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东地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SSR标记,对广东地区30份野生狗牙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51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0.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14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3.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0.58278~0.9271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可聚为4类。POPGENE分析软件结果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568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0.3813,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196。  相似文献   

2.
选用6份有代表性的陕西茶树资源材料,从121条SCo T引物中筛选出3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陕西省50个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SCo 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每条引物可检测到4~17个等位位点,平均为11个,38条SCo T引物共扩增出414条DNA片段,其中40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96.62%。每个SCo T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6~0.99之间,平均为0.9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59~0.71之间。研究表明,SCo T标记可以用来对茶树进行遗传基础研究,基于SCo T标记的陕西省主要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SCoT标记对不同来源的28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36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28份木薯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7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1.9%。经NTSYS-pc2.10e软件计算分析,28份木薯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31~0.93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的结果显示:在系数0.68处,木薯材料分为2大类,品种BRA354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34处,28份木薯种质资源主要聚为5大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有一定相关性。SCoT标记能在木薯种质间检测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可为木薯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利用SCoT标记对来源于四大洲的46份牛鞭草(Hemarthria spp.)种质资源[包括36份高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8份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及2份Hemarthria uncinata]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48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和重复性好的22条,对46份牛鞭草(Hemarthria spp.)种质资源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共获得597条带,多态性比率(PPB)为8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24.3条,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443~0.877,平均0.623。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86,表明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11~0.943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相似,基本将供试材料按牛鞭草种类及地理来源分为4大类,表明46份牛鞭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牛鞭草种类及其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SCoT能用于牛鞭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将有利于牛鞭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评价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38%。2种分子标记相比较,I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多态性比率更高。44份野牡丹属种质明显聚为2组,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平均相似系数0.75。基于不同引物的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和RAPD指纹图谱,采用这2种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剑麻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研究剑麻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筛选8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Pst I/Mse I引物组合对40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条带数785条,多态性条带数507条,扩增效率64.5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98.13条。其中,以P-GAC/M-CAC引物的扩增效率最高,达到78.63%;其次是P-GTG/M-CTC,达到71.28%;扩增效率最低的引物是P-GTA/M-CTT,为52.94%。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各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44~0.83,在相似系数0.51处可将40份种质划分为4大类。8组引物在40份供试材料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带型,这些特异带型对供试剑麻种质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建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促进建兰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中国各地的39份建兰品种,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ISSR引物对39份建兰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増出64条清晰条带,其中57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1条,多态性条带10条,多态性比率为89.88%。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953之间,供试材料被分为6群集,说明ISSR标记在建兰的品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能够很好地揭示建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建兰种质资源品种鉴定及杂交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苦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6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扩增,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评价分析.筛选8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3/M+3引物组合对36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条带数1142条,多态性条带数992条,扩增效率87%,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142.75条.其中,以E-ACA/M-CAG引物的扩增效率最高,达到91.79%;其次是E-AAG/M-CTA,达到90.30%;扩增效率最低的引物是E-ACA/M-CTT,为82-3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各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64~0.89;UPGMA分析将36份资源从变种间水平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武夷山84份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用39条ISSR引物进行样品扩增筛选,从中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8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7条,多态性比率达88.78%。84份名丛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平均Nei's基因多态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9、0.532,表明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84份名丛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0.93之间,平均值为0.70。根据Jaccard相似系数平均值,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84份名丛分成六大类群,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揭示了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84份名丛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以期为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新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选取水稻染色体上68对SSR引物,对Dacca6抗稻瘟病材料与其它27个杂交水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8对引物在28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251条条带,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6%.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的变幅为2~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数为3.9.在遗传相似系数0.44处可将28份材料聚类为2类,Dacca6与这些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单独归为一亚类.Dacca6与各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0.51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02.因此,Dacca6可被用来与其它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或抗源杂交,进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以48份石斛兰种质资源为对象,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83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48份石斛兰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9条,多态性比例为100%;采用GenAlEx 6.5软件计算48份石斛兰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02,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153,平均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274,48份石斛兰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得到48份石斛兰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67~0.9211,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5处,可将48份石斛兰划分为7个类群。利用2对引物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单独鉴别出48份石斛兰种质资源,该图谱可为石斛兰分类与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为3~8个,平均每个位点5.764 7个等位基因;(2)从17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8个核心标记组合即可区分每份种质资源;(3)六堡镇茶树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647 1、7.000 0、0.675 4、0.628 3,高于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与栽培种茶树群体接近;(4)聚类分析表明,六堡镇茶树群体部分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部分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少量与浙江、贵州地方栽培种聚为一类;而南渡镇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仅有2个六堡镇的种质材料散落其间。综上所述,梧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内外引种的46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基础上,为睡莲分类鉴定、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及图位克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46份睡莲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1条,多态性条带281条,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9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1.4139,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98之间,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建立了聚类树状图,揭示了46份睡莲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并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6类。对总计24个睡莲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了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差异可鉴定不同的睡莲种质。  相似文献   

15.
凤凰单丛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凤凰单丛茶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ISSR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带98个,多态位点比率(PPB)为81.0%。品种(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90 9~0.967 4之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2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划分为7大类,其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且与香味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110个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共获得205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87条,多态性比率达91.22%,反映了黄金茶群体基因组DNA多态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说明黄金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110个黄金茶株系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22~1.00之间,平均值为0.55。根据相似系数平均值,用UPGMA法将供试的110个株系分成七大类群,并绘制ISSR聚类树状图,揭示了黄金茶群体各株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25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28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9对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5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2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04,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39;25个品种间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