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重视,对于高等农科类院校来说,由于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使得目前农科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成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农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2015年春、夏、秋季选择大庆市区4块不同位置(距城市中心距离)的湖泊湿地及周边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分析位置特征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每天8:00~18:00,每2 h分别对4块不同位置湖泊湿地和对照处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 d。结果显示:春、夏、秋季均具有增湿降温效应。其中,夏季的增湿降温效应最强,春季其次,秋节最差。在春、夏、秋季中,不同位置对湿地的降温增湿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中心湖泊湿地近郊区湿地2(距城市中心8.6 hm)近郊区湿地1(距城市中心40.4 hm)远郊区湿地。在三个季节中,温湿度日变化表现为早晚弱,中午强,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春、秋季12:00~14:00为降温增湿变化幅度最大时段,而夏季14:00~16:00为降温增湿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段。  相似文献   
3.
高纬度地区多功能日光温室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纬度地区的传统日光温室常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冬季生产需要补温,果蔬种植和加工环节分离,运输中容易发生冻害,制约该地区温室的冬季生产。该文基于传统日光温室优点及存在问题,结合高寒地区气候特点,从温室结构优化和功能创新2方面提出新型日光温室设计方案。利用经典温室设计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对采光角度、前屋面弧度、保温性能等进行优化,并对雪荷载、风荷载、屋面活荷载、作物吊挂荷载进行计算,利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计算温室结构的受力稳定性,对温室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优化结果为:总跨度16 m,一层种植部分跨度9 m,生产加工部分跨度7 m,总高度6.5 m,前屋面主采光角37°,土地利用率达到1.7。该设计实现了高纬度地区温室冬季不加温种植果蔬,利用传统温室后墙的遮阴部分,创造地上、地下3层使用空间,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种植、加工、存储多种功能集成,是高纬度地区日光温室的一种创新尝试,可以作为棚室种植园区的核心节点温室。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处黑龙江西北部,冬季寒冷,为保障温室的冬季生产,内部采用多层塑料膜覆盖是一种有效保温方式,为研究双膜对日光温室的保温和增温效果。采用新型温室双层覆盖,并以同型号的单层为对照,对冬季时期温度(2016年12月~2017年3月)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最冷时间段,双膜日光温室内部平均气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平均提升7.9℃,单日最冷温度较单膜日光温室提升3.6℃,南北方向温度差异值小于单膜日光温室。并且在夜晚时段双膜日光温室气温降低速率低于单膜日光温室,各监测点温差均较小。双膜日光温室的良好保温蓄热能力为大庆地区冬季正常生产提供了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番茄DIR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元件、表达模式、互作转录因子及内源竞争RNA预测等进行了解析,为探究DIR在番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番茄DIR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运用Phytozome、MEME、PlantCARE、opsRNATarget和plantcircnet等在线网站获取染色体位置、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互作的转录因子、miRNA和circRNA等信息。利用Mapteace、TBtools、Cytoscape、OmicShare等作图软件及工具绘制染色体定位图、进化树、DIR与转录因子关系图、ceRNA网络等。采用NCBI的基因数据库结合转录组测序及qRT-PCR试验研究DIR基因家族在逆境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番茄中27个DIR基因,将其命名为SlDIR1SlDIR27,分别位于12条染色体上,且大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末端,其基因结构、基序和结构域相对保守,其中22个SlDIR具有一个外显子的经典结构。番茄DIR基因家族同拟南芥的共线性关系远高于水稻和大豆。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将27个番茄DIR成员分为3个不同的亚家族。转录组数据表明大部分DIR基因在番茄根部具有较高的表达量。此外,DIR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MeJA、ABA、SA等激素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预测到与激素、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相关的ERF、E2F/DP、MYB等互作转录因子。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分别有5、10、10和13个SlDIR在农药、干旱、盐和冷胁迫后显著上调表达,其中,SlDIR23受到以上4种胁迫的诱导表达,而SlDIR8、SlDIR13SlDIR20特异性响应冷胁迫的诱导,SlDIR17特异性响应盐胁迫。番茄DIR的ceRNA调控表明,miR-156与靶基因SlDIR8可能共同作用调控番茄的逆境胁迫。【结论】共鉴定出番茄DIR家族基因27个,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在根部有较高的表达量。SlDIR1SlDIR13SlDIR14等具有MeJA、ABA、SA等激素响应元件,其中,SlDIR6仅具有MeJA元件,SlDIR27仅具有SA响应元件。另外,SlDIR2SlDIR14、SlDIR23等参与干旱、盐、低温等多种逆境胁迫,其中SlDIR23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可被激活。此外,DIR基因和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番茄植株的逆境胁迫。  相似文献   
6.
7.
我国设施内番茄连作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国内保护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番茄-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栽培能有效缓解番茄连作障碍,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并保持根际的土壤健康。本研究探索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对番茄生长情况、品质测定及根际土壤酶的影响。本试验于2017年3~8月在大庆市大同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航天育种基地3号棚室中进行,试验地是连作3年的连作番茄地。以番茄-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的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番茄单作不添加生物碳、番茄单作添加生物炭、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不添加生物炭和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添加生物炭。分别在30天、60天、90天后测定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和品质测定(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土壤,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处理均显著增加番茄株高和茎粗,促进的番茄的生长发育。番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添加生物炭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改善了番茄的品质。但是套作和单作相比,虽然降低了糖酸比,但增加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可见,分蘖洋葱套作番茄及添加生物炭的栽培模式更好地促进了番茄的生长,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了产量,虽降低果实糖酸比,但提高了果实中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施用时期对缓解盐胁迫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钙施用时期对提高番茄耐盐性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提前3d、同时、延后3d)营养液增施Ca2+(10mmol·L-1)对NaCl(100mmol·L-1)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外渗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在各处理中,100mmol·L-1NaCl(T2)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的生长较对照(T1)显著受到抑制,上述相关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提前3d(T5)营养液增施钙,在NaCl胁迫时停止增施钙,结果对缓解盐胁迫伤害无显著作用;在NaCl胁迫情况下同时增施10mmol·L-1CaCl2(T3),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但提前3d增施钙处理(T4),未能进一步显著增强这种缓解作用。【结论】盐胁迫同时增施外源Ca2+具有显著缓解NaCl盐胁迫对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但盐胁迫之前增施外源Ca2+不具备这种作用,可见外源钙提高番茄耐盐性不是诱导效应,而主要是与Na+共存的离子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木本植物调查与景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应用的木本植物及景观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目前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该校园植物绿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甜樱桃嫁接苗与组培苗枝条抗寒生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自然休眠期间甜樱桃枝条内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筛选樱桃抗寒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比较嫁接苗和组培苗休眠期间抗寒性的差异,以甜樱桃嫁接苗(早红宝石/大窝娄叶)和组培苗(早红宝石)为研究对象,对自然休眠过程中的一年生枝条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花青素、丙二醛(MDA)等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自然休眠过程中,枝条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且体内保护酶SOD活性先增强再减弱,枝条韧皮部厚度与枝条电导率呈负相关,这些均可以作为樱桃抗寒性鉴定的指标,休眠期嫁接苗和组培苗抗寒生理指标多数取样点差异不显著。自然休眠过程中嫁接苗和组培苗枝条抗寒生理指标在休眠过程中出现相似的规律,嫁接苗与组培苗的抗寒性差异不显著。因此,考虑组培苗可以在嫁接苗栽培区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