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是α-疱疹病毒亚科,水泡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是IFN-Ⅰ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靶基因,也是该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宿主细胞激活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Veterinary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阐明了miR-101靶向SOCS5基因,显著增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信号,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揭示了抑制猫疱疹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葡聚糖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葡聚糖的结构特点 葡聚糖为右旋吡喃型葡萄糖聚合体,其相邻葡萄糖残基的碳1、2、3、4、6的半缩醛氧之间以葡糖苷键连接构成骨架,有α和β位两种结构形式。β-1,3-葡聚糖是一类大分子多糖,主链结构为β-1,3-糖苷键连接,通常还含有不同比例和大小的β-1,2/β-1,β-1,6-连接的支链,主要以细胞结构成分(如细胞壁)的形式存在,对异体宿主防御系统具有较强的诱导和活化作用,是一类活性强、毒副作用低的良好的生物应答效应物。β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寻找到安全性能好、产酶效率高的菌株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以提升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从牦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16S rDNA的鉴定,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发酵阶段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最终确定高产菌株M1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M1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活性大于外切型-β-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M1在35℃、pH为7、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内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产外切型-β-葡聚糖酶的效率最高,在30℃、pH为6、接种量为1%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的效率最高;在M1生长过程中,先产生了β-葡萄糖苷酶,其次是外切型-β-葡聚糖酶、内切型-β-葡聚糖酶,并且外切酶活性远远大于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β-1,3/1,6葡聚糖对海东鸡鸡胚和雏鸡肠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将220只种鸡分为5组,分别添加0.5%、1.0%和2.0%β-1,3/1,6葡聚糖为试验组,添加0.02%泰乐菌素为阳性对照组,不添加葡聚糖和泰乐菌素为阴性对照组。种鸡饲养44 d,采集种蛋、孵化、不同日龄胚胎和雏鸡取样,并采集肠道进行组织处理和测定。结果显示:β-1,3/1,6葡聚糖有利于增加鸡胚和雏鸡小肠长度、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杯状细胞分布密度(P0.05),尤其是添加2%β-1,3/1,6葡聚糖效果最为明显(P0.05)。研究表明在种鸡日粮中添加β-1,3/1,6葡聚糖可明显改善鸡胚和雏鸡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5.
猪Ⅰ型干扰素融合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技术将猪I型干扰素PoIFN-α和PoIFN-β成熟肽基因进行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30a-PoIFN-α/β进行融合表达,利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融合干扰素rPoIFN-α/β抗病毒活性,并与非融合干扰素rPoIFN-α和rPoIFN-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上,融合干扰素rPoIFN-α/β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其对VSV、PRRSV、CSFV、PRV、PPV、PASTV、PEDV和TGEV的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非融合干扰素,体现了一定的叠加效应,可以用于猪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忠  呙于明  袁建敏  杨鹰  聂伟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12):1316-1322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断奶仔猪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进行试验,试验期为28 d.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主要淋巴细胞亚群,IDEXX-ELISA antibodyTest Kit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发现添加β-1,3/1,6-葡聚糖14 d后,试验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28 d无明显差异(P>0.05).21 d试验组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5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对Th细胞、Tc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量及其CD4 /CD8 比值均有提高,但高剂量(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可以导致CD8 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CD4 /CD8 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影响猪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提高,其免疫调节作用受添加剂量和时间的影响.低剂量酵母β-1,3/1,6-葡聚糖能适度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高剂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和测序方法对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病毒的鉴定;并采用免疫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这5株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株病毒分离株被鉴定为猫疱疹病毒I型;g D序列未发生变化;病毒仅在F81细胞中增殖,能引起F81细胞明显的细胞病变;猫、公鸡、人O型、牛、猪、兔、绵羊的红细胞不具有凝集作用;病毒对pH3.0、有机溶剂和60℃高温敏感;病毒蚀斑形成单位为3×10~6个PFU/m L,纯化株TCID50值为10~(-5.0)TCID_(50)/0.1m L。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宠物猫存在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风险,其病原为猫疱疹病毒I型且部分病原特性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并建立快速、敏感、准确的Ⅰ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克隆了鸡Mx启动子(Mxp),并在其下游连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构建鸡Ⅰ型干扰素活性检测质粒pMxp-luc。以pMxp-luc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24 h后用鸡IFN-α/β处理细胞,结果荧光素酶基因在Mx启动子的作用下获得转录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在干扰素处理细胞6 h后就可以检测;对鸡IFN-α和IFN-β检测的敏感性分别约为抗病毒活性定量检测方法的10和100倍。该检测系统与传统抗病毒定量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敏感、便于高通量检测等优势,在禽类乃至哺乳动物干扰素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抗病毒和恶性肿瘤及增强免疫调节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它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Ⅰ型包括IFN-α和IFN-β等,Ⅱ型又称免疫干扰素IFN-γ,IFN-γ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殊细胞毒性[1].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β-葡聚糖作为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不仅能激活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作者将对β-葡聚糖免疫增强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近年来从分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多糖通过与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多糖受体相结合,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这类细胞基因表达和淋巴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多种功能均与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变化有关。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具有调节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功能。 另外,β-葡聚糖对免疫细胞NO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与干扰素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多糖可影响淋巴细胞前列腺素的分泌,调节免疫功能。阐明多糖的免疫学机理有助于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制剂。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肿瘤性疾病,以引起T细胞淋巴瘤为特点.过去,MDV在分类上属于γ疱珍病毒亚科,但研究表明其DNA结构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更相似.MDV编码的蛋白质不是与γ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质,而是与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蛋白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工)和水痘带状病毒(VZV)编码的这些蛋白质显示了高度同源性[1].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还原糖法研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能力,并探讨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茶叶多糖的主要特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相对木聚糖酶具有较强分解茶叶多糖的能力,β-葡聚糖酶对茶叶多糖降解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0,其热稳定性好,pH为6~7最稳定。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是一种药食兼用真菌,营养丰富,富含活性物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β-葡聚糖,此多糖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增殖、改善免疫系统、调节血糖和血脂等有明显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葡聚糖不仅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反刍动物抗氧化能力等生物学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抗生素功能。此外,在细菌、真菌以及谷物中都存在丰富的、易于获取的β-葡聚糖。本文章主要回顾了近年来有关β-葡聚糖的研究,阐述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和链构象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机理和代谢途径,总结了β-葡聚糖的生物学作用,如调节瘤胃微生态区系平衡、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降血脂等功能,并指出了β-葡聚糖在反刍动物饲养方面的应用进展,表达了对β-葡聚糖在未来研究与应用中的展望,以期能够为β-葡聚糖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干扰素(Interferon,IFN)产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IFN包括IFN-α家族和IFN-β,IFN-α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而大多数细胞都可以分泌IFN-β,但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Ⅱ型IFN是IFN-γ,由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在识别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产生。因此,在病毒感染早期,细胞对抗病毒的感染主要依赖于Ⅰ型IFN的分泌,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Ⅰ型IFN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1 IRF-3的结构IRF-3是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55 ku的蛋白质。IRF-3…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20,(3):20-21
蜂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激活宿主防御系统。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蜂胶的抗人类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流感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伪狂犬病病毒(PRV)、抗畜禽传染性病毒作用以及蜂胶中抗病毒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毒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是细胞质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诱导宿主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进而产生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目前对人、小鼠、猪等哺乳动物细胞中RIG-Ⅰ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家禽RIG-Ⅰ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鸭和鹅的RIG-Ⅰ相继被研究。鸭和鹅RIG-Ⅰ的发现、结构特点、组织表达及其抗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类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将为禽类抗病毒和免疫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表达分泌型的猪β-干扰素,将去除信号肽的编码梅山猪β-干扰素成熟多肽基因(mPoIFNβ)插入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PIC9K,构建成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PoIFNβ。将以SalⅠ线性化的pPIC9K-mPoIFNβ用化学方法(LiCl),与鲑鱼精DNA(ssDNA)共转化入毕赤酵母菌株GS115,转化子经MD平板筛选和PCR鉴定后获得阳性菌株,再经高浓度G418筛选到多拷贝菌株。以1%甲醇连续诱导4 d,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22 ku和26 ku的混合物,在GS115中的表达量约为80 mg/L,占分泌型总蛋白的29.4%~30.8%,表明猪β-干扰素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理化分析发现,重组酵母菌表达的蛋白耐酸(pH2),对热(56℃)部分敏感,并能被特异性的抗猪β-干扰素抗体中和而不与抗猪γ-干扰素抗体反应。以细胞病变抑制法(CPE50)测定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在MDBK(牛肾细胞系)中表达的猪β-干扰素的抗VSV比活性达到2.0×106U/mg;对口蹄疫病毒在IBRS-2细胞中的增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H1N1猪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感染模型,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结合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对MDCK细胞最大无毒浓度为5.34 mg/m L,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 L,治疗指数(TI)为18.0;当药物浓度≥1.25 mg/m L时,能明显降低H1N1猪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提示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有确定的体外抑制H1N1猪流感病毒的作用,并能影响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维持鱼类健康并为养殖生产带来更好的效益,通常在养殖鱼类饲料中使用免疫增强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疾病抵抗力。对多种鱼类的研究发现,饲喂β-葡聚糖能提高其免疫应答、对细菌与病毒的感染和环境压力的抵御力。因此,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集约化养殖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β-葡聚糖调节鱼类免疫的机制以及影响β-葡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