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采用4种抗原建立了ELISA检测牛结核血清抗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以结核清净声场1026头牛血清建立了ELISA阴性平均值(X),以X±3SD为临界值检测了结核菌素变态反应阳性牛118头,各抗原ELISA阳性率分别为:PPD53%,KCl浸出抗原64%,Triton X-100浸出抗原60%,聚合OT56%。在屠宰牛中对6头变态反应阳性,39头变态反应阴性牛进行了符合试验,ELISA与病变及细菌培养有高的符合率。通过对其它疾病和分枝杆菌免疫血清的检测,证明ELISA法检测牛结核有较好的特异性。4种抗原中以Triton x-100浸出抗原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应用两种活体诊断方法检测牛结核病的试验结果。2010~2011年度,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分3批次对5156头奶牛和奶水牛实施监测,监测阳性数57头,阳性率1.11%。采集该57头牛抗凝全血,应用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3份,阳性率5.26%。对14头第一批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病理检验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3份样品分离培养呈阳性,其中1份PCR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2份为非分枝杆菌。PCR方法检测的14份组织样品中,2份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份为牛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合病理剖检和病原PCR诊断,分析比较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PPD纯度、非特异性反应、结果判定的主观性等因素,导致PPD皮内变态反应监测检出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ELISA检测乳中牛结核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猖獗的传染病之一。试验以牛乳为试验材料,建立一种诊断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方法,目的是为诊断牛结核病找到一种更快捷、简便的方法,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便于ELISA方法在临床上应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抗原牛结核PPD,购于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批号为9902)。1.1.2牛乳阳性牛乳为牛结核变态反应阳性,涂片镜检或细菌分离培养呈阳性,其血清经多次ELISA检测OD值大于临界值的病牛的牛乳。阴性牛乳为牛结核变态反应阴性,细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ELISA试验,对甘肃省3个地区的158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出7份阳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2份为阳性、其余5份为假阳性或禽型阳性,假阳性或禽型阳性样品再经细菌分离鉴定表现为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21份疑似样品再经γ-干扰素ELISA检测,表现为禽型阳性、假阳性或阴性;PPD皮内变态反应阴性样品经γ-干扰素ELISA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禽型阳性.在检测奶牛结核病时,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γ-干扰素ELISA试验结果与牛结核分枝杆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而且该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和鉴别假阳性均优于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的相关性,对规模牛场先进行牛型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采集检疫阳性牛和部分阴性牛抗凝血进行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试验在牛结核病检疫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巴州辖区内某奶牛场为根除牛结核病对该奶牛场的威胁,技术人员根据该奶牛场情况制定了检疫计划,选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检疫的目的。初筛检疫使用牛型结核病PPD(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出现阳性或可疑牛之后,再对其接触较为密切的同群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的在于检出与患病动物接触的牛群是否处在牛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检测结果:皮内变态反应全检150头奶牛后,出现1例阳性牛和1例可疑牛,之后将阳性、可疑与同属一个圈舍的其他13头牛进行γ干扰素ELISA检测,出现1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4例阴性。表明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ELISA可以有效提高牛结核病检疫的准确性,节省检疫时间,减少因单纯使用牛结核PPD皮内变态反应出现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扑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刺激物(牛结核菌素、禽结核菌素和牛型结核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对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IFN-γ刺激反应,探讨IFN-γ检测法在我国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无菌采集22头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的血液.肝素抗凝。每1mL全血与1mL RPMI1640完全培养基混合均匀,并加入0.1mL(20μg)PHA(阳性对照孔)、0.1mL(20μg PHA)CFP10/ESAT6融合蛋白、0.1mL(2000U)&结核菌素(PPD/B)、0.1mL(2500u)禽结核菌素(PPD/A)或等量PBS(无刺激阴性对照),37℃培养过夜。次日用夹心ELISA法检测各刺激组0.1mL培养上清的IFN-γ,以OD630表示IFN-γ浓度。结果,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刺激组与牛结核菌素(PPD/B)刺激组的IFN-γ反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但CFP10/ESAT6刺激组IFN-γ浓度与牛和禽PPD的比较反应(以两刺激组IFN-γ浓度差值表示)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1。分析禽PPD组的IFN-γ反应,发现实验牛中有少数牛对禽PPD有反应。以OD630=0.17为阳性反应切割值,牛PPD检出阳性牛21头,CFP10/ESAT6检出20头,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以OD值差值表示)检出14头,禽PPD阳性反应3头。扣除禽PPD阳性反应牛后,牛和禽PPD比较反应与牛PPD刺激组的相关系数增至0.54。结果表明,牛PPD的IFN-γ释放反应检测灵敏度最高。当出现牛型结核菌与环境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时.应用牛和禽PPD比较反应检测牛结核的准确度低,混合感染牛被误判为结核阴性牛。而基于CFP10/ESAT6的IFN-γ释放反应不受环境分枝杆菌的影响,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Dot-ELISA检测结核病牛血清抗体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型结核菌菌体蛋白(PP)及提纯牛结核菌素(PPD)作抗原,硝酸纤维素滤膜(NC 膜)作载体。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了30份结核菌素变态反应阳性牛及30份非结核病牛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证实,Dot-ELISA 与变态反应符合率很高(20/30),只有简便、快速、经济及适于现场推广应用等优点,可望在今后牛结核病检疫中取代变态反应和常规 ELISA.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奶牛的健康状况,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实际应用建议。[方法]同时采用单纯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使用国产PPD简称国产TST、使用进口PPD简称进口TST)、欧盟比较变态反应试验(SICTT)和牛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FN-γ-ELISA),对河北省唐山市某奶牛场存栏的115头牛进行结核病平行检测。[结果]经综合判定牛型结核阳性15头(其中5头为牛型、禽型双阳性)、阴性100头(其中1头为禽型阳性),牛型结核阳性率13.04%、禽型结核阳性率5.22%、二者混合感染率为4.35%。试验表明,对于伴有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牛群,仅靠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难以做出牛结核病准确诊断。[结论]因此,可采用进口TST初筛,阳性和可疑牛用IFN-γ-ELISA复检以排除部分假阳性,对于早期感染牛场可直接采用IFN-γ-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同时应用牛型PPD和禽型PPD皮内变态反应,对300头牛进行了检测;并分别采取OIE、中国和欧共体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发现阳性数分别为48头、19头和7头;检出率分别为16%、6.3%和2.3%.从变态反应强度而言,牛结核变态反应的平均皮厚差为1.38mm,禽结核变态反应的平均皮厚差为1.46mm.可看出,由于判定标准不同,欧共体阳性检出率最小,其次是中国,而OIE最高.禽结核变态反应强度比牛结核变态反应强度略高.说明禽结核分枝杆菌对牛结核变态反应有很大的干扰.同时欧共体比较试验法能够排除禽结核分枝杆菌干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皮内变态反应(TST)对广西南宁、柳州共计2 818头黑白花奶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采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方法对PPD检测结果为阳性、可疑的牛以及部分阴性牛进行复检。将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与TST检测结果相比,其敏感性为53.33%,特异性为70.49%,符合率为67.11%。本研究证实单独使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在牛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存在非特异性强等缺点,易造成假阳性牛的误杀;用抗原特异性IFN-γ试验对TST试验阳性和可疑牛进行复检可以提高特异性,该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同时应用牛型PPD和禽型PPD皮内变态反应,对300头牛进行了检测;并分别采取OIE、中国和欧共体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发现:阳性数分别为48头、19头和7头;检出率分别为16%、6.3%和2.3%。从变态反应强度而言,牛结核变态反应的平均皮厚差为1.38mm,禽结核变态反应的平均皮厚差为1.46mm。可看出,由于判定标准不同。欧共体阳性检出率最小,其次是中国,而OIE最高。禽结核变态反应强度比牛结核变态反应强度略高。说明禽结核分枝杆菌对牛结核变态反应有很大的干扰。同时欧共体比较试验法能够排除禽结核分枝杆菌干扰。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克隆、表达了牛结核早期分泌靶抗原蛋白6(ESAT-61抗原,建立了ESAT-6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同时应用牛结核提纯菌素(PPD)ELISA和ESAT-6-ELISA对采自疫区的641头牛和非疫区的324头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581头阳性牛,阳性率为90.64%,非疫区有2头阳性牛,阳性率为0、62%;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567头阳性牛,阳性率为88.45%,非疫区没有阳性牛。对采自疫区的23例变态反应阳性牛和非疫区的7例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20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86.90%,非疫区有1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14%;在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18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78.30%,非疫区没有阳性。这些结果表明:ESAT-6-ELISA的敏感性要低于PPD-ELISA;牛结核ELISA在非疫区应用效果较差,在疫区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PPD皮内变态反应法和抗γ-干扰素ELISA法相结合,对云南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304头奶水牛,检出32头阳性、25头疑似反应牛,检出阳性和可疑比例高达18.75%,阳性和可疑牛只的分布并无地域和场的趋向性。对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的阳性和疑似反应牛经采集抗凝全血样品54份,应用抗γ-干扰素ELISA法复检,未检检出阳性牛只。结合对受抗γ-干扰素ELISA法检测牛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和可疑牛系非特异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用培养的布氏杆菌菌体,通过超声波裂解、反复离心制备出布氏杆菌细胞壁抗原。将细胞壁抗原作1:128稀释,用作牛种布氏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抗原;将布氏杆菌细胞壁抗原作1:32稀释,用作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把细胞壁抗原作1:16稀释用作试管凝集试验抗原,分别建立了牛布氏杆菌ELISA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用这3种方法,检测已知200份平板凝集试验阴性血清,5份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血清。结果5份阳性血清在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ELISA试验中均为阳性;200份阴性血清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中均为阴性,在ELISA试验中有1份为阳性?试验证明,细胞壁抗原,既能用于传统的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又能用于ELISA试验。  相似文献   

16.
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牛结核病的诊断仍然以传统的PPD皮内变态反应为主,缺乏快速、敏感、特异和准确的诊断方法。世界各国皆在研究新型的诊断技术。本试验主要针对怀柔区300头奶牛采用固有的PPD皮内变态反应和新型诊断技术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进行诊断对比。结果表明,采用IFN-γ体外释放试验检测出结核阳性数5头,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出结核阳性数4头;IFN-γ体外释放试验与PPD皮内变态反应符合性高达98%,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PPD皮内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检测方法、PPD尾根腹面皮内变态反应方法、γ-干扰素ELISA方法对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场及华北某大型奶牛场进行了牛结病检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阴性牛比例、阳性牛比例、可疑牛比例指标上,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与尾根腹面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测定结果与γ-干扰素ELISA方法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阳性牛头数、可疑牛头数指标上,γ-干扰素ELISA方法重复检测结果与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PPD颈部皮内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临床给牛进行PPD变态反应时常常会见到假阳性或假阴性。在初次给牛进行PPD变态反应时,该牛的炎性反应比较强烈,皮差在4mm以上,可以判定为阳性。而经一个多月再用同批号PPD进行变态反应时,该牛的炎性反应没有了,皮差在2mm以内,又可判定为阴性。也有的牛在第一次进行PPD变态反应时不出现阳性反应,而过一个多月进行复检时则出现阳性反应。这些非特异反应在结核定性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出误判、误杀,或遗留后患。1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原因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体会,我们认为牛在PPD变态反应中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该病的定期检疫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IFN-γ)ELISA试验,对扬州市的892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31头牛型结核阳性牛和可疑牛中,经IFN-γELISA试验检测仅检出9头禽型结核可疑牛。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假阳性率,其原因可能与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其他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不同感染状态结核病牛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差异,揭示结核病牛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皮内变态反应、IFN-γ释放试验从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TB)和阴性牛(NC),根据牛鼻拭子巢式PCR检测结果将临床阳性牛(TB)分为PCR阳性结核病牛(TBP)和PCR阴性结核病牛(TBN),每组20头,采集血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