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的金银染色(SECGA)三抗体夹心法,并确定了试验流程中鼠抗RHDV-IgG(1:10)、兔抗RHDV-IgG(1:160)、金标羊抗兔IgG(1:50)等三项的最佳工作浓度及最适显影时间(20min)。实验结果表明,本法除了具有Dot-ELISA的高度特异性外,还具有抗原量少、敏感性高、不参与3,3-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直国等有害物质、实验结果更可靠等优点,适合于现场推广应用,并为兔出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豆状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对自然感染的豆状带绦虫成虫、幼虫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5~12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25~114ku.以第7周自然感染家兔血清对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42、57、63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以家兔阳性血清中提取出来的IgG免疫球蛋白对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63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说明63ku蛋白带可作为预防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候选疫苗抗原.试验初步阐明了豆状带绦虫7种不同抗原的部分生化特性,为对该抗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己烯雌酚(DES)、琥珀酸酐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混合酸酐反应(氯甲酸异丁酯法)将半抗原己烯雌酚与载体蛋白BSA联接制备成人工免疫原。用此免疫原免疫家兔,并以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被免疫兔血清中的抗DES抗体效价高达28。本试验为下一步制备抗DES单克隆抗体及研制快速检测DES残留的免疫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抗原的浓缩 ,试制成功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 )三联氢氧化铝浓缩灭活疫苗。将该三联疫苗按每只 1ml的剂量免疫家兔 ,2 1d后效力试验结果表明 ,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为 10 0 % ;对兔巴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 (A型 )的保护率均达 80 %以上 ,且对上述 3种病的免疫期为 180~2 10d(即 6~ 7个月 )。该疫苗 4~ 8℃保存 15 0d(5个月 )后保护力几乎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间接ELISA法、直接ELISA、对流免疫电泳(CIEP)法和琼脂扩散(ID)法检查了腹泻死亡兔的肠内容物样品32份,从中检测出兔轮状病毒抗原,其检出率分别为50%、43.75%、28.13%。和15.63%。各法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有明显差异。比较试验表明,检测兔轮状病毒抗原的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间接ELISA法较为敏感,以CIEP法较为快速和适用。  相似文献   

6.
犬冠状病毒基因重组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E、coli高效表达的犬冠状病毒核蛋白为抗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兔抗犬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犬冠状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方阵滴定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lμg/孔纯化的E.coli表达的重组N蛋白抗原包被酶标板,用10%的兔血清进行封闭,以正常E.coli裂解上清液稀释待检血清。结果表明:应用重组N蛋白作为诊断用抗原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高、成本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免疫荧光PCR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荧光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灵敏度可达1.38LD_(50)·100μL~(-1),该法对兔巴氏杆菌、兔大肠杆菌、兔沙门氏菌、兔水疱性口炎病毒(RVSTV)和兔轮状病毒(RR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试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对兔病毒性出血症进行现场快速鉴别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及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引起的欧洲兔(Oryctolagus cuniculus)的急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us)兔病毒属(Lagovirus)。目前兔出血症病毒1型(GI.1)和兔出血症病毒2型(GI.2)2种基因型均有在我国流行。为了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时监测兔出血症发展趋势和临床诊断,建立了一种检测RHDV1型和RHDV2型病原的快速、简单、特异且敏感的TaqMan实时PCR。结果显示,稀释度为1×108~1×104 copies/μL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9;该方法对RHDV1型和RHDV2型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等其他病原没有任何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0~1 000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在0.01%~1.61%之间。用该方法对60份...  相似文献   

9.
以纯化的重组兔出血症病毒核衣壳蛋白(VP60)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抗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VP6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E11和AH4).分别利用Western blot、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等方法对单抗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此两株单抗均能识别重组的VP60和天然病毒的衣壳蛋白,而IFA结果显示只有AE11能和RHDV反应,可观察到强烈的特异性绿色荧光,表明成功制备了抗RHDV的VP60特异性单抗.  相似文献   

10.
兔出血症病毒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稳定可靠的检测兔出血症病毒的双夹心ELISA方法。该试验制备了兔出血症病毒多抗和小鼠腹水单抗,并将他们提纯。用方阵法筛选最佳反应浓度,用特异性试验、敏感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鉴定,并同时用双夹心ELISA和血凝试验(HA)对52份待测兔肝脏样品进行检测,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将猪囊尾蚴的蛋白质分离为:粗抗原、p25、p25—55、p55—80、s80等五种抗原、采用平板凝集、试管凝集、琼脂扩散等方法,分别进行试验和分析,其结果以p25—55抗原效果为佳,对猪囊尾蚴病的生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排卵数的作用。[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和武威市天祝县,用2种甾体抗原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研究2种甾体抗原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肃南县试验点,试验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为168.00%,对照组排卵率为108.62%,试验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9.38%,差异极显著(P0.01)。天祝县试验点,试验Ⅰ组排卵率为158.97%,对照组排卵率为103.92%,试验Ⅰ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55.05%,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排卵率为137.92%,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排卵率提高34.0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2种甾体抗原均可以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排卵率。  相似文献   

13.
单抗直接Dot-ELISA检测禽脑脊髓炎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已制备的 AEV单抗基础上建立了检测 AEV抗原的直接 Dot- ELISA方法。该方法对 AEV最低检出量为 8.0 3μg.m L-1。人工感染 1日龄 SPF鸡 ,取临床发病鸡 (6~ 1 3日龄 )相应病料 ,各病料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脑 98% ,胰 94% ,十二指肠 80 % ,腺胃 85%。对 1 0 0份临床自然发病鸡病料检测 ,阳性检出率为 90 %。对 1 0份 AEV病原分离阳性样品检测阳性率为 1 0 0 %。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免疫耐受发生机理研究的新进展,并简要地讨论了其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鱼免疫保证有效抗原和防止抗原流失,是免疫成功的关键;组织免疫服务队伍是持久普及推广免疫防病技术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6.
3个血清型鸡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蛋白抗原位点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Goldkey及DNA Star分析软件对发表的3个不同血清型的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结构基因(pilA)进行同源性及抗原位点分析。结果显示,3种鸡大肠杆菌(O_1、O_(78)及O_(88))l型菌毛pilA基因相似性为91.36%~98.38%,所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3.50%~97.84%;3种血清型鸡大肠杆菌(O_1、O_(78)及O_(88))1型菌毛蛋白二级结构在1~73位及150~185位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基本相似,而111~150位氨基酸的α螺旋与β折叠的数量有所不同。菌毛蛋白亲水性、抗原性及抗原决定簇预测表明,来源于3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的1型菌毛蛋白在l~110位及150~184位氨基酸存在相似的二级结构及抗原位点,且不同血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与CD59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D55、CD59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 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 :PNH患者 CD55、CD59表面抗原在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尤以红细胞、粒细胞较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CD55、CD59表面抗原标记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 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CD55、CD59表面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湿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浆型和间质型为主(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林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在囊液理化性质及免疫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DEAE-Sephadex A50直接吸附法制备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组份,并与传统的蛋白质类抗原制备的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法制备的囊液抗原组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γ~A组份作为囊尾蚴病诊断抗原,免疫比值高,非特异性吸附反应小;效价高,包被浓度为6μg/ml以下;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及阳性符合率均在98%以上。而且工艺简便,产品率高,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Mannich法,将褪黑激素(ML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成完全抗原.经UV-260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MLT与BSA的连接比为121.5只新西兰大耳兔用此抗原免疫6次后,ELISA和RIA抗体效价分别平均114000和1150000.抗血清经Na2SO4沉淀和Sephedex-G-200层析后收集纯化抗体,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其蛋白浓度.通过5-羟色胺阻断试验证明抗体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