麦麸695.6g/kg、豆粕87.0g/kg、玉米粉87.0g/kg、米糠130.4g/kg和麦麸761.9g/kg、豆粕95.2g/kg、玉米粉95.2g/kg、米糠47.7g/kg。B02和B06在麦麸、豆粕等发酵物料中生长良好,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最高活菌含量分别可以达到1013 cfu/g和1010 cfu/g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