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C—erbB—2、nm2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p53、C—erbB—2、nm23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p53、C—erbB-2、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47.9%、46.9%、62.5%、70.8%。浸润型乳腺癌组织C—erbB-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型(P<0.01);ER、PR 、p53、nm23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53、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干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ER和(或)PR、nm23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而p53、C—erbB—2阳性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ER、PR及p53、C—erbB-2、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D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41例基底细胞癌(BCC)及15例角化棘皮瘤(KA)手术切除标本。结果:PCNA在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DCC及KA(P<0.01)。但其在BCC与KA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在低分化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O.01)。但其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A在SCC、DCC及KA中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其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与淋巴结转移似无关。  相似文献   

4.
MDM2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mdm2、p53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肠癌79例,大肠腺瘤样息肉34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15例中MDM2、p53的表达。结果:MDM2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1/15)、41.18%(14/34)、63.29%(50/79);p53阳性率分别为0、35.29%(12/34)、67.09%(53/79)。MDM2、p53在正常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增加(P〈0.01),两者与DukesC期、D期及远处转移相关,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细胞分化程度无关。MDM2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DM2、p53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nm23与p53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p53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皮肤癌标本染色。结果:nm23阴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均〈0.01);p53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浓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nm23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吕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16及nm2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及nm23在53佣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喉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合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nm23的阳性率为52.8%;中、低分化的鳞癌(Ⅱ~Ⅲ级)组p16阳性率低于高分化鳞癌(Ⅰ级)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Ⅰ~Ⅳ期肿瘤的nm23表达率高于Ⅰ期肿瘤(P〈O.01);颈淋巴结转移组nm23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P〈0.01)。结论:p1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细胞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无关;nm2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两者的检测对估计喉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官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7.9%。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可能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 p5 3及 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结果 :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 P<0 .0 1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上升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 P<0 .0 5 ) ;PTNM 、 期皮肤癌组织中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TNM 、 期 ( P<0 .0 5 )。p5 3阳性组 PCNA指数明显高于 p5 3阴性组 ( P<0 .0 5 )。结论 :p5 3及 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者的检测对估测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鳞癌与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 (P5 3)、转移抑制基因 (nm2 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86例肺癌标本中 P5 3,nm2 3,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5 3,nm2 3,PCNA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0 % ,73.3% ,82 .5 % ,其中 P5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8.7% ,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5 2 .2 % ,有淋巴结转移者 5 1.1% ,无淋巴结转移者 5 1.2 % ;nm2 3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74.6 % ,腺癌 6 9.9% ,有淋巴结转移者 88.9% ,无淋巴结转移者 95 .1% ;PCNA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为 92 .1% ,腺癌 5 6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 80 .0 % ,无淋巴结转移者 90 .2 %。结论 :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11.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共同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10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蛋白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60.2%,PCNA高表达率为55.3%;p53蛋白阳性、PCNA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7,P=0.0007);当两者共同表达时,淋巴结转换率比其单表达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p53和P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c myc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对 73例甲状腺肿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3 6例腺瘤中 p5 3、bcl 2和c my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3 6)、88.6%( 3 2 / 3 6)和 5 0 .0 %( 18/ 3 6) ;3 7例腺癌则分别为 :2 1.6%( 8/ 3 7)、64 .9%( 2 4/ 3 7)和 89.2 %( 3 3 / 3 7) ;p5 3、bcl 2、c myc蛋白分别在 3 6例腺瘤与 3 7例腺癌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腺癌 8例 ,其bc1 2及c 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6/ 8)和 10 0 %( 8/ 8) ,在腺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仅呈低度正相关 (r =0 .3 5 1,P <0 .0 5 )。 5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0 0 %( 3 / 5 ) ,但均无bc1 2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p5 3、bcl 2及c myc蛋白可能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检测 p5 3蛋白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V6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表达,并与46例中的17例癌旁组织作对照分析。结果46例喉癌组织中PCNA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71.8%,与17例癌旁组织的PCNA、CD44V6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喉癌组织中的PCNA(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分级为Ⅰ级及Ⅲ级的PCNA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理分级不同的喉癌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和CD44V6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有望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nm 23-H1基因在舌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46例中20例呈nm23-H1阳性表达,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15.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不同程度不典型的增生中的表达,PCNA对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对25例大肠癌,34例大肠腺瘤及15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用手术和活检标本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以单抗PC10检测PC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33例正常大肠粘膜、134例癌旁粘膜及193便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大肠粘膜与癌旁粘膜间nm23-H1表达阳性差异无显著性,但nm23-H1在良、恶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碾 显著性。nm23-H1表达阳性率仅在正常、良性大肠组织与转移的大肠癌间差异有显著性,但与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