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莫蓓红  高红艳  陈帅  刘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55-16358
[目的]研究不同终点pH对高乳脂再制奶酪功能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切达奶酪和稀奶油为主要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酸化剂,通过直接酸化法得到不同终点pH的高乳脂再制奶酪样品。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质构分析、持水性测试、持油性测试等功能性测定,并进行了感官评定分析。[结果]试验得出,终点pH对高乳脂再制奶酪影响较大的是感官、质构特性和内部乳清析出,而对表面乳清析出和油脂析出率影响不大,pH 4.8是最佳的酸化终点。产生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乳脂奶酪特殊的凝乳方式和蛋白质分子间随pH变化的静电作用。[结论]酸化终点在等点电附近时,得到的高乳脂再制奶酪的结构更符合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传统奶酪的工艺生产了江米酒奶酪。采用L9(33)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剂的添加量、糖的添加量以及脱脂乳粉的添加量对江米酒奶酪色泽、滋气味、组织状态、持水力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江米酒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米酒添加量为8%,糖添加量为4%,奶粉添加量为6%,恒温45℃培养72 h产品质量最佳。此时奶酪感官评定评分为97.9,持水力为90.41%。组织状态弹性、滑爽性及细腻度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切达奶酪12个月成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质构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分析奶酪质构特性,包括硬度、黏性、回复性、耐咀性和内聚性等功能特性的变化,并且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成熟的进行,奶酪微观结构上的空穴变小,脂肪球变小,蛋白质长链结构变短,酪蛋白网络结构逐渐降解,表面粗糙变得不连续。硬度、黏性和耐咀性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2% 、17%和28%,差异显著(P<0.05);回复性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为-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达奶酪成熟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是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红枣再制奶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宁夏灵武优质的红枣资源,以天然奶酪和红枣粉为原料,制得了红枣再制奶酪,提出了红枣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要求,并对制得的红枣再制奶酪进行感官评价。红枣再制奶酪加工包括红枣干制、天然奶酪的选择及加热熔化、乳化盐的选择、混合均质、真空冷却保藏等过程,此工艺下生产的红枣再制奶酪呈浅粉红色,具有淡淡的奶酪味和红枣风味,质地柔软,组织细腻致密,软硬适度,营养丰富且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5.
匡明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779-4780,4783
[目的]以自制的鲜奶酪和钙果为主要原料,研究钙果奶酪涂抹酱的最佳配方。[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产品的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产品最佳的配方。[结果]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在鲜酪中分别添加9%钙果汁、0.2%黄原胶、3%乳化剂、8%蔗糖。[结论]该产品不仅丰富了奶酪品种,而且提高了奶酪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酸凝奶酪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香斌  宋淑红  王明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7-13548
[目的]开发一种以乳酸为凝结剂的模拟干酪。[方法]该试验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巴氏杀菌→冷却→添加发酵剂→保温发酵→加酸→凝乳→排乳清→过滤→压榨→成型,干酪质量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5421-85进行。[结果]以乳酸为凝结剂生产的奶酪,呈乳白色,酸味适中,奶香浓郁,口感细腻柔软,有可塑性,综合感官评分为89分。要缓慢加入乳酸并不断搅拌,以使整个环境的pH均匀一致,随着乳酸添加量的增加,干酪的凝乳效果越来越好,但超过0.17%时干酪凝乳状态又呈下降趋势。42℃下干酪的凝结效果最好。[结论]以乳酸为凝结剂生产奶酪是可行的,其最佳生产工艺为:以乳酸为凝结剂,乳酸加入量为0.17%,凝乳温度为42℃,凝乳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完全豆浆制作可涂抹的干酪状产品的品质,通过检测组成成分、质构分析、粒径测定和感官评价,对比不同方式凝乳制备的大豆涂抹型干酪的成分组成、硬度、涂抹性及风味,进一步优化乳化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凝乳得到的大豆涂抹型干酪的水分含量略低,乳清更易排出,醛类物质明显降低,而香味物质(2,3-丁二酮)增多,感官评价最高。在搅拌温度80℃,转速1 800 r/min,时间30 min条件下制备的大豆涂抹型干酪具有最佳的质构、粒径等特性。当蛋白酶A添加量达0.3%时,大豆涂抹型干酪的品质较好,颗粒较小,细腻程度与市售涂抹型干酪相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实验,通过感官评定和涂抹性指标确定了涂抹型再制干酪的基本配方,并应用质地剖面分析(TPA)研究了脱脂乳粉、大豆分离蛋白、乳清粉和无水黄油对涂抹型再制干酪质地的影响。实验表明,成熟期为1个月和12个月的切达干酪以1:1混合,添加2%~3%的柠檬酸钠,8%的脱脂乳粉、10%乳清粉、2%大豆分离蛋白和10%的无水黄油为基本配方。除无水黄油对弹性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配料对各项质地性质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瑞敏 《吉林农业》2012,(3):202-203
黄芪带有微甜感和特有风味且柔和,使黄芪奶酪带有独特的风味与柔和口感.黄芪本身拥有较强的药理作用,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可长期食用.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黄芪液比例1:2、发酵剂量为5%、复合添加剂量7%、成熟时间3m.成品的影响因素为:发酵剂量对成品影响最大,黄芪液添加比例其次,再其次成熟时间,影响最小为复合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0.
以全脂羊奶粉和乳清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乳清蛋白含量的羊奶酸奶在贮藏过程中滴定酸度、粘度、持水性、乳酸菌活菌数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随乳清蛋白含量的升高,滴定酸度、粘度、持水性和感官质量均降低;乳酸菌活菌数在乳清蛋白含量为0.60%时最高,贮藏14d时乳酸菌活菌数为7.2×108 cfu/ml。  相似文献   

11.
风味干酪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奶粉为原料 ,经复水、杀菌、接种等工序 ,利用乳酸菌对乳液进行发酵 ,使乳中酪蛋白凝固 ,并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再通过离心、压榨、接种毛霉 ,加糖加盐对其进行风味的调整 ,从而得到质地紧密、咸甜适口、香味醇厚的风味干酪产品。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张红梅  李爱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1-2151,2178
简要概述了奶酪的营养价值及其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奶酪在我国的市场现状及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羊乳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羊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乳干酪的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羊乳干酪加工的最佳工艺为: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25 ℃,凝乳酶添加量1‰,凝乳温度38 ℃,凝块切割大小6 cm.此条件下,羊乳干酪呈乳白色,细腻柔软,具有干酪特有的乳香,无膻味.  相似文献   

14.
介绍新疆干酪生产和技术研发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新疆发展干酪生产的优势和前景,以促进新疆干酪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用番茄酱生产番茄干酪,对番茄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番茄干酪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番茄酱最佳添加量为7%,最佳的工艺参数是干燥温度为55℃、压榨时间为12h、发酵时间为7h、发酵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16.
Blueberry is a kind of wild berry with high nutrition values. It contains a great amount of anthocyanin, organic acid and fiber, 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s sensory evaluation, pH value,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TPA) and microstructure.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blueberry pulp on spreadable processed cheese through examining pH value, TPA, microstructure and color-differ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d blueberry content lowered pH value, remarkably transformed microstructure and TPA (P<0.0...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胃蛋白酶和姜汁按一定比例配合替代部分皱胃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混合乳干酪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 ,用复合凝乳酶II (2 %皱胃酶 0 0 5 % ,2 %胃蛋白酶 0 0 2 % ,姜汁 0 15 % )代替皱胃酶 (如仅用皱胃酶添加量为0 375 % )对混合乳进行凝乳 ,所加工的混合乳干酪经感官评定认为与精制皱胃酶加工的干酪具有相似的感官质量。电镜扫描观察 ,干酪成熟过中pH4 6可溶性氮分析 ,复合凝乳酶II的可溶性氮高于皱胃酶干酪制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干酪生产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干酪的营养特点和传统生产工艺,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干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凝乳酶及其代用品和浮清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混合干酪和其他干酪的研制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