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茶树咖啡因合成酶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咖啡因合成酶(TCS)是茶树咖啡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7-甲基黄嘌呤转变为可可碱和可可碱转变为咖啡因。抑制TCS基因表达是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的最有效途径。用RT-PCR方法扩增茶树TCS基因的两个cDNA片段,并克隆入T-载体中。干涉载体和TCS基因片段的T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两次双酶切与连接,将两个TCS基因片段分别反向重复插入到干涉载体pFGC5941,构建了TCS基因的RNA干涉载体,分别命名为pFGC5941-TCS02和pFGC5941-TCS03。经PCR和DNA测序获得验证。TCS基因RNA干涉载体的构建为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咖啡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采用二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示测定速溶咖啡制品中咖啡因含量,样品直接用水溶解,氯仿萃取,在279.5nm外测定咖啡因的二阶导数峰值,有效地消除了样品背景干扰,该方法测定2种咖啡制品的相对标准方差分别为0.75%和4.5%,平均回收率为100.5%,与100.2%,对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5.
陆建良 《茶叶科学》1999,19(2):159-160
茶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品,咖啡因和儿茶素是其特征性成分,也是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次生物质。但茶籽中仅含极少量的咖啡因且不含儿茶素。这些物质的产生是茶树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而且与其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茶籽胚芽伸育过程中,咖啡因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供试茶籽采自浙江大学茶学系茶树母本园的玉兰、鸠坑、黄叶早三品种的茶籽。将已萌发的茶籽置于已铺有海绵的白瓷盘中,用细沙覆盖约3~4cm,每个茶树品种两盘,于25℃LRH—250—G恒温光照培养箱中,以…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仙绿茶、铁观音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水温对茶叶中咖啡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49.68μg/L,精密度分别是2.65%、2.96%、2.77%。  相似文献   

7.
热水浸提法生产低咖啡因绿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咖啡碱(又名咖啡因)是传统茶叶饮料中的主要呈味物质和生理效应成分之一。尽管目前普遍认为适量咖啡碱对健康成年人一般无害,然而,过量服用咖啡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服用,可能会导致某些人患咖啡碱病(亦称咖啡碱神经质)。该病症主要是焦燥不安、失眠、易醒、腹泻、头痛以及心悸。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平时不喝或很少喝咖啡或茶饮料的人对咖啡碱的敏感性要比嗜咖啡或嗜茶者大得多。对儿童、妇女以及某些病患者来说,茶叶中的咖啡碱成了他们望茶生畏的主要原因。为此,近年来一些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纷纷着手研制低咖啡因或脱咖啡因茶。脱咖啡碱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乙酸乙酯或二氧化碳提取法,这类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咖啡豆脱咖啡碱的方法除了溶剂直接提取外,还有水浸提法,其终产品的咖啡碱含量可下降95%以上。水浸提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用于成品茶叶的脱咖啡因却因茶的特殊性而难以实施。鉴此,本研究从茶叶初制工艺着手,探讨在绿茶初制过程中采用水浸提法去除一定量咖啡因的可行性,并就有关工艺条件进行多种比较试验,进而确定低咖啡因绿茶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9.
不同茶树种质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RAPD分析发现,它们可以分为4组,日本引进茶种有性后代4个单株JP1~4和福鼎、乌牛早、浙农139遗传距离接近。对12份种质资源的发芽期和生化成分进行比较鉴定,筛选出发芽早,并且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的JP-1、JP-3、J-2及J-3,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早生、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J-1,J-2和JP-4咖啡因含量较低,是培育低咖啡因品种的良好素材;S-1和S-2是培育高儿茶素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近年在西方社会求学、工作,尤其是来到美国,笔者喝到或看到的各种饮料之中,很多都是脱咖啡因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SPrite等流行饮料,瓶子上多数可见nocaffelne,caffeinefree或decaffeinated字体。脱咖啡因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咖啡有脱咖啡因的咖啡,茶叶也一样,有多种  相似文献   

11.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赵洋  刘振  杨阳 《茶叶通讯》2009,36(2):26-28,31
咖啡碱存在于茶中,由于咖啡碱对一些人引起失眠等一系列副作用,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咖啡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Caffeine and theobromine contents (mg/g) weredetermined in samples of selected Nigerian beverageproducts. The beverages were cocoa (Milo, Bournvita,Rosevita and Enervita), coffee (Nescafe, Bongo, and Maxwell House decaffeinated) and tea (Lipton). The theobromine contentsof samples of Milo, Bournvita, Rosevita, Enervita, Nescafe, Bongo, Maxwell Housedecaffeinated coffee and Lipton were 62.10 ± 5.21, 64.80 ± 6.72, 82.80 ± 4.43, 80.37 ± 6.80, 27.00 ± 4.31, 14.67 ± 2.90, 23.46 ± 3.13 and 12.60 ± 1.52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caffeine contents of these samples were 2.78 ± 0.43 (Milo), 3.17 ± 0.36 (Bournvita), 0.92 ± 0.51 (Rosevita), 1.05 ± 0.68 (Enervita),93.66 ± 8.91 (Nescafe), 6.47 ± 2.42(Bongo), 37.22 ± 5.34 (Lipton), and 0.21 ± 0.11 (Maxwell House decaffeinatedcoffee). Semi-processed cocoa beverages (Rosevita and Enervita)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levels oftheobromine compared with the finished cocoas (Milo and Bournvita). Similarly, Nescafe contained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levels of caffeinecompared to Maxwell House (decaffeinated coffee) and Bongo. Levels of caffeine in Lipton tea were moderate.  相似文献   

14.
Tea is a rich source of antioxidants which are contributing substantially to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ea has various important compounds, it also contains a purine alkaloid, caffeine. High intake of tea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level of caffeine in addition to its important 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Increased level of caffeine causes several health related problems. Therefore, tea can become a most useful source of beneficial compounds, if only its caffeine level is either decreased or eliminated all together from the plant itself. This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either of the techniques; overexpressing caffeine degradative pathway genes or silencing caffeine biosynthesis pathway gen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caffeine biosynthesis in tea and degradative genes in microorganisms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to produce naturally decaffeinated tea. Here we review these different strategies which can be employed to make caffeine-free tea, a human health beneficial drink.  相似文献   

15.
16.
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同工酶酶谱特征以及花粉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无性后代的遗传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名丛资源、丰富红茶品类,以水仙为对照,对13个武夷名丛分别蒸青固样、加工红茶。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分析其红茶适制性,并对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鲜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均超过对照,其中茶黄素含量为0.81%,显著高于对照,且感官审评品质优异。综合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得出,‘鬼洞白鸡冠’、‘金锁匙’、‘金凤凰’、‘白毛猴’、‘雀舌’适制红茶。鲜叶酚氨比与红茶品质未发现显著相关性。鲜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咖比和氨咖比与红茶品质或重要影响因子呈显著相关,可为茶树种质红茶适制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波真空干燥对咖啡豆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微波功率、物料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组合微波功率进行工艺优化,探索不同微波真空条件(单一功率、物料质量、组合功率)下生咖啡豆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处理下生咖啡豆的风味成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功率干燥可以在缩短单一功率干燥时间的同时,对咖啡豆中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新绿原酸、苹果酸保护较好;不同组合功率干燥条件下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酸类、醛类、烷烃烯烃类及醇类为生咖啡豆中四类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别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