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生菌—中药复合制剂对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种中药黄芪、黄连、石榴皮和两种益生菌乳酸杆菌-2、枯草芽孢杆菌按一定比例组合成益生菌—中药复合制剂,研究其对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河南新乡某猪场挑取356头仔猪,随机分成预防试验组Ⅰ、Ⅱ、Ⅲ。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中药、益生菌和益生菌—中药复合物,观察其对腹泻的预防作用,对照组为Ⅳ组。从河南周口某猪场挑取自然腹泻发病的仔猪160头,随机分成Ⅴ、Ⅵ、Ⅶ三组,饲料中分别添加添加中药、益生菌和益生菌—中药复合物,观察其对腹泻的治疗作用,对照组为Ⅷ组。结果表明,在预防仔猪腹泻方面,四组腹泻率分别为12.50%、13.20%、2.41%和33.83%;在治疗仔猪腹泻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8.00%、100.00%和12.00%。研究表明,中药、益生菌对预防和治疗腹泻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不如益生菌—中药复合物。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提供新思路,为益生菌—中药复合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鸣  边传周  王老七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499-4507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实现3种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探针,利用PCR技术分别标记于大豆Lectin基因片段的两端形成3种不同的报告基因,此标记的报告基因与3种待测靶标基因经杂交、缺口补平、环化后,采用1对引物反向PCR扩增报告基因,建立了PCV2、CSFV和PRRSV的环介导间接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564 bp、434 bp和338 bp,该方法即可用于单病毒检测又可用于多病毒检测。【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病毒检测还是多病毒检测,该法都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它病原检测无明显交叉反应;对PCV2、CSFV和PRRSV 3种病毒同时检测的底限分别为0.8、25和6.2 pg•μL-1,和单个病毒的检测灵敏度相同。利用环介导间接PCR和常规PCR对20份临床样本进行比较检测,结果表明,无论单病毒检测还是多病毒检测,其结果均与常规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环介导间接PCR检测技术可用于PCV2、CSFV和PRRSV 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病原学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如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通过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的实践,探索了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校企互动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病料中分离到 1株病毒 ,通过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检查、PCR方法检查 ,证明该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毒 ;用分离株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预防猪伪狂犬病 ,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草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选取大黄、艾叶等中草药在实验室制备了复方中草药消毒剂,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杀菌试验、临床现场消毒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以大黄、艾叶等中草药组方的中草药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杀灭率达99.9%,作用30 min,可达100%;对大肠杆菌作用10 min以上,杀灭率达100%;对枯草芽孢杆菌作用15 min以上杀灭率达99.9%;表面现场消毒对细菌杀灭率达99.96%;54 ℃温箱中放置14 d后,杀菌效果基本不变;有机物的存在对消毒效果有一定影响。结果提示中草药消毒剂用于养殖场消毒稳定有效,并可进行相关消毒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乳酸菌发酵的扶正解毒散复合制剂,并探索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首先,利用单因子试验法将不同比例的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中药提取液添加至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测定中药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其次,利用正交试验对复合药液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最后,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抗生素)、试验Ⅰ组(发酵制剂)、试验Ⅱ组(未发酵制剂),分别在试验的第21、42天测定肉鸡的生长及免疫器官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黄芪、板蓝根、淫羊藿及复合药液组的最高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61.64%、505.48%、156.16%、564.38%。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合发酵液最适生产培养基配方:复合药液100 mL、红糖2.0 g、蛋白胨0.3 g、豆粕2.0 g,发酵液活菌数为7.13×109 CFU/mL。肉鸡生长试验结果显示,1~42日龄阶段,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84%和8.22% (P<0.05),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0.88%和4.66% (P<0.05),平均日采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21、42日龄时,Ⅰ、Ⅱ组脾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04%和13.58% (P<0.05)、7.79%和7.41% (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30%和26.23% (P<0.05)、15.65%和11.48% (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液能促进乳酸菌的增殖,复合发酵液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在仔猪出生24h内外补免疫球蛋白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试验组的仔猪在出生24h内分别灌服0.5g、0.8g、1.0g,观察14d内猪只的发病与日增重的情况,结果表明,在仔猪出生24h内补喂0.8g的免疫球蛋白,14d后日增重效果最明显;外补免疫球蛋白1.0g试验组的在预防仔猪腹泻发病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9.
旨在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对其脱毒活性组分的脱毒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目标细菌进行初筛,以对AFB1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该菌株不同发酵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来定位其脱毒活性组分,同时采用CCK-8法测定活性组分降解AFB1后对LMH细胞毒性,并研究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及蛋白酶K处理对活性组分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初筛分离到24株能够在初筛培养基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复筛从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AFB1降解率达到73.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菌株Y1-B1培养物的不同组分进行的脱毒活性研究表明,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不同,上清液的脱毒能力最强,细菌细胞裂解物的脱毒能力下降明显,菌体悬液和菌体裂解物上清的脱毒能力最差,由此确定解淀粉芽胞杆菌Y1-B1的脱毒能力主要来源于上清液中的某种活性物质;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AFB1对LMH细胞的毒性作用相比,AFB1被上清液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显著降低。该脱毒活性组分对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高温、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强,对强酸、强碱抵抗力较差,蛋白酶K仅造成脱毒能力部分减弱。本研究将为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为后续微生物脱毒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永芬  边传周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0-3061,3074
对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质粒的分析,并对其中12株100%耐庆大霉素(GM)的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成功获取了2个转化子。质粒检测结果表明:9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分为49种质粒图谱类型,质粒电泳条带最多6条,最少1条,其中质粒图谱为1条条带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45.16%;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但它们之间会有相同或相近的少量流行质粒存在。质粒转化结果表明: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抗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或不同的抗性基因,证明了质粒可以传递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抗药性与抗药性质粒的转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