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SP)检测 78例宫颈癌中 VEGF的表达 ,以 2 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结果 :(1) VEGF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4 1.0 %(32 /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 % (2 /2 5 ) (P<0 .0 1)。 (2 ) VEGF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临床分期≤ b期者 (18.6 % )明显低于≥ a期者 (6 8.6 % ) (P<0 .0 1) ;淋巴结无转移者 (30 .0 % )明显低于有转移者 (6 0 .7% ) (P<0 .0 5 ) ;并随病理分化程度 (高、中、低分化 )的降低 ,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 ,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c my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对 73例甲状腺肿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3 6例腺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3 6)、88.6%( 3 2 / 3 6)和 5 0 .0 %( 18/ 3 6) ;3 7例腺癌则分别为 :2 1.6%( 8/ 3 7)、64 .9%( 2 4/ 3 7)和 89.2 %( 3 3 / 3 7) ;p5 3、bcl 2、c myc蛋白分别在 3 6例腺瘤与 3 7例腺癌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腺癌 8例 ,其bc1 2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6/ 8)和 10 0 %( 8/ 8) ,在腺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仅呈低度正相关 (r =0 .3 5 1,P <0 .0 5 )。 5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 0 %( 3 / 5 ) ,但均无bc1 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p5 3、bcl 2及c myc蛋白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 p5 3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nm23基因表达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ER、PR、nm2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1.0%、65.4%、64.5%。(2)ER: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比较,P<0.01;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和肌层浸润≤1/2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3)PR: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肌层浸润>1/2和肌层浸润≤1/2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肌层浸润的比较.P均<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Ⅵ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4)nm23:Ⅰ级、Ⅱ级的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的比较,P<0.01;临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Ⅲ、Ⅳ期的比较,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比较,P<0.05。结论:.ER、PR、nm23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肺鳞癌与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 (P5 3)、转移抑制基因 (nm2 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86例肺癌标本中 P5 3,nm2 3,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nm2 3,PC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0 % ,73.3% ,82 .5 % ,其中 P5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8.7% ,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2 .2 % ,有淋巴结转移者 5 1.1% ,无淋巴结转移者 5 1.2 % ;nm2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74.6 % ,腺癌 6 9.9% ,有淋巴结转移者 88.9% ,无淋巴结转移者 95 .1% ;PCNA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92 .1% ,腺癌 5 6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 80 .0 % ,无淋巴结转移者 90 .2 %。结论 :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C—erbB—2、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p53、C—erbB—2、nm23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p53、C—erbB-2、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47.9%、46.9%、62.5%、70.8%。浸润型乳腺癌组织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型(P<0.01);ER、PR 、p53、nm23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干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p53、C—erbB—2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及p53、C—erbB-2、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73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增生期子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73a、VEGF-C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73a、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或0.05)。p73a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有关(P<0.01或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73a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73a、VEGF-C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C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 (CA)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Fas、Bcl 2及PCNA的表达 ,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对 5 1例CA上皮和 18例正常上皮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Bcl 2及PCNA的表达。结果 :CA上皮凋亡指数与正常上皮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A上皮Fas、Bcl 2及PCNA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上皮 (P <0 .0 1) ,Fas表达与Bcl 2表达呈中度正相关 (r=0 .318,P <0 .0 5 )。结论 :CA上皮细胞凋亡与Fas、Bcl 2及PCNA的表达可能与C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nm23与p53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p53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皮肤癌标本染色。结果:nm23阴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均〈0.01);p53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浓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nm23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吕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m,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肺及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其中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光镜下感染组的肺呈现大面积充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肺泡腔内出现浆液性渗出物;IFN-γ蛋白表达面积均高于健康组(P<0.05);IFN-γ蛋白产物在肺血管内的光密度值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气管和肺的其他部位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FN-γmRNA在肺气管上皮层、肌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肺泡隔、血管内、气管固有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说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猕猴肺出现了明显的红色肝变期病理变化,且肺及气管中IFN-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明IFN-γ在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肺及气管的免疫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湿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浆型和间质型为主(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林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胃癌组织61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及生存率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密切相关,VEGF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gga-miR-17-5p在鸡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矮小品系S3(DW)和隐性白羽鸡(RR)为试验素材,分析gga-miR-17-5p在不同时期腿肌、肝脏、腹脂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KEGG及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表明:1)gga-miR-17-5p在腹脂、肝脏和腿肌组织中均可表达。在腹脂中,gga-miR-17-5p在0周表达有品种差异(P<0.05),且2个品种在0周时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在肝脏中,gga-miR-17-5p在16周有品种差异(P<0.05),S3系在16周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隐性白羽肉鸡在16周显著高于0周和8周(P<0.05);在腿肌中,gga-miR-17-5p在0周有品种差异(P<0.05),S3系在0周和2周显著于其它周龄(P<0.05),隐性白羽肉鸡在0周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2)在脂肪细胞中,gga-miR-17-5p在肌内脂肪细胞诱导分化6 d后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和分化1 d(P<0.05);腹脂细胞分化1 d的表达最低,显著低于增殖期、分化4 d和分化6 d(P<0.05)。3)在成肌细胞中,gga-miR-17-5p的表达量随分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分化6 d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4)KEGG及蛋白互作分析表明,PTEN、MAPK3、PIK3R1、BECN1PLCB4是gga-miR-17-5p重要的靶基因。RT-qPCR结果表明,PTENPIK3R1在成肌细胞增殖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分化期(P<0.05)。综上,gga-miR-17-5p的表达存在显著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miR-17-5p很可能通过PTEN、MAPK3、PIK3R1、BECN1PLCB4来影响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其中PTENPIK3R1尤为关键。本研究为深入研究gga-miR-17-5p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素 ( E- cd)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1 0例正常胃粘膜、1 0例异型增生、92例胃腺癌 E- cd的表达。结果 :E- cd在异型增生、早期和进展期胃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 ( 8/1 0 )、61 .5 % ( 8/1 3)和 48.1 % ( 38/79) ,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E- cd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E- cd的阳性表达率下降主要见于弥漫型胃癌。结论 :E- cd阳性表达同胃癌分化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是预测其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SP27、p14^ARF和caspase-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I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sP法检测大肠癌48例和大肠腺瘤10例以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例中HSP27、p14^ARF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SP27、p14^ARF和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58.4%和66.7%,大肠腺瘤组织中分别为40.0%、70.0%和100.0%,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分别为33.3%、80.0%和93.3%。p14^ARF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高、中分化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4.1%、74.4%,明显高于低分化组22.2%、33.3%(Pd0.05)。结论:HSP27、p14^ARF和caspase-3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大肠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Li-gand,FasL)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4.5 h)、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4 h)、低剂量氯胺酮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及高剂量氯胺酮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 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做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心肌损伤情况。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4.25±2.04、1.06±0.25和0,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和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12.58±1.35,11.05±3.02和8.12±3.54,低剂量氯氨酮作用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7.36±1.30,7.61±3.41和3.69±3.13;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氯胺酮作用后坏死减轻,低剂量氯胺酮作用更明显。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炎性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量均增加,氯氨酮可减少心肌凋亡,减少细胞Fas和FasL蛋白阳性表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且低剂量氯氨酮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urvivin、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E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TEN、PCNA蛋白在48例EMC、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EMC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表达。结果survivin、PCNA和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EMC中的表达不同,不典型增生组、EMC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典型增生组与E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C临床Ⅱ期、ⅢⅣ期survivin表达与Ⅰ期有不同,Ⅲ~Ⅳ期PTEN、PCNA表达与Ⅰ期有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G2、G3 survivin、PTEN、PCNA表达与G1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无肌层浸润或浸润程度≤1/2组PTEN、PCNA表达与浸润程度>1/2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urvivin、PTEN、PCNA三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EMC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 癌的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其与子宫内膜癌的 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浸润肌层深度无关。结论: CD44v6的低表达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NF- κB、c- Myc、h TERT在鼻咽粘膜慢性炎和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2 7例鼻咽粘膜慢性炎和 30例鼻咽癌中NF- κB、c- Myc、h TERT的表达。结果 :NF- κB、c- Myc和 h TERT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5 %、74 .1%和 5 9.3% ;在鼻咽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93.3%和 90 .0 % ,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或 P<0 .0 5 ) ;在鼻咽癌中 NF-κB和 c- Myc、NF-κB和 h TERT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 P<0 .0 5 ,P<0 .0 1)。结论 :在鼻咽癌中 NF- κB、c- Myc和 h TERT均高表达 ,它们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卵泡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为临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透明带3作抗原,对BALB/c雌性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建立免疫性POF模型。用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进行治疗,设倍美力为阳性对照药,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抗透明带抗体(AzpAb)的含量,进行脏器指数及卵巢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卵泡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zpAb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倍美力组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卵巢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下降,脾脏指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组和倍美力组卵巢指数(P<0.01)、胸腺指数(P<0.05)增加,脾脏指数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倍美力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调节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使AzpAb表达明显下降,从而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抗体集聚,阻止卵泡的过度凋亡,改善卵巢的免疫功能,使有生机卵泡增加,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减少,达到抑制自身免疫损伤、保护卵巢、改善卵巢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