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群体分布广泛,种群结构不明等突出问题,本实验分别采集了来自江苏东部海域(QD)、广东湛江附近海域(ZJ)、上海崇明附近海域(CM)、海南琼海附近海域(QH)4个地理群体共计144个样本,借助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为多鳞四指马鲅不同地理群体结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对144个样本数据校正后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结果表明,4个群体分为两支,CM和QD群体欧式距离最为接近,聚为一类;ZJ和QH群体聚为一类。CM、QD群体和ZJ、QH群体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共计32项形态参数中,后背部和头部特征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运用判别分析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7.4%。分析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Shaw)早期发育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形态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初孵仔鱼全长为(1·957依0·055) mm,在培育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第2天开口,第3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可开始摄食;初孵仔鱼~13 d为仔鱼期,14~36 d为稚鱼期,之后转为幼鱼期。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四指马鲅仔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稚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与日龄均呈多项式函数关系( P<0·01);仔鱼培育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日龄仔鱼全长和肛前长的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分别是2·437倍和2·004倍。因此,在仔鱼培育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池,足量投喂适口饵料,以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3.
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指导四指马鲅育苗过程中适时更换饵料及制定投饵策略、完善育苗工艺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染色,观察研究1~30日龄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四指马鲅的食道最早在5日龄时出现Ⅱ型黏液细胞;9日龄仔鱼食道黏液细胞数量有所增加,胃部已有贲门部、幽门部、胃体部和盲囊部的明显区域分化,黏膜皱褶丰富,各区域大部分的黏膜表面均有Ⅰ型黏液细胞分布;15日龄仔鱼胃腺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肠道前、中、后段均出现Ⅱ型黏液细胞,且以圆形为主;17日龄仔鱼幽门盲囊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23和30日龄仔鱼消化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数量持续增加.四指马鲅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密度、大小及分泌能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同日龄仔鱼消化道中以食道的黏液分泌能力最强.[结论]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特征与仔鱼摄食能力日益增强及消化道结构逐渐完善的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淡水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心脏、脾脏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低盐度养殖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暂养于盐度9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放入盐度0的水族箱中,分别于淡水胁迫2、6、12、24、48、72 h时进行活体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心脏、脾脏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四指马鲅幼鱼在受到急性淡水胁迫时,鳃小片长度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宽度先缩小后逐渐增大,鳃小片间距先增大后有回落,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心肌横纹肌大小、心肌细胞间隙大小和间质血管大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心肌横纹肌大小的峰值出现在淡水胁迫12 h时,心肌细胞间隙和间质血管大小的峰值出现在淡水胁迫24 h时。脾脏的白髓面积和边缘区面积在胁迫24 h内逐渐增加,黑色素巨噬细胞颜色逐渐加深,胁迫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淡水胁迫72 h时,红髓、边缘区、白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大致恢复至胁迫前水平。未受淡水胁迫的四指马鲅幼鱼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面体,细胞核呈圆球形且位于中央,部分肝细胞具有2~3个核,肝板结构清晰,肝血窦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简称Cyt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调查洪泽湖湖鲚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碱基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显示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40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 762±0. 067、0. 0018 2±0. 000 28,平均碱基差异数为2. 073; 40条D-loop区序列检出54个变异位点,定义1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 727±0. 078、0. 006 10±0. 001 00,平均碱基差异数为7. 378。13个Cytb基因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 001~0. 004之间,17个D-loop区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 001~0. 018之间,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简称NJ)系统进化树显示单倍型聚为1支。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中性检测Tajima's D和Fu's F_s结果产生的D和F_s值为负值,且Cytb基因的F_s值统计结果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同时,Cytb基因序列的岐点分布图呈现单峰型,均表明洪泽湖湖鲚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洪泽湖湖鲚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川马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和生物信息技术,对22匹利川马线粒体DNA Cytb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利川马的Crtb基因全序列为1140 bp,并且检测到9种单倍型和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0.53%.利川马mtDNA Cytb基因单倍型多样度为0.840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486.表明利川马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态性较丰富.根据mtDNA 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NJ树,发现利川马是多起源的物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 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4±0.025和0.001 49±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 98±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247。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 92±0.000 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 62±0.000 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的Cytb和COⅠ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分子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单倍型未出现遗传分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测结果为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化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为骆马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the)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茶园害虫。本研究对假眼小绿叶蝉11个地理种群的101个个体的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以此分析11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全长493 bp,A+T含量为77%。101个个体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11个,形成单倍型13个,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显示四川群体具有的单倍型与原始单倍型(H2)距离较远。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8812,种群内部单倍型多样性在0~0.80556之间,且总群体和各地理种群的中性检验结果均为不显著,表示假眼小绿叶蝉进化符合中性模型,其种群较为稳定。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源于种群内部。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来晓丹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26-16628,16647
[目的]研究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同时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精甲霜灵与百菌清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黄瓜和土壤中的精甲霜灵与百菌清采用乙腈溶液振荡提取,使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田间试验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在添加量为0.02~2.00 mg/kg时,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4.7%~101.0%,变异系数为2.72%~6.46%;当添加量为0.01~1.00 mg/kg时,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6.9%~95.8%,变异系数为3.36%~4.90%。精甲霜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10-10 g,百菌清为2×10-10 g;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百菌清为0.01 mg/kg。精甲霜灵和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oe-kt;精甲霜灵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8~3.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8~9.8 d;百菌清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2.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7~4.0 d。在黄瓜上施用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施药剂量为推荐用量990 g a.i/hm2和推荐用量的1.5倍1 48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1 d后黄瓜中的精甲霜灵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5 mg/kg,百菌清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MRL值5.0mg/kg。[结论]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施用,1 d后收获的黄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体现了母子冲突自古有之的文学主题。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幸,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爱恨缠绵的冲突。畸变的母爱使得儿子在本应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失去了自主性与独立性,产生了悲剧。  相似文献   

14.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5.
牡蛎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牡蛎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牡蛎产品开发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隰县河沟流域水土流失形式、分布、危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适当发展果树和经济林、建立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控制体系,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保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视庭院经济及聚落周围经济建设的研究,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8.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NAM长效剂对新疆设施小果型西瓜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果型西瓜品种众天2013和众天6211为材料,在小果型西瓜上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和配施添加剂 NAM,测定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量和产量品质,分析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产量品质与氮肥配施 NAM 的关系。【结果】在等养分条件下,配施NAM能增加小果型西瓜干物质量、氮磷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在氮肥减量20%配施NAM长效剂与常规施肥(CF)处理在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上相当,其中品种众天6211,产量在80%CF+NAM处理较CF显著增产4.23%。【结论】与常规施肥(CF)相比,2个品种CF+NAM、80%CF+NAM能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氮肥利用率1.1~3.2个百分点和磷利用率0.48~0.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家畜繁育生物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动物性别控制、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干细胞等多元化的生殖生物工程技术。繁育生物技术的早期研究开发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包括动物细胞性别控制、转基因-克隆技和干细胞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并且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