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 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 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 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7-10708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优化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 以胞外多糖产量为主要测定指标,通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起始 pH、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 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获得柱状田头菇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条件,提高柱状田头菇菌丝产胞外多糖的产量, 其中胞外多糖产量通过苯酚 - 硫酸法测得。【结果】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优化条件为:采用可溶 性淀粉作为碳源,浓度控制在 20~40 g/L;采用 L- 谷氨酰胺作为氮源,浓度控制在 2 g/L;起始 pH 控制在 7.0, 转速控制在 180 r/min,并在 26 ℃下培养 12 d。【结论】在此发酵条件下,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的胞外多糖产量 可达到 1.08 g/L,其中多糖含量为 71.73%、蛋白质含量为 8.62%,可为柱状田头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食用菌液体培养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研究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并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情况进行测定。[结果]铆钉菇菌丝体深层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 g/L、酵母浸膏2 g/L、K2HPO40.5 g/L、MgSO40.5g/L、Vc 0.001 g/L,适宜培养温度28℃,pH值7.0。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 d,菌丝体干重为28.0 g/L,胞外多糖产量为3.27 g/L。[结论]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可很好地生长,并产生较多的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5.
大白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层发酵培养和正交试验方法,测定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选择出大白菇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菇培养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培养基浓度最佳配比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酵母粉0.5%,K2HPO40.3%,MgSO40.05%。  相似文献   

6.
深层发酵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快樟芝的应用和发展。[方法]选取碳源及碳源浓度、氮源及氮源浓度作单因素试验,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合和生长因子作正交试验,优化深层液体发酵法生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的培养基。[结果]玉米粉作碳源时,樟芝菌丝体干重和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胞内多糖次之,质量分数4.00%的玉米粉作碳源最合适。以麸皮作氮源时,菌丝体干重和胞内、外多糖含量最大,硝酸铵最少,质量分数0.8%的麸皮作氮源最合适。玉米粉和麸皮是影响菌丝干重和胞内、外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深层液体发酵法生产樟芝菌丝体和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4.00%玉米粉,0.60%麸皮,12mg/LVB1,0.25%KH2PO4,0.05%MgSO4·7H2O。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对灵芝生长及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并分析灵芝多糖组分的变化。[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铁皮石斛,分析灵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并采用KTA explorer柱层析分析多糖组分。[结果]铁皮石斛可促进灵芝胞外多糖的合成,添加量以10 g/L效果最佳;添加铁皮石斛发酵未改变灵芝多糖的组分。[结论]在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铁皮石斛有助于灵芝多糖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菌株筛选与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芝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于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1.
姜贺  汪岩  夏泽  李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44-10245,10264
[目的]优化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凤尾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发酵条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4因素3水平的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最优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75 ml,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97%.[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亚临界水提取平菇多糖的工艺。[方法]采用亚临界水技术提取平菇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影响平菇多糖得率的因素,确定亚临界水提取平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亚临界水提取平菇多糖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且提取温度对平菇多糖得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150℃,料液比1∶20 g/ml,5 MPa提取7 min,该条件下平菇多糖得率为13.65%。[结论]研究可为平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海洋菌Bacillus sphaericus M4产多糖的量,对其发酵产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研究发酵温度、转速对发酵的影响,并通过两段法对Bacillus sphaericus M4产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体最适生长温度为31℃,最佳转速为200r/min;两段法优化的结果表明:摇瓶转速由200 r/min降为100 r/min,多糖产量会由8.32 g/L提高至10.55 g/L;温度由31℃升至34℃C,多糖产量会由10.35 g/L提高至12.16 g/L.[结论]为Bacillus sphaericus M4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转速、p H、接种量对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血芝发酵合成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p H=6,转速为130 r/min,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为3%接种量、30 g/L蔗糖、1.9 g/L尿素,血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6.51mg/g。[结论]该研究为血芝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淑营  乔来艳  刘阳  牟海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1-16484
[目的]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13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胞外多糖制备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10×盐溶液(含Na2HPO4 100.00 g/L,FeSO4.7H2O 0.01 g/L,MgSO4.7H2O 2.00 g/L,CaCl2.2H2O 0.01 g/L,KH2PO4 30.00 g/L,K2SO4 10.00 g/L,NaCl 10.00 g/L),葡萄糖30.00 g/L,蛋白胨0.50 g/L,牛肉膏0.50 g/L,油酸1.50 g/L。最佳发酵参数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4℃,接种量10%,装液量200 ml/500 ml,培养时间50 h。优化后,其胞外多糖产量可达6.70 g/L。[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期批量制备新型生物寡糖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根瘤农杆菌产琥珀酰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最终得到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蔗糖70 g/L,酵母粉6 g/L,CaCO_310 g/L,MgSO_41.5 g/L,KH_2PO_40.025 g/L,发酵时间4 d,种子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 7.2,发酵温度30℃,摇瓶转速250 r/min。在上述最优方案下,根瘤农杆菌琥珀酰多糖产量达18.550 g/L,比其初始条件下产量(8.010 g/L)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根瘤农杆菌生产琥珀酰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EIM-70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对EIM-70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及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以鉴定其所属菌种;在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EIM-70产过氧化氢酶的最适碳、氮源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产酶影响显著的因子,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配方。[结果]试验将EIM-70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EIM-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为:葡萄糖19.25 g/L、NaNO39.25 g/L、FeSO4.7H2O2.46×10-3g/L、MgSO4.7H2O 0.50 g/L、Na2HPO4.12H2O 9.25 g/L、KH2PO40.60 g/L、2°麦芽汁,优化后Bacillus subitilis EIM-70的液体发酵产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可达6 927.45 U/ml,比优化前提高1.87倍。[结论]该研究为过氧化氢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