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特异茶树的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因此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本文对白化、黄化、紫芽等叶色特异的茶树品种及品种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物候期、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比较,为特异茶树品种推广、引种及特色新品种选育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和氮素贮存形式,因此开展茶树体内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茶树转录组中筛选得到5条茶树LHTs(Lysine histidine transporter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序列,并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获得4个茶树LHTs基因,分别命名为CsLHT1、CsLHT6、CsLHT8.1和CsLHT8.2。对该亚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sLHTs亚家族含有9~11个跨膜区;且含有与氨基酸转运相关的结构域。为了明确在不同茶树品种和氮素水平间CsLHTs基因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氮饥饿两周后,分别用0.2、2、10mmol·L^-1的NH4NO3进行处理。利用qRT-PCR分析了CsLHT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茶树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氮素处理后,CsLHTs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LHT1、CsLHT6和CsLHT8.2在品种间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基因表达差异。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尤其经0.2mmol·L^-1和10mmol·L^-1的NH4NO3处理72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根中呈上调表达,表明CsLHT8.1可能参与氨基酸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和多酚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本研究还发现中茗22号和LY002对氮素响应比较明显,可为今后氮素高效型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浙江省开化县的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利用SSR标记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个体间的遗传关系进行评估,筛选适于分子鉴别的核心标记组合,并分析样本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4个SSR标记在供试样本中具有多态性,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个,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2.927个;(2)14个SSR位点的基因分型组合能精确的识别出每份种质资源,基于复合位点分析,成功筛选出10个核心SSR位点作为简化的组合,以该组合检测本试验的36份种质资源,其PE-1和PE-3分别超过0.99,PE-2超过0.95;(3)基于UPGMA构建进化树,将36份样本分为3个类群,并通过亲缘分析初步推测样本组中5个组合可能存在亲子关系。研究表明开化的茶树种质资源具有区别于现有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6.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常需施用大量氮肥,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施用不当还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培育氮肥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快速筛选高效株系的早期鉴定方法对于缩短育种茶树育种年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龙井43(LJ43)和中茶108(ZC108)两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利用数据,通过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比对,验证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在早期鉴定茶树株系氮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建立茶树氮吸收效率的室内早期鉴定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分别为89.51%、99.26%,而NMT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分别为95.22%、96.76%;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茶树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CsNRT3.2CsNRT2.4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出诱导上调表达效应,相比中茶108,龙井43中CsNRT2.4CsNRT3.2具有更高的表达量,表明LJ43对外界氮源的响应高于ZC108。综上所述,认为NM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测得茶树的瞬时吸收速率,且试验材料损耗少,可以用于茶树氮瞬时吸收速率的早期鉴定;CsNRT2.4CsNRT3.2的表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树对硝态氮吸收的能力。本研究可为氮高效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技术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树CsCDF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MART-RACE技术克隆了茶树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基因CsCDF1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Dof基因在茶树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和昼夜表达规律,及其在氮饥饿处理2周后对不同浓度氮素诱导的响应。该cDNA序列全长1β606βbp,包含1个编码464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含有高度保守的DOF结构域,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50.8βkDa,理论等电点(PI)为5.52;其编码的蛋白序列与茸毛烟草、马铃薯和美花烟草的CDF蛋白(Cycling dof factor)相似性分别为69%、67%、6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CDF蛋白聚为一类,因此将其命名为CsCDF1;CsCDF1在3个不同茶树品种根系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一芽二叶和成熟叶;在一天中,该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在氮饥饿后重新供氮,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对不同浓度氮素的响应均为上调。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温湿度变化对秋插茶苗芽萌发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保温棚处理日均温度提高约5.15℃,湿度提高5.10%,两者茶苗芽萌发具有明显差异。比较保温棚与对照芽的基因表达共筛选获得9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03个基因受保温棚处理诱导上调表达,446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在P值<0.01的情况下,有360个基因与14个GO分类匹配。其中7个GO分类与光合作用相关,P值最小的GO分类为光系统,其11个基因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说明高温高湿条件具有促进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茶苗的生长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技术,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了5个茶树AAPs(Amino acid permeases,氨基酸通透酶)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5个CsAAPs亚家族蛋白的序列同源性较高,为70.27%。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5个CsAAPs分属3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AAPs均含有9~10个跨膜区域和16~18个AAP保守基序。为了研究该亚家族对氮素的响应情况,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氮饥饿两周后,分别供应不同浓度的NH4NO3,然后利用qRT-PCR对CsAAPs在不同组织、氮素水平及茶树品种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sAAPs在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存在一定的组织表达差异,其中CsAAP3在茎中表达量最高,CsAAP8的主要表达部位为根和茎。在给氮素饥饿处理的茶苗从新供氮之后,CsAAP3的基因表达在3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茎中表达的CsAAP3CsAAP8,可以快速地对低氮条件做出响应,在低氮处理3 h后,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此研究预示着CsAAPs亚家族在茶树体内可能通过复杂的氨基酸转运参与氮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茶树育苗基本采用秋季短穗扦插技术,育苗周期长,一般为14~18个月,占用土地时间长,成本较高。春插在2~3月份进行,春插优点是苗圃充分利用,春季多雨,管理省工,是比较经济的茶树扦插模式。但是,由于春插茶苗需要70~90天才能发根,苗也不健壮。本研究对容器育苗及生长调节剂对茶苗地上部、地下部形态建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探明春插过程中容器育苗及激素对茶苗形态建成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还为今后在大田育苗上利用营养、化学凋控等手段来促进扦插后初期的快速生长,缩短育苗时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