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从苎麻脱胶共生菌群RAMCD407中分离高效脱胶菌种,利用苎麻发酵物培养基分离筛选高效脱胶菌株;形态、生化结合16S rDNA分子方法鉴定菌株;水解圈法结合酶活力测定验证入选菌株产酶能力;苎麻脱胶试验核实入选菌株脱胶能力;分离出K30和L11两个菌株。K30和L11都能在果胶和木聚糖平板上形成水解圈,K30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238.47 U/mL和 98.36 U/mL,L11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 170.79 U/mL和 64.11 U/mL;K30和L11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时,能使纤维残胶率由32.3%下降为1243%和15.70%, 纤维强力均超过5.5 cN/dtex。VITEK系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都一致表明,K30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高达99%,L11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2.
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5.5下培养120h的条件下确立了产酶最佳培养基是6%的稻草粉、1%的黄豆粉,其纤维素酶的最高产量是89.2U/mL。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农用抗生素KA08的产量,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方法从碳源及培养基筛选等方面对其产生菌182-2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2-2菌株采用优化培养基培养,其抑菌活性较原始发酵培养基培养的提高38.5%。最佳发酵条件为250mL摇瓶中,装液量为40mL,菌株182-2的接种量为发酵液总体积的4.5%(1.4×107~108 cfu/mL),初始pH7,28℃发酵5d,种子菌龄为5d。发酵过程中出现菌体生长和抗生素生成2个高峰期,二者属于半耦联型;培养3.5~5.5d时菌丝浓度达最大,在5~6d时抗生素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4.
CXJZU-120高效菌剂在4~8℃冷藏柜中保存540 d,分段取样进行成活率检测,开展高效菌剂活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CXJZU-120高效菌剂在4~8℃冷藏柜中保存540 d,其成活率保持在80%以上;该菌剂活化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技术难度小等特点,采用常规培养基对高效菌剂进行苏醒与扩增(6、8h)、诱导(5 h)两个步骤,即可获得6 h完成苎麻脱胶的活化菌液;确保高效菌剂活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休眠态的高效菌剂在苏醒与扩增过程的适应期长短与保存期呈正相关"的技术原理。其结果可为降低企业实施苎麻生物脱胶工艺的技术风险、长期保持高效菌剂的优良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真菌海洋细菌L_1-9菌株的几种胞外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在蛋白质酶、葡聚糖酶鉴别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清晰的透明圈,在纤维素、几丁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较弱。用不同的产酶培养基对L1-9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比色法分别测定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较高,培养44h活性最高,可达551.65U/mL;葡聚糖酶活性培养40 h最高,为243.54U/mL;纤维素酶活性16 h达到最高,为80.53U/mL;几丁质酶活性培养28 h时达到最高,为50.38U/mL。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个菌株,编号为XXJ15。对该菌株的几种活性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XXJ15在魔芋粉液体鉴别培养基经过48 h发酵后,发酵液中的β-甘露聚糖酶活性达到4.6 U/mL;在解磷液体鉴别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培养基上清液中游离态磷含量达到102 μg/mL;XXJ15不具备解钾活性。菌株XXJ15可作为后期诱变育种、烟草专用菌肥和土壤保育剂开发等研究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耐热几丁质酶的嗜热菌株Z16,对其进行鉴定及产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高温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iolaceus).通过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胶体几丁质5 g/L,粉末几丁质10 g/L,酵母浸粉1.25 g/L,黄豆粉3.75 g/L,吐温20 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45℃培养60 h.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最大产酶水平达5.5 U/mL,比优化前产酶量提高了4.2倍,较高的产酶量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所产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提供了基础.该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培养基等6个方面对4株石油降解细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每100 mL培养液中接种0.5 mL种液时,Y-4菌株在30~35℃、pH值7.0~7.5、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18 h时产菌量最多,6~24 h为对数生长期;Y-5菌株在35℃、pH值7.3~7.5、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24 h时产菌量最多,10~24 h为对数生长期;Y-7菌株在35~37℃、pH值7.0~7.2、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30 h时产菌量最多,12~30 h为对数生长期;每100 mL培养液中接种1 mL种子液时,Y-12菌株在35℃、pH值7.9~8.1、150 r/min转速条件下培养36 h时产菌量最多,18~30 h为对数生长期;同时采用4个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表明4个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但在营养条件比较丰富的1#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在2#、3#、4#培养基中生长较差,4个菌株中Y-7的产菌量最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应用成团泛菌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一株来自泽兰实蝇幼虫消化道的成团泛菌ZLSY20菌株进行基础发酵培养基[YSP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LB培养基、细菌基本培养基(CM)、NYBD培养基和紫茎泽兰琼脂培养基(EAS)]和发酵条件(温度16~40℃、初始pH 4~9、接菌量0.05%~2.50%、通气量20~160 mL/250 mL、发酵时间0~72 h、转速140~240 r/min)筛选,并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ZLSY20菌株在YSP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细菌浓度最大;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和甘露醇6种不同碳源中,蔗糖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在甘氨酸、蛋白胨、硝酸铵、胰蛋白胨和谷氨酸作氮源时,蛋白胨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其次为胰蛋白胨;YSP培养基中蛋白胨1.5%、酵母膏2.0%和蔗糖2.0%时ZLSY20菌株生长最快.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以发酵时间24 h、培养温度32℃、pH 8、接菌量0.05%、通气量20 mL/250 mL、转速200 r/min的菌株生长最好.[结论]优化方案下可有效提高ZLSY20菌株的发酵产量,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地发酵ZLSY20菌悬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个菌株,编号为XXJ15,并对该菌株的几种活性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XXJ15在魔芋粉液体鉴别培养基经过48 h发酵后,发酵液中的β-甘露聚糖酶活性达到4.6 U/mL;在解磷液体鉴别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培养基上清液中游离态磷含量达到102μg/mL;XXJ15不具备解钾活性。因此,菌株XXJ15可作为后期诱变育种、烟草专用菌肥和土壤保育剂开发等研究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11.
白蚁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蚁肠道中筛选出1株强降解纤维素的菌,经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隶属于放线菌类链霉菌属菌株.液体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其最佳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CMC 5 g、(NH_4)_2SO_4 6 g、牛肉膏6 g、KH_2PO_40.50 g、MgSO_4·7H_2O 0.50 g、CaCl_2 0.10 g、FeSO_4 0.10 g、水1 000 mL;产酶最佳条件:发酵时间约120 h、起始pH为5.0、装料量为60~80 mL.此时分解菌所产酶酶活最高,其CMC酶活、滤纸酶活、脱脂棉酶活分别达到583、1 654和28单位.  相似文献   

12.
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工厂化条件下对“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进行了生产应用实验。高效脱胶菌株 T85- 2 60繁殖速度快、产脱胶关键酶、培养条件粗犷 ,经 5~ 7h纯培养的菌液接种到生苎麻上发酵处理 5~ 8h,即可达到除去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从而获得纯净苎麻纤维的目的。与常规化学方法比较 ,该发明具有高产、优质、高效、节能、低污染等特点 :脱胶剂投入减少 80 %以上 ;脱胶制成率提高 5~ 6个百分点 ;脱胶消耗水、电、汽总能耗节省 30 %以上 ;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45%~ 55%;精干麻可纺性能明显提高 ,纤维弯曲疲劳次数、细纱强力分别提高 2 1 1 %和 2 0 %~ 50 %;深加工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13.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苎麻脱胶的主要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饲用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规模化发展.[方法]采用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的筛选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蔗糖60、蛋白胨30、NaCl 30 、K2HPO4 2、MgSO4 1、FeSO4 0.02、MnSO4 0.01.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酵的最适初始pH值为5.5,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装液量为10 mL(250 mL三角瓶).[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后,菌株TS-Ⅱ活菌数达到了6.58×10~(10) CFU/mL,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给贵州山区秸秆饲料的发酵工艺提供技术参考,采用单菌株固体发酵法,研究了赤9号、赤8号、贵11号、贵9号、贵10号、毕2号、铜3号等腐烂菌和3种不同配方对油菜秸秆降解率和降解后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6~7g、蔗糖0.6~0.7g、菌液15mL的配方3降解效果较好,赤9号菌株在该配方下降解粗纤维的效果达79%,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下降比例不大。该菌株对秸秆发酵生产饲料作为优良菌株的筛选、纤维素降解机理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虫生真菌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Dh菌株产淀粉酶的条件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孢子浓度为1.5×106个/mL的PD培养液中恒温(25±1)℃振荡(120 r/min)培养3.5 d,菌丝生物量最大达5.1 mg/mL,产淀粉酶量达272.42 U/mg;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产酶量为1 377.20~1 528.99 U/mg菌丝.淀粉酶活性在50℃,pH 6.0条件下最高.在pH4~7范围内20℃下处理20 min或在pH4~7范围内37℃下处理1 h酶活较为稳定,保持在65%以上.4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90%以上.60℃和70℃下处理20 min,酶活保持在50%以下.在70℃下处理80 min,剩余酶活仅为11.70%.一定浓度的Cu2+和Ba2+有利于酶活提高;同时Mg2+,Fe2+,Ca2+,NH4+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生防菌株B26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蛋白胨1.5%、CaCl2 0.15%、MgSO4·7H2O 0.20%;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值7.5、锥形瓶体积为250 mL,发酵液为120 mL,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利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酸钠(Na NO2)诱变及UV和DES,UV和Na NO2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经液体发酵筛选,选择纤维素酶活性较高菌株并分析其液体发酵条件。在UV照射300 s,Na NO2处理10 min条件下获得4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M213纤维素酶活比原始菌株提高32.24%;运用正交试验优化M213菌株培养条件,筛选得到最佳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23.5 g·L-1麸皮和玉米秸秆,3 g·L-1(NH4)2SO4和豆饼粉,碳氮比8.1,pH 5.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4 h,接种量10%(V/V)。优化后M213纤维素酶活性可达48.42 U·m L-1,比优化前提升1.21倍。研究选育获得产纤维素酶能力较稳定菌株M213,可为后续大规模培养与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