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调查了河南周口、安阳、新乡、濮阳、驻马店、南阳等6个市60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采集病猪组织样品共96份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最终分离鉴定到30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1.25%;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分离株中血清4型有6株,5型5株,9、11、13、14、15型各1株,其余13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5、13、14菌株和5个未能定型的菌株能引起小鼠全部死亡,其他菌株对小鼠致病性不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3%以上的菌株除对庆大霉素、头孢喹诺高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性不高.本调查结果将对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1):95-97
从江西省抚州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长丝状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使用KRG方法对其进行血清分型鉴定,该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13型。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类、苯唑西林、氯霉素、阿莫西林表现较高的敏感性。对强力霉素、青霉素G中度敏感,而对磺胺类、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出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命名为JXFZHP01株。本结果为江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隋慧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8):205-207
从锦州市某猪场7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料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试验、纯化后镜检、V因子需要试验、卫星现象检查、生化试验、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细菌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4株分离菌株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均较敏感;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均为耐药;对链霉素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7,(6)
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河南省信阳、驻马店等地部分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4株副猪嗜血杆菌分属3个血清型,其中血清4型7株,5型4株,12型2株,未定型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红霉素和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均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河南地区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从发病猪的肺脏、心血、关节液等病料中分离、纯化副猪嗜血杆菌,并对分离纯化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PCR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型分型、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该菌株携带有vta1、vta2、vta3、wza、ompP2、nanH、cdtA、cdtC、espP2 9种主要毒力基因;对保育仔猪表现出轻微的致病性;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16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得到的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毒力较弱,对大多数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河南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成功分离到了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从疑似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新乡某猪场采集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心包积液,并对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敏,对复方新诺明中敏,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耐药;对金银花及其组成的复方敏感,且复方作用效果优于单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调查了广西南宁、桂林、玉林、钦州4个市60个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采集病猪组织样品共86份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PCR鉴定;最终分离鉴定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0.2%;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中血清4型有5株,5型3株,9、11、13、14、15型各1株,有1株与2、9、10、11型血清均有凝集,其余12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5、13、14菌株和5个未能定型的菌株能引起小白鼠全部死亡,其他菌株对小白鼠致病性不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70%以上的菌株除对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性不高。本调查结果将对广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猪心包积液、心血及肺脏、肝脏和关节液等病料,按照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NAD依赖试验和生化试验确定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生化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可以发酵蔗糖、麦芽糖、棉子糖、木胶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发酵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醇、肌酐和枸橼酸盐等;同时氧化酶试验和氨基酸对照试验呈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林可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阿米卡星呈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猪场采集58份病料,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分型研究以及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细菌均为血清4型副猪嗜血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吩、替米考星高度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链霉素、阿莫西林、新霉素均耐药.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噻吩高敏;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中敏;对磺胺甲唑耐药。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Hps参考株AB078973(基因登录号)同源性为100%,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遗传进化关系表明,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3株血清5型参考株AB078972、AB078973、AB078974的16S r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0%~99.4%之间,初步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命名为YN-1株。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2013年北京地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中分离到19株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对分离株进行培养特性、荚膜染色、生化特性、血清型分型及PCR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19株细菌均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分别属于血清4、5、7、12及13型。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有多重耐药性,且各分离株除GS-3外均有较强毒力。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对来源于广东省的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血清型、耐药性、生长特性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为血清4型和5型;两株菌均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培养10 h活菌含量都能达到109以上;其LD50分别是1.52×109 CFU和9.3×108 CFU;分离菌株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可以作为疫苗的基础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旨在建立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TSB、BH1、LB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TSB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对副猪嗜血杆菌在10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结果表明,血清4型JS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血清5型ZJ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且通过批次补料与流加相结合的工艺使关键成本血清的使用量降低了1/2。在1000L发酵规模上进行连续3批的发酵试验.经验证该工艺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抗原的规模化生产。对3批发酵抗原利用替代动物豚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抗原均合格。研究结果为国内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血清4型和5型二价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17年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分离鉴定Pm,对其荚膜血清型、地区分布和感染方式进行调查,并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全国6288份临床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出236株Pm,总分离率为3.75%。随机选取55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其中A型25株,D型27株,F型1株,未定型2株;分离率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4.97%),其次是河南省(3.69%)和湖北省(3.25%);感染模式中,Pm单纯感染占比42.80%,混合感染占比57.2%,最常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共感染,比例分别为28.81%和12.29%。耐药性试验显示,Pm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4%,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3.64%~52.73%,对多粘菌素B和氧氟沙星最敏感(耐药率均为1.82%)。本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Pm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仍然是A型和D型,临床上Pm与其他细菌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及邻地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珠三角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药物敏感性、血清型类型及其同源性,本研究对100株鸭源及鹅源RA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血清型分类及其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选取10个代表株测定其对7日龄雏鸭的致病性及ompA基因序列,比较相互间的同源性以及其它生物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株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代表株对雏鸭具有强的致病性;所有菌株具有一重以上的耐药性,63株细菌具有双重或多重耐药性,97%的菌株对奥格门丁敏感,其它药物敏感度依次为壮观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利福平和卡那霉素;93%的菌株对庆大霉素耐药,表明该地区RA对大部分常用药物产生一重或多重耐药;100株菌株分属于4种血清型,其中83株属于血清1型,属于其它3个血清型的菌株分别有10株、5株和2株,以第4种血清型致病性最强;10个代表株中9株的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6%以上,5株为100%,1株与其它株的同源性为90.1%~90.4%,表明10株菌的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外膜蛋白基因与血清型和菌株的致病性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能够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是影响猪的最重要细菌之一,目前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存在。为了弄清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2012年-2015年,从河南不同地区猪场送检的疑似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5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征鉴定、生化试验、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A6-fei、C3-xin、C12-xin、D2-fei和E1-fei。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5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副猪嗜血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尽相同,各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星最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最差,其中菌株C3-xin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完全耐药。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河南省依然存在,并且不同地区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应当引起养猪场重视。  相似文献   

18.
A bacterial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ick pigs suspiciously infected by polyserositis and arthritis in a pig farm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identifi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culture traits,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CR amplification.Additionally,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16S rRNA sequence of Haemophilus parasuis,and the bacterial strain was amplified by PCR.The amplified fragments of approximately 1 400 bp was sequenced,and aligned with the sequence in Gen Ban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shared the homology of 97%-99%with the 16S rRNA sequence of foreign H.parasuis,and confirmed as H.parasuis(HPS).The strain was determined as serotype 4 through serotype identification.The strain was named SD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