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苋新品种苏苋2号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苋2号是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15年从广东白苋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苋菜新品种。该品种参加了江苏省苋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5年底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鉴苋菜201502)。对苏苋2号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Amaranthus tricolor(苋)的六个品种—杭州早熟青苋菜、杭州晚熟花苋菜、紫苋菜、花苋菜、杭州花苋菜和上海青苋菜在苗期对光周期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杭州花苋菜和上海青苋菜达到15天苗龄即可以对光周期诱导起反应而开花。杭州早熟青苋菜、杭州晚熟花苋菜和花苋菜则需达22天苗龄。紫苋菜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开花。上海青苋菜在各种光周期条件下均可开花,但短日照可促进其开花。紫苋菜在实验期间、在各种光周期条件下均不开花。其余四个品种—杭州早熟青苋莱、杭州晚熟花苋菜、杭州花苋菜、花苋菜,表现出定量短日植物的特性,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2 1/2、13.00、12 1/2、13.00小时;最小诱导周期数分别为4、2、3、3天。  相似文献   

3.
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薯11号'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经济系数也高于对照品种‘苏渝303',薯块干物质积累在栽后90—120d明显高于对照品种,这是‘苏薯11号'获得高产的主要生理基础。‘苏薯11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鲜薯产量、茎叶产量、生物产量和薯干产量肥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鲜薯产量不仅受氮、磷、钾的施用量影响,而且与氮、磷、钾配比有关,试验中以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1 5.5 kg/hm~2、75 kg/hm~2和225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5:1:3)时鲜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苋菜,别名青香苋、红苋菜、野刺苋、米苋,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原产我国,是夏季主要叶菜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苏苋1号由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红苋农家品种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硝酸盐含量较低,口感佳,产量较高,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及初秋种植。苏苋1号,早熟,高温季节播种20天株高即可达到20厘米以上,早春低温  相似文献   

6.
苋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雪梅 《吉林农业》2006,(10):18-18
苋菜又名米苋、名苋、赤苋、青香苋、彩苋等,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苋菜的食用部位为茎尖和嫩叶,可炒食、做汤、凉拌,老茎可盐渍加工。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钙和铁的含量在蔬菜中是比较高的。由于其耐热性较强,所以是夏季的主要绿叶菜类之一。苋菜在南方栽培普遍,尤其在上海,栽培面积非常大。北方地区的苋菜多为野生,近几年才开始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7.
苋菜别名青香苋、赤苋、野苋菜、长寿菜等,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营养丰富,矿物质含量高。野生的苋菜以春季摘取的嫩叶或嫩枝最适合食用。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人工栽培,苋菜是杭州市萧山区夏季主要叶菜之一。1苋菜的营养价值1.1食补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苋菜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肠、利窍、收敛止血、  相似文献   

8.
有机苋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苋菜,又名米苋、名苋、赤苋、青香苋、彩苋等,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在我国南方栽培普遍。苋菜抗性强,耐旱、耐湿、耐高温,病虫害少,是夏季的主要绿叶菜类之一。苋菜的食用部位为茎尖和嫩叶,可炒食、做汤、切短凉拌,老茎可盐渍加工。苋菜营养价值高,钙和铁的含量在蔬菜中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正【咨询】采用大棚栽培苋菜,请问在品种选择和管理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解答】苋菜喜温暖,耐热不耐寒,以春播质量较好,品质柔嫩。苋菜可从3—8月采用露地栽培,大棚早春栽培(图1)可提前到2月中旬播种。目前生产上选用的苋菜品种主要有上海白米苋、广州柳叶苋、青米苋、  相似文献   

10.
苋菜     
《农家科技》2011,(11):24
<正>苋菜,原产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菜。甲骨文中已有"苋"字。在我国,无论是荒地、林边还是路旁,都能见到苋菜的身影。苋菜按颜色分为红苋、紫苋和绿苋。不过现在在浙江上虞,当地的农民把原本不起眼的苋菜当成了宝贝,搞起了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1.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重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将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疫苗菌株St-Eg95-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状态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Western blot检测Eg95-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表达;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稳定存在,且不影响重组菌的生长状态,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将为研究包虫病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 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物学技术来研究C4H基因在山葡萄着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山葡萄果皮着色的分子机理;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山葡萄C4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4H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量,将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了验证山葡萄C4H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表达载体pC C4H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在含50 mg/L Kan的培养基上对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 cDNA全长1 735 bp,开放阅读框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57.70 KDa,等电点值9.06.C4H基因在山葡萄果皮转色各个时期均存在表达;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拟南芥遗传转化先后得到3个阳性幼苗.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2株叶片颜色均变成紫红色;经花色素苷质量浓度的测定表明其质量浓度比对照组植株高出3倍.在拟南芥中花色素苷质量浓度虽然较低,但还是能少量合成,说明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是开通的,只是积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斑马鱼GDF9、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 PCR方法扩增获得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片段。日本白鲫GDF9基因片段长77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BMP15基因片段长811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日本白鲫GDF9与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58%~78%之间;日本白鲫BMP15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为80%,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30%~8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鱼类的GDF9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GDF9基因与斑马鱼的GDF9基因聚成一支;鱼类的BMP15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BMP15基因与斑马鱼的BMP15基因聚成一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BMP15 mRNA在脾脏、肝脏、鳃、脑、心脏、肌肉、肾脏、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最高;GDF9 mRNA在肝脏、脑、心脏、肌肉、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脾脏、鳃、肾脏中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察到非正常分裂如非四分孢子、微核等现象。【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可能是导致花粉育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导致花粉育性下降,但双亲染色体的异源联会可为双亲遗传物质的交换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结球甘蓝类钙调蛋白(CMLs)响应不同胁迫时的功能,丰富CMLs参与钙信号网络调控,为CMLs参与植物逆境途径及其功能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结球甘蓝ZG为材料,克隆得到 CML48 CML5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CML48开放阅读框(ORF)为672 bp,含4个内含子,编码223 aa,分子量为25.28 ku; CML50开放阅读框ORF为1 095 bp,编码364 aa,分子量为38.06 ku,含3个内含子;均为亲水蛋白,均含有2个EF-hand结构域;系统发育树表明 CML48 CML50均与甘蓝处于同一进化枝,与白菜、油菜的亲缘关系最近。qPCR表明 CML48 CML50在干旱(PEG6000)、盐胁迫(NaCl)、低温(4 ℃)、高温(37 ℃)、H2O2、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等不同胁迫处理下,在叶和根中的表达均有上调,且 CML50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CML48, CML48在茎尖中高度响应高温胁迫,而在根中不响应高温和H2O2胁迫。初步说明 CML48 CML50在根和叶中均可响应上述8种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