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不同保存年代的鸡新城疫活疫苗种毒HB1株(Ⅱ系)和F株(Ⅲ系)各3批进行了病毒含量测定和免疫原性试验。3批不同保存年代的鸡新城疫病毒HB1株和F株病毒含量均≥108.4EID50/0.1 mL,最小免疫量均≤2500 EID50。结果表明,鸡新城疫病毒HB1株和F株毒种在-70℃分别保存16年和19年,病毒含量和免疫原性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〇〇〇年版)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狂犬病灭活疫苗(r3G株)的免疫效力及安全性,将威克中试生产的3批疫苗(批号2015006、2015007、2015008)和参考苗(梅里亚狂犬病灭活苗)同时以同样剂量(2.0 IU)免疫狂犬抗体阴性的3月龄健康比格犬及怀孕母犬,并监测疫苗对体温及体重的影响,定期检测血清中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效价,同时跟踪免疫母犬的产仔情况。结果表明,3批中试疫苗效价高且批间稳定,各批效价均高于5.0 IU/m L,对3月龄犬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首免14 d抗体效价即可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大于0.5 IU/m L),免疫持续期可达15个月。中试疫苗对怀孕母犬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将狂犬病病毒ERA株接种犊牛睾丸细胞进行了 2轮传代 ,并逐代测定毒价 (LD50 )。结果 :第一轮从 1 5代传至 2 6代 ,其毒价均 >1 0 4 .0 LD50 /0 .0 3mL ,但 2 0代以后似有下降趋势 ;第二轮从 1代传至 2 8代 ,9~ 2 2代毒价为 1 0 4 .5~ 1 0 5 .33LD50 /0 .0 3mL ,2 3代为 1 0 4 .0 LD50 /0 .0 3mL ,2 7、2 8代均 <1 0 4 .0 LD50 /0 .0 3mL。将第 6、1 6、2 8、2 9代ERA/BTC培养物和第 3代ERA/BHK 2 1细胞培养物分别作电镜负染观察 ,比较病毒颗粒形态 ,未见明显差异。将第 1 1代ERA/BTC培养物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毒种批 ,其病毒含量为 1 0 5 .2 2 LD50 /0 .0 3mL ,水分≤ 2 .38% ,安全性、免疫原性、特异性和纯净检验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4.
对3批不同时期制备的IBVH120毒种用SPF鸡胚进行毒种保存期测定。用保存5年的IBVH120毒种经复壮后繁殖冻干毒种并进行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冻干毒种在-70℃条件下保存4年、8年及15年后毒种效价下降不明显,用保存15年的IBVH120毒种复壮后繁殖、冻干的毒种其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指标均符合规程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H9亚型病毒WD株毒种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胚终点稀释法并结合ND抗血清中和法对禽流感H9亚型病毒WD株毒种进行了纯化。将纯化的WD株毒种在SPF鸡胚连续传12代,对各代次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选择一定代次的毒种进行了免疫原性试验及外源病毒检验。结果表明,WD株在鸡胚中连续传12代,其HA价稳定在1:512—1:1024,毒价在10^7.0-10^8.3 EID50/0.1mL;不同代次毒种不含外源病毒,免疫原性均符合要求。由此可见,毒种的纯化方法是有效的,将WD株毒种限制在12代内是可行的,并建立了该毒种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蛋白ISCOMs免疫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伪狂犬病病毒囊膜蛋白与Quil A结合制备囊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PRV-ISCOMs),并通过ELISA、血清中和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Brdu-ELISA法)测定其诱导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如下:1)小鼠分别接种3、7、10ug的PRV-ISCOMs后,于接种后PI7d血清中可测出ELISA IgG而抗体,随后抗体水平逐渐升高。间隔21d加强免疫后,FLISA IgG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且中和抗体效价均在1:22以上,而未加佐剂的囊膜蛋白对照组均无中和抗体;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初步结果表明PRV-ISCOMs能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3)免疫保护力测定显示免疫鼠能抵抗强毒攻击。上述结果表明PRV-ISCOMs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高效价的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二联高免血清,试验采用冻融法制备猪免疫血清,ELISA阻断法、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效价,比较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两种病原的血清抗体效价。将两种病原抗体效价最高组血清分别置不同温度保存不同时间检测其抗体效价,探讨最适保存条件。结果表明:S6组的两种病原血清抗体效价最高,猪伪犬病病毒血清OD630值为0.352、猪传染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效价为1∶64;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S6组与其他试验组之间抗体效价差异显著。说明S6组为此次探讨的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二联高免血清的最佳免疫程序,通过30 d的基础免疫及10~15 d的强化免疫能获得较高效价的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20℃和4℃分别适合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二联高免血清抗体液的长期和短期保存。  相似文献   

8.
用伪狂犬病病毒及抗体阴性羊,以不同免疫剂量,间隔一定时间,多次免疫不同类型的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制备猪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特异性强,效价可达1:2 048以上。本研究为伪狂犬病活疫苗或毒种的鉴定及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高效价的中和用血清。  相似文献   

9.
对3批置-70℃超低温冰箱的鸡新城疫(Lasota株)生产种毒进行保存期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种毒在-70℃保存5年,病毒含量、免疫原性、安全性均达到规程要求,分别用该3批种毒生产9批鸡新城疫抗原病毒含量检测均≥108.83EID50/0.1ml,高于国家标准(国标>107.0EID50/0.1ml),因此鸡新城疫(Lasota株)生产种毒在-70℃存放保存期至少为5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序列保守区段,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区分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与基因缺失疫苗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可扩增出388 bp的目的片段;对模板的最低检测量为1.1 pg;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猪支原体、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对2014年以来全国不同地区81个猪场421份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发现PRV猪场平均阳性率为35.80%,样品平均阳性率为 25.42%。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P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将200003批疫苗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后的7、14、21、30、60、90、120、150、180和225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FPV抗体,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免疫后14 d,免疫鸡血清抗体已经全部阳转,免疫后的21 d血清抗FPV的抗体出现峰值,此后便开始下降,到免疫后的6个月抗体水平已经接近阴性对照的水平.用ILTV WG株和FPV 102株强毒进行的攻毒保护试验与血清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免疫后的5个月内可以使免疫鸡获得100%(10/10)保护,免疫后的6个月对ILT和FP的免疫保护分别为1/7和2/10,此时需要对鸡群实施二次免疫.其他5批疫苗(200001、200002、200101、200102和200103)免疫SPF鸡后5个月用ILTV WG株和FPV 102株攻击也获得了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南京地区分离的鸭源流感病毒A/duck/Nanjing/21/95(H9N2?)感染商品来航鸡后,各组织脏器中病毒分离情况和病毒抗原分布。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AIV)可以从肾脏、肺脏、脾脏和心脏中分离出来,接种后3d(PI3),病毒在组织中的分离率最高,且又以肾脏的分离率最高。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呼吸系统单核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的胞核内,PI3时病毒抗原的检出率最高。这些结果表明,肾脏是该毒株复制的主要部位,肾脏的病变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而且该株AIV具备在呼吸系统内复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5种脑炎人兽共患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同时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森林脑炎病毒(TBEV)、东方马脑炎病毒(EEEV)、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5种人兽共患脑炎病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引物组合及PCR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5种病毒的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411 bp(JEV)、945 bp(TBEV)、193 bp(EEEV)、545 bp(WEEV)和769 bp(CHIKV);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病毒核酸最低检测拷贝数分别为7.1×103、3.6×103、2.2×103、5.6×103和5.1×103.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以上5种人兽共患脑炎病病毒提供快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鸡痘母源抗体对重组鸡痘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检测抗鸡痘病毒母源抗体对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疫苗的影响,孵化一批来自禽痘病毒高免母鸡的雏鸡,采用ELISA方法检测鸡痘疫苗免疫鸡后代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雏鸡自孵出2d开始,血清鸡痘病毒抗体水平就开始缓慢下降,到15日龄时下降至临界值,已有部分鸡开始出现抗体阴性反应;到21日龄时,全部被检血清抗体水平均转为阴性。分别于不同日龄对试验雏鸡免疫接种重组鸡痘疫苗,结果只有当鸡体内的鸡痘病毒母源抗体全部为阴性(21日龄)后免疫时才能产生可靠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达到80%以上。这说明鸡痘病毒母源抗体对重组鸡痘疫苗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重组疫苗合理的首免时间应选择在3周龄以后。  相似文献   

16.
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制备的疫苗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后的7、14、21、30、60、90、120、150、180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FPV和gB的抗体。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免疫后14d,免疫鸡血清抗体已经全部阳转,免疫后的21d血清抗FPV的抗体出现峰值;此后便开始回落,到免疫后的6个月抗体水平已经接近阴性对照的水平。抗gB的抗体在免疫后的第二周达到阳性,之后的六个月都为阳性。在免疫后的每个月将免疫鸡取20只再分成两组。分别用新城疫强毒与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的第一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率为8/10,第2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为7/10,第3个月为2/10,因此对新城疫的免疫保护期为2个月。在免疫后的5个月内可以使免疫鸡对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达到8/10以上,免疫后的6个月对ILT为8/13.因此rF—PV-gB—F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保护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17.
将8日龄SPF鸡随机分组.分别接种rFPVHN、rFPVF、rFPVNHF重组禽痘病毒,接种量为每只鸡105PFU,另一组群用La Sota活苗经点眼、滴鼻接种10<'6>EID<,50>.于免疫后6d、12d和18d测定HI和微量中和抗体.结果发现,3种重组病毒均能刺激鸡群产生抗新城疫病毒特异抗体,但抗体产生时间比La Sota活苗缓慢,且抗体滴度亦低.然而共表达HN和F的rFPVNHF免疫鸡群的中和抗体水平明显比rFPVHN和rFPVF组群高.表明rFPVNHF的保护性免疫更优于HN或F单基因重组禽痘病毒.  相似文献   

18.
环状病毒是牲畜常见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包括有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马器质性脑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这些病毒能够通过吸血性的库蠓传播。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内蒙地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武川县分离出2株兔出血症病毒,分别命名为RHD-NW1毒株和RHD-NW2毒株,对其进行了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病毒在兔体连续传4代均出现典型免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毒力稳定的强毒株。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30nm左右,无囊膜,有实心和空心2种病毒粒子。2株病毒对热(56℃6min)、酸(pH3)、乙醚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对人的O、B型红细胞有高度凝集性。  相似文献   

20.
文朝慧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5,24(4):121-126
2011年7月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发现发生花叶病的苜蓿田块,地块中病株呈现黄斑花叶、叶柄扭曲及整株矮化的症状。为明确其病原,采集病株后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样进行了检测。 DAS-ELISA、RT-PCR-RFLP及病毒CP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病样受到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复合侵染。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番茄花叶病毒对苜蓿的侵染,讨论了由这两种病毒引致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