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20%的甲醇,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30%的乙腈,A和B流动相用体积分数50%的磷酸调pH至3.2±0.05,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0.8~1 mL/min,柱温35℃,分析波长272 nm条件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东产15个品种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390 6~25.000 0μg/mL,标准曲线y=62.662x-16.805,相关系数R2=0.999 6.  相似文献   

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了广东产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分离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20%的甲醇,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30%的乙腈,A和B流动相用体积分数50%的磷酸调pH至3.2±0.05,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1~1.2 mL/min,柱温35 ℃,分析波长285 nm~350 nm的检测条件下,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均含有柚皮苷和金丝桃苷,6个品种含有芦丁,并且不同品种之间柚皮苷、金丝桃苷和芦丁等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芦丁含量以长穗赤品种青果最高,达1 858.17 μg/g干质量;金丝桃苷含量以小鸡心品种青果最高,达3 238.21 μg/g干质量;柚皮苷以红心榄品种青果最高,达6 440.84 μg/g干质量.  相似文献   

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同时测定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组成及含量的方法,为柑橘中酚类物质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对上机条件优化,检测波长选择基于全扫描(190-400 nm),选择所有物质都有最大吸收光谱的波长;柱温、流动相类型和流速优化参考相关文献,为了能使基线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再从提取剂类型、提取次数和时间进行单因素比较试验,对柑橘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柑橘样品经乙酸乙酯振荡提取30 min,果皮和果肉分别提取4次和3次,蒸发浓缩,甲醇定容上机进行测定。【结果】以ACQUITY UPLC BEH C1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为分离柱,柱温为35℃,进样量为3.0 μL,流速为0.3 mL·min-1;梯度洗脱,以0.3%乙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95%-80%(0-3 min)A,80%-80%(3-8 min)A,80%-70%(8-12 min)A,70%-20%(12-17 min)A,20%-95%(17-20 min)A;定量波长为283 nm。19种物质在18 min内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1-50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两个水平下加标,果皮回收率为85.8%-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0.86%-6.06%),果肉回收率为88.4%-112.7%(相对标准偏差为1.05%-5.23%),方法检出限为0.001-0.09 mg·kg-1(S/N=3)。采用此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样品包括5大类柑橘:宽皮柑橘类(沙糖橘和椪柑)、甜橙类(纽荷尔脐橙)、柚类葡萄柚类(鸡尾葡萄柚)、枸橼柠檬类(柠檬)和金柑类。不同品种类黄酮和酚酸物质含量和种类差异较大,就总酚类物质而言,椪柑和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最高,椪柑是金柑的5倍,是其他品种的1-1.5倍,果皮为果肉的3-5倍;就类黄酮物质而言,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总含量最高(1 813.22 mg·kg-1),其次是椪柑、纽荷尔脐橙、沙糖橘、柠檬、金柑,果肉总含量变化趋势与果皮一致,果皮明显高于果肉;黄烷酮(圣枸橼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甙、香蜂草甙、柚皮芸香甙、柚皮素和橙皮素)是柑橘中主要的类黄酮,鸡尾葡萄柚果皮中最多(1 491.8 mg·kg-1),其次是柠檬和纽荷尔脐橙,最少的是金柑,而果肉含量明显低于果皮;就酚酸而言,沙糖橘果皮中最多(515.21 mg·kg-1),其次是椪柑、柠檬、鸡尾葡萄柚和纽荷尔脐橙,金柑最少,果肉中变化趋势与果皮一致,果皮含量为果肉的3-5倍;绿原酸,阿魏酸是主要的酚酸。【结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柑橘中主要酚酸和类黄酮物质的方法。该方法高效、精确、低耗、环保,并经实际样品(5大类柑橘)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作为柑橘中酚酸和类黄酮同时、快速检测的常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20%的甲醇,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30%的乙腈,A和B流动相用体积分数50%的磷酸调pH至3.2±0.05,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 0.8~1 mL/min,柱温35 ℃,分析波长272 nm条件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东产15个品种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390 6~25.000 0 μg/mL,标准曲线y=62.662x-16.805,相关系数R2=0.999 6.标准品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61 4%和2.773 6%.标准品回收率平均数为99.09%(n=5),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为3.298%.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均含有没食子酸,含量在57.958 4~230.737 3 μg/g 鲜质量之间,以土纳甜种品种的含量最高,香种含量最少,相对标准偏差为0.060%~1.938%.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6种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通过对液相色谱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探索,最终确定了芦丁、山柰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6种黄酮类物质标准品的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5%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0~100 min A∶B为20∶80,105 min后为40∶60;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5℃;体积流量1.0 m L/min。并以两个品种的柿叶为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预期结果,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苹果清汁为样品,优化多酚检测条件,建立了不同品种苹果清汁中多酚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1,流动相0.3%三氟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流速1ml/min)以及梯度洗脱的条件下,标定了12个共有指纹峰,测定出10个品种苹果清汁多酚的指纹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多酚含量为1 974 ~3 598 μg/ml,初步建立了苹果清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该方法可为苹果加工企业对苹果多酚的质量进行定性、定量地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的4种人工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检验方法,为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将葡萄酒样品分别用液-液萃取法、聚酰胺吸附法、直接进样法进行前处理,对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葡萄酒样品采用聚酰胺吸附法进行前处理,优化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A液为甲醇,流动相B液为醋酸铵溶液(0.02 mol/L),流速为1.0 mL/min,梯度洗脱,变波长检测葡萄酒样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的检测波长分别为430 nm(0~2.2 min),230 nm(2.50~3.95 min),480 nm(3.95~5.00 min)和480 nm(3.95~5.00 min),柱温35℃,检测时间为5 min,进样量为20μL。对葡萄酒样进行的精密度及加标试验表明,以上4种人工色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1.51%,回收率为87.83%~107.42%。【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葡萄酒中4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以柑橘皮渣为原料,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酒石酸提取柑橘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为酒石酸质量分数3%,料液比1∶20(g∶mL),浸泡时间120min,加热回流时间120min.【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5.4%,验证试验证明结果稳定,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柑橘中百可得残留的提取净化及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柑橘样品用甲醇作为提取液,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橘中的百可得残留;样液经离心后,分别用ProElut PWA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分析柑橘中的百可得含量.以XDB-C18 (4.6 mm×150 mm,5 μm)为色谱柱,用pH值4.5的0.1g·L-1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280 nm下检测,百可得在3 min内实现较好的分离,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该方法的提取净化方法及色谱分离条件能有效排除柑橘中的杂质干扰,添加回收率为85.40%~98.52%,变异系数0.82%~5.28%,检出限为0.05 mg· kg-1.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辣椒叶片中新黄质和紫黄质组分分离及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辣椒品种耐性的研究提供方法依据。以KOH-甲醇溶液为皂化液,对其质量浓度、体积、皂化温度、皂化时间进行筛选,对提取溶剂、提取溶剂用量以及流动相、柱温、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及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建立以10 m L 80%丙酮为提取溶剂、以6 m L 200 g/L的KOH-甲醇溶液为皂化液,50℃皂化30 min为皂化条件的提取工艺;以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乙腈,B.乙酸乙酯,C.水,波长440nm,流速1 m L/min,柱温35℃为色谱检测条件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外标法进行定量,新黄质、紫黄质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和0.998 7,方法平均回收率70%,方法符合色谱检测要求,可用于辣椒叶片中新黄质、紫黄质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蛋白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桑叶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该方法提取桑叶蛋白的最佳优化工艺:以0.4%的NaCl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超声波400 W超声处理20 min,40℃水浴浸提60 min;此工艺下,桑叶叶蛋白得率为9.93%,粗蛋白含量为56.8%。与常规的水提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大大提高了桑叶蛋白的得率。  相似文献   

12.
对流动相酸度,洗脱速度和色谱柱柱温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个非常适用于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 LR 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用0.04%TFA/乙腈,63,37,为流动相,洗脱时间为7 min,该方法具有温和,快速,经济,适用等 特点,经过对广东省某典型水库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院该方法定量可靠,准确、灵敏,回收率为 88%,最低检出限为0.05 滋g/L.  相似文献   

13.
三种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葛根总黄酮的三种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及优化。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80℃,最佳提取率为62.8%。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0min,超声温度60℃,最佳提取率为56.1%。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微波处理时间40 s(3次),中高火处理,最佳提取率为85.7%。微波辅助提取的效果最好,具有快速、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林蛙皮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依据回归分析,以蛋白质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林蛙皮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30.35,提取时间3.28 h,提取温度11.13℃,pH为6.01,提取次数为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的实际提取率为6.11%。利用SDS-PAGE得到林蛙皮蛋白质分子量主要集中在43~20 k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为其蛋白饲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酸加热法、碱加热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南美蟛蜞菊叶片粗蛋白含量排序为:盐析法(15.18 mg/g)>酸加热法(9.97 mg/g)>碱加热法(9.79 mg/g)>有机溶剂法(7.21 mg/g).其中,盐析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30%、絮凝时间10 min;酸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60℃、pH 3、絮凝时间2 min;碱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25℃、pH 7、絮凝时间2 min;有机溶剂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0%、絮凝时间10 min.絮凝温度对酸加热法和碱加热法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液浓度对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综合比较4种方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效果,确定盐析法是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最适方法,其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蛋白质活性保持较好,适用于实验室提取和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对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法这4种提取当归多糖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当归多糖得率为指标,用苯酚-硫酸法对当归多糖进行测定,优化4种方法的提取工艺并比较.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热水浸提法的多糖得率为21.78%,超声波法为22.15%,纤维素酶法为24.55%,果胶酶法为24.81%.酶法是当归多糖提取较佳的选择.纤维素酶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加酶量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 min,pH值6.0;果胶酶法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加酶量1.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pH值5.5.  相似文献   

18.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茯苓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寻求最优的提取条件。[方法]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对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微渡辅助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17 min、功率550 W、固液比1∶30、提取次数2次、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0.5%、pH值6.0,在此条件下,茯苓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率为3.58%。[结论]微波辅助酶法为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蓖麻籽中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磷酸盐法提取蓖麻籽中粗蛋白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硫酸氨饱和度为70%时对蓖麻籽中粗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利用优化后的磷酸盐法对7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蓖麻籽中的蛋白质进行粗提取,并利用紫外分析法对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蓖麻籽中的粗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自植株授粉后到获取蓖麻籽的时间间隔越长蓖麻籽中总蛋白积累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