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Ⅵbrio parahaemolyticuss,VP)是我国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的重要病原,其主要致病因子热不稳定性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的功能和致病性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V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lh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副溶血弧...  相似文献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根据荚膜多糖和脂多糖抗原表位不同,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毒力大小不同,致病性也有强弱之别。该菌的致病性与多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而溶血素是决定该病原菌致病性强弱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就其溶血素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牛角地黄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用于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基础方剂,由水牛角、地黄、赤芍、丹皮、钩藤等主要成分组成。本研究旨在研究分析牛角地黄汤及方剂中主要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诱导兔红细胞溶血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牛角地黄汤水煎剂及其各单味中药的水煎剂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毒素作用不同时间后检测溶血活性。[结果]研究发现,无论与溶血素同时给药或是在溶血素染毒之前给药,亦或是与溶血素预先单独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给药,牛角地黄汤煎剂均能抑制α-溶血素致兔红细胞破裂的溶血作用。同时还发现,方剂中的赤芍和丹皮水煎液对溶血素破坏兔红细胞致溶血的活性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是牛角地黄汤中起主要抗溶血作用的中药组分。而牛角和地黄的水煎液在各试验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抑制溶血素溶血的作用。[结论]本研究表明,牛角地黄汤具有显著的对抗溶血素诱导红细胞溶血的作用,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赤芍和丹皮,钩藤的这种作用则比较弱,而牛角和地黄则不是牛角地黄汤中抗溶血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溶血素作为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关于细菌溶血素的系统介绍。另外,细菌溶血素的英文命名并不统一,检索时容易造成漏检或误检;【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资料,归纳汇总近20年报道的溶血素研究进程;【结果】该文详细列出了细菌溶血素名称、分类以及各溶血素家族列表。并且分别介绍了其中三种典型的穿孔毒素:葡萄球菌α-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胆固醇结合家族代表)、埃希氏大肠杆菌溶血素HlyA (RTX家族成员代表)。【结论】最近十几年,溶血素的家族成员、分子结构、分类、作用机理日趋明朗。这无疑是寻找代替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方法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α-溶血素是导致肺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α-hla)的分子致病机理以及对其进行免疫预防,对α-hla第35位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S.aureus wood46株基因组中扩增出α-hla基因,再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第35位带正电荷的组氨酸(密码子为CAC)突变为非极性的亮氨酸(密码子为CTC)。hlaH35L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第35位的组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hla和pET-28a-c(+)/hlaH35L在E.coli BL21(DE3)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α-Hla及hlaH35L大小均为33.4 kDa,α-Hla引起兔红细胞溶血,hlaH35L未引起兔红细胞溶血。成功表达并获得了失去溶血毒性的重组蛋白hlaH35L。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棉铃虫幼虫血淋巴免疫因子溶血素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明确其分离、纯化的理化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温度、浓度、作用时间、pH、EDTA和金属离子对该溶血素的溶血活性影响及其糖结合特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血淋巴溶血素属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反应浓度与溶血活性并不成正比,8倍稀释液的溶血活性反高于4倍稀释液。反应2 h后,血淋巴溶血素对鸡血红细胞溶解速度急剧加快,6 h溶血效能达最大。血淋巴溶血活性的最适pH 7.0~8.0。62.5~500 mmol·L~(-1)EDTA对血淋巴溶血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而Ca~(2+)却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糖(糖苷)和唾液酸均未对血淋巴溶血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鞭毛蛋白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副溶血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0)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荧光.副溶血弧菌的检出限达到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8.
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感染和李氏溶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病能引起绵羊、人和其他很多动物疾病,在免疫学检测上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胞内菌感染的分子机制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型。但由于当前血清学试验上的非特异性和非敏感性,使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存在困难。在所有致病性的李斯特杆菌中,李斯特溶血素是主要致病因子,现已经有用其做诊断抗原的报道。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及李氏溶血素的最新进展,对研究李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CR衍生技术快速检测该菌的研究进展,为该菌检测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发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是预防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PCR衍生技术快速检测该菌的研究进展,为该菌检测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现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并分析重组β-溶血素的溶血活性.[方法]PCR扩增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β-溶血素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96孔血凝板测定重组蛋白的溶血效价,以血琼脂平板法检测重组蛋白的CAMP反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993 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9%;溶血效价分析,金葡菌β-溶血素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278 HU·mg-1,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9×103Hu·mg-1;重组蛋白在血琼脂平板上和无乳链球菌能发生明显的CAMP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了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该毒素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活性明显大于绵羊红细胞,显示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特性明显不同于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与免疫机理、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重组蛋白还可用来特异性诊断、鉴别无乳链球菌,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2型溶血毒素的产生条件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产生一种溶血毒素,培养条件影响其产量。最佳培养条件为Todd-Hewitt肉汤(pH7.5)中接种V(种子液):V(肉汤)=1:100的种液,37℃静置培养12h。培养基中的胰蛋白的胨对该溶血素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该溶血素可被还原剂活化,被氧化剂和胆固醇及蛋白酶K抑制,亦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血清和抗猪链球菌2型全菌阳性血清抑制。该溶血素在-20℃较稳定,在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器皿上的粘附及去除技术.[方法]以栽玻片模拟厨房中的玻璃类和陶瓷类厨具,选用酒精、醋酸及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抑菌剂对人工污染粘附到载玻片上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副溶血性弧菌在栽玻片上的存活数和去除率考察3种抑菌剂及其协同抑菌作用.[结果]载玻片上粘附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活菌数经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醋酸和乳酸菌链球菌素作用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抑菌剂组残留的活菌数(残留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抑菌组的抑菌能力均随着抑菌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协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pH 4.0、35%酒精、1.0 g,/L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能有效抑制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片上的粘附,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器皿上有一定的粘附力,但酒精、醋酸和乳酸菌链球菌素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到11月从广东阳西某牡蛎养殖场采集牡蛎样品检测其副溶血弧菌的感染情况,并检测水体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检出率为94.38%。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正相关,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负相关,pH和溶解氧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对水温和盐度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 0.093?T-0.685(R2=0.336);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199 0.116?S-0.004?S2(R2=0.217);水温和盐度对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941 0.116?T 0.058?S-0.001?S2(R2=0.414)。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褚衍亮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08-2510,2530
[目的]为深入了解虾类的免疫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材料。[方法]以日本沼虾为材料,利用溶血试验和糖抑制试验测定其血清溶血素的溶血活性和糖抑制性,分析外界因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对鱼和鸡血细胞的敏感性较高。D-葡萄糖对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有促进作用,而D-甘露糖、D-山梨糖、α-乳糖、L-鼠李糖,D-阿拉伯糖则有抑制作用。在50~60℃条件下溶血素的溶血作用较强,70℃及以上血清发生变性,无溶血活性。该溶血素pH作用范围广,在pH 2~12内对鸡血细胞都有溶血作用,其中pH 6~9溶血效果较好。最适盐度范围为3~5。溶血素对金属离子Cu2+敏感,其活性被完全抑制。敌百虫和乙酰甲胺磷可影响溶血素活性。葎草、生姜黄酮和葎草、桑叶多糖可增强日本沼虾血清的溶血活性。[结论]日本沼虾血清溶血素活性可随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虾类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到11月从广东阳西某牡蛎养殖场采集牡蛎样品检测其副溶血弧菌的感染情况,并检测水体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检出率为94.38%。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正相关,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负相关,pH和溶解氧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对水温和盐度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 0.093?T-0.685(R2=0.336);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199 0.116?S-0.004?S2(R2=0.217);水温和盐度对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941 0.116?T 0.058?S-0.001?S2(R2=0.414)。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可结合Caco-2细胞表面蛋白的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方法]筛选副溶血弧菌外膜中的黏附蛋白,将Caco-2细胞表面蛋白生物素化并固定于中性卵白素树脂上,进一步利用亲和层析技术来筛选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结果]通过LC-MS/MS质谱技术鉴定出3个候选蛋白:ATP synthase subunit alpha、ATP synthase subunit beta和outer membrane protein U。通过对这3个蛋白进行克隆基因和原核表达,成功纯化得到相应重组蛋白。通过进一步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发现3种蛋白对于Caco-2细胞均有黏附作用。[结论]推测ATP synthase subunit alpha、ATP synthase subunit beta和outer membrane protein U这3种蛋白可能是潜在的黏附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324-330
 【目的】实现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并分析重组β-溶血素的溶血活性。【方法】PCR扩增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β-溶血素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96孔血凝板测定重组蛋白的溶血效价,以血琼脂平板法检测重组蛋白的CAMP反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993 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9%;溶血效价分析,金葡菌β-溶血素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278 HU?mg-1,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9×103 HU?mg-1;重组蛋白在血琼脂平板上和无乳链球菌能发生明显的CAMP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了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该毒素对奶牛红细胞的溶血活性明显大于绵羊红细胞,显示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特性明显不同于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与免疫机理、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重组蛋白还可用来特异性诊断、鉴别无乳链球菌,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临床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株zfb的全基因组DNA为PCR模板,扩增β-溶血素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断含有993 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子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同源性为99.4%。软件分析显示,克隆的金葡菌β-溶血素是一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磷脂酶。上述结果显示,已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基因,为获得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蛋白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引物.将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全长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 4T-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hA/pGEX- 4T-1和tdhS/pGEX- 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的工程菌株.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转化有重组质粒tdhA/pGEX- 4T-1,tdhS/pGEX- 4T-1的BL21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用GST琼脂糖珠柱亲和层析纯化.溶血实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